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代语文人格教育应坚持个性与德性统一的理念,王阳明心学在人格构建上表现出对自由个性的无限关怀与道德自律的强烈皈依,倡导个性与德性统一的理想人格,给当代语文人格教育理念带来极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极富价值的现实意义,当代语文人格教育理念应继承并以之为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心学"的诞生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先求索于佛寺道院,再求索于朱熹"理学",后与朱熹"理学"渐行渐远,心学萌芽,最后龙场悟道,"心学"诞生。  相似文献   

3.
知识与德性之间的关系问题乃是宋明理学的中心问题之一,我们认为,王阳明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带有余英时先生所说的反智识主义的倾向。本试图对这一倾向产生的理论基础、表现及其所产生的影响、问题和局限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明儒学案》和《全椒县志》等资料,对王阳明心学在全椒的流传情况作了初步梳理。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产生于明代专制社会信仰危机、道德缺失、人欲泛滥、官场腐败的社会现实,他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为拯救社会的良方,形成了其廉政思想的基础,并通过自己"为官治吏"的身体力行实践了廉政建设。王阳明廉政思想的出发点是"亲民",即为官必须按圣贤之道"修己以安百姓";廉政思想的核心是"修心",即"致良知",通过做"去蔽"工夫,去掉私欲,唤起良知,变换气质;廉政思想的原则是"知行合一",以行动来彰显良知,将"知"与"行"统合到良知的世界,实现内圣外王。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的心学源于儒道释而又超越了儒道释,震古烁今,其诗歌尤其是理趣诗是其心学思想的重要载体,清新自然,可谓思想与文学的完美结晶。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心学是我国儒家文化在宋明时期的的典型代表,它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研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现代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精神层面的困扰。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做事是现代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结合王阳明心学主要内容及透射出的教育思想,分析王阳明心学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价值,可以为解决现代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人教版必修三在讲到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时,用了王阳明心学的一个例子来反衬,具体内容如下:据说,有一次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山岩中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无关,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这个故事反映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王夫之则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他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座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提出了与王阳明针锋相对的观点。1  相似文献   

9.
李慧霞 《文教资料》2009,(33):127-128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明朝中期.王阳明心学出现,对以往教育理论进行了扬弃,提出了心性一体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致良知”教育论。这一理论推动了当时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在现代教育中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着重从树立良知准则、重视意念用功、强调行实事三个方面来阐述王阳明的“致良知”教育论。  相似文献   

10.
蒋介石一生非常尊崇王阳明,他更是以阳明心学为其理论根源之一创立了自己的力行哲学。力行哲学体系在本体论、认识论等方面均体现出了对阳明心学的传承,但在对“行“的判断与定位上,二者则凸现区别。本文力图剖析力行哲学与阳明心学的同异,并进一步揭示蒋介石哲学体系活力顿失,逐渐走进死胡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和杜威都高度重视儿童教育,对传统儿童教育提出了改革的主张。他们都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考虑儿童的差异性,使儿童乐于接受教育。但王阳明的目的是为了灌输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封建统治,而杜威的目的则是希望教育朝着民主社会的要求,引导儿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是明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中关于以人为本、为人师表、知识教育和方法等方面的论述 ,对当前的素质教育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阳明哲学是对人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思想体系架构,它不仅是思想理论的创造性的反思,也是对身心修养和道德实践的体验的直接描述。王阳明心学思想体系可归结为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本体论是其思想学说中的世界观和基础理论。工夫论就是其心学的方法论。工夫论是本体论的具体的展开,它探讨人生宇宙本体的呈现和实现的方法途径。境界论就是其道德修养的目的论,它说明了人生的意义。自得、体验、实践是诠释阳明哲学的三个要素、原则。  相似文献   

14.
李梦阳与阳明心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梦阳与王阳明,同为明中叶理学新思想的开拓者,但他们的思想走向却迥然有别。王阳明融会佛、老而归之于儒,直承孟子以辟“心学”;李梦阳则抨击异端,力归纯儒。二人思想同源而异趋。  相似文献   

15.
明代著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主张以知为行,以知代行;强调“践履德行”、“事上磨炼”、知而必行;“不行不足谓之知”,行而后知,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认识和道德修养思想成分,可为我们提供一份吸收借鉴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是湘楚文化的杰出代表、明清之际的伟大思想启蒙家。他的道德人格,从本质上讲,是属于以仁为核心,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内容的道德范畴,其亮点就是当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家庭、国家、民族失去了自己的主宰力而受制于异族时所具有的民族主义、艰贞之节和纯实之操。这三者铸就了他人格的崇高与伟大,给现代道德人格培养的启迪,一是要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目的;二是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承担感;三是要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  相似文献   

17.
王阳明的心性论中包含着真我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思想,这对后来的现代新儒家产生了很大影响,梁濑溟、熊十力融合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提出了宇宙心和心性本体论,贺麟融合新黑格尔主义提出了主体逻辑心和自然的知行合一论,都充分发挥了王阳明思想。  相似文献   

18.
"良知"是阳明心学的重要范畴.它是王阳明在"心"的概念建构基础上,对其内涵进行的形上概括与提升.在阳明的心理教育思想中,良知是心育的理论指导,是心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良知的核心是主体自我意识,它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人人具有,圣愚皆同;良知是主体外在行为活动和内在心理体验的自然、和谐与畅达状态.良知是阳明以高扬人的主体自我意识和生命意志为亮点的心理教育理论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审美人格是人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审美化的力量源泉,是人从事社会生活的价值诉求和意义所在。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中的审美人格教育思想进行分析和整理,认为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在审美人格价值取向上主要体现为四维人格,即仁善人格、恬淡人格、谦逊人格、浪漫人格,要以此四维审美人格作为当代社会人格建构的价值风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