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办报的目的在于影响舆论,核心则是吸引受众。新闻是给人看的,激发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讲的事情再重要,论的道理再深刻,也无法使读者入眼、入脑、人心。所以,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在其著作《当代新闻学》中这样说:“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他吸引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在《当代新闻学》中说: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他吸引力的大小。自人类的新闻事业诞生以来,人们便把吸引力当作评判新闻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尺,而新闻标题又是增强新闻吸引力的第一要件。  相似文献   

3.
樊成 《新闻爱好者》2006,(10):39-40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是新闻内容的精华。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新闻标题对受众是第一视觉冲击波,对传播信息、引导舆论、表现主旨、沟通受众、刺激受众感官、调动受众的注意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在《当代新闻学》中指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他吸引力的大小。”胡乔木同志说:“首先要讲究标题,报刊上那么多文章,谁知道哪一篇好,都要先看标题,标题好就能吸引住人。”标题常常被喻为新闻的眼睛,哪双“眼睛”最明亮,哪条新闻也就最能吸引人。为此…  相似文献   

4.
标题被称为一句话新闻,高度信息化下的阅读5秒效应,使得新闻第一眼的诱惑全落在了标题上。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就曾在《当代新闻学》中说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可以称为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标题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看报先看题”、“题好文一半”。标题也称为一句话新闻,对平面媒体的读者来说是第一视觉冲击波,对传播信息、表现主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在《当代新闻学》中说:“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标题的吸引力。”翻一翻近来出版的《沧州日报·经济特刊》(以下简称特刊),不难发现,其实精彩的经济新闻标题制作也是有章可循的。  相似文献   

6.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更是媒体一贯着力“经营”的重点.俗话说得好:“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标题是对消息内涵的高度概括和浓缩,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标题正是新闻事实和文字表达艺术的汇流与综合.鲁迅先生也说过: “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曾经说过: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它吸引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孙卫  王昕 《新闻知识》2006,4(6):63-65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体育媒体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各家媒体都在求新求变。新闻标题作为报纸的眼睛,一贯是媒体着力“经营”的重点。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曾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它吸引力的大小。”(1)鲁迅先生也主张:“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2)本文精选各家媒体的精彩标题,探讨使体育新闻标题抢眼的五种方法。一、对比联系添彩对比联系是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其核心是找到事物之间…  相似文献   

8.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新时期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脱离群众的作品绝不会是好作品。"谁写的谁看,写谁的谁看",这是一些人对新闻作品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党对于履行新闻工作的责任、坚持新闻性质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是贯彻的执行"走、转、改"的活动,这是加强新闻宣传吸引力的重要的途径,也是提高新闻工作者自身素质、加强新闻队伍的建设的有效的措施。新闻工作者必须尽的义务之一就是对于新闻的真实性的坚持,保证其真实性也是新闻的价值观以及职业道德核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宣传我国的人口政策,报道我国的人口方面的活动和控制人口方面的工作,已成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由此便出现了人口新闻。人口新闻包括:计划生育、优生优育、老龄问题、计划生育技术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面貌等方面的新闻。要采写好人口新闻,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掌握人口的基本理论和常识,透悟我国的人口政策,特别是要懂得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在以往的人口新闻报道中,不乏好的作品;但从总体上看,存在着搞新闻的人不懂得人口政策和人口知识,搞人口工作的人不会写新闻的情况。报道人口新闻最根本的要领悟我国的人口政策,这样才能在寻找新闻线索时,抓住有价值的事  相似文献   

11.
《新闻前哨》2013,(2):31
当前,全国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深化新闻工作者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养,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改版是"走转改"活动的坚持和深化。改版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入基层,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准确把握受众真实的想法和接受信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闻工作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以来,新闻工作者都被冠以"无冕之王"的称号。但随着竞争日益激烈,新闻工作者的工作难度也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环境下,新闻工作者如何脱颖而出成为新闻研究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要不断地创新,提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提升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3.
"看报先看题","题好一半文"。对于报纸新闻来说,有一个标新立异的标题,不但可以增加新闻的美感,而且能够产生阅读的冲击力,使新闻阅读变成一种美好的享受。新闻是给人看的,倘若对读者没有吸引力,激发不了受众的阅读兴趣,那么,其传播价值和效果便无从产生。胡乔木说:"首先要讲究标题,报刊上那么多文章,谁知道哪一篇好,都要先看标题,标题好就能吸引住人。"所以,在标题的制作上多花些功夫,反复推敲是非常值得的。抓住更多的“眼球”“读书读皮,看报看题”,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  相似文献   

14.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主题实践活动,既是新闻工作者长期的一项任务,又是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三者关系看,作风决定文风,文风反映作风,改文风是落脚点。电视作为当今主要媒体之一,在新闻报道中改进文风上要抓  相似文献   

15.
“如无所见,则无所状。”汉代思想家王充《论衡》中的这句话,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个朴素而不可违背的真理。搞新闻工作的人,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所见”是第一位的,“所状”是第二位的。有了新闻事实发生,新闻工作者才可能见得到,没有新闻事实,新闻工作者不能凭空状写。  相似文献   

16.
新闻的吸引力不仅是新闻学界百谈不厌、历久常新的话题,而且是新闻工作者不懈努力、孜孜以求的目标。新闻若对读者没有吸引力,激发不起阅读兴趣,那么,其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便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7.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党对新闻工作的一贯要求,是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的再要求、再倡导、再实践,也是新闻战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坚持党的新闻性质宗旨,增强新闻宣传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提升新闻工作者能力素养,提升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有益尝试。一、"走转改"活动是对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继  相似文献   

18.
钟淑珺 《新闻传播》2012,(9):186-187
新闻敏感和新闻责任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两大基本素质和要求。一个新闻工作者没有新闻敏感,就会把有价值的新闻漏掉,没有社会责任感,写出来的新闻就缺少分量。新闻敏感性是新闻工作者的外化素质,是反映一个新闻工作者工作能力的指标。新闻工作责任感是新闻工作者的内化素质,是通过新闻敏感性这个外在的指标体现出来的。新闻敏感性与新闻工作责任感,是互为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一、具有新闻敏感和责任感的重要性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期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指出:"一个不善于辩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没有‘新闻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这句话点明了新闻敏感对于新闻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和宗旨,新闻工作者履行责任和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从央视"新春走基层"开始,到"走转改"活动的开展,央视等中央媒体同行,用充满艰辛的采访过程,饱  相似文献   

20.
基层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最美的风景在基层.中宣部等五部门统一部署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全国新闻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三贴近"、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