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编辑的主体意识 ,就是编辑个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积累传播人类精神文明成果 ,为人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的意识。每一本优秀的畅销书 ,每一期精美的期刊 ,都蕴含着编辑的主体意识的发挥 ,没有编辑的主体意识 ,那么他所编辑的出版物就没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不被人们欣赏和认可。但是我们所强调的编辑的主体意识并不是编辑的主观臆断 ,自作主张 ,想编什么就编什么 ,也不是读者爱读什么就出什么 ,而是指编辑不为名利潜心于积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自觉的、使编辑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的过程。编辑的主体意识从内在本质上看是文化本体的…  相似文献   

2.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青 《编辑学报》1994,6(1):1-3
编辑活动是知化信息为知识的文化建构活动,具有结晶人类思想成果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导联、导向作用。而它的内在运行机制,则是编辑的主体认识活动。在编辑活动中,编辑凭借主体内在的意识对作者以文稿形式输入的信息进行识别、鉴选和评价。然后对之进行符合主体认识的加工整合和改造,以出版物形式输出。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和功能特征,是以编辑的认识活动为内在机制的,是编辑主体认知的建构对象化外现。本文从文化建构的宏观背景和多重交织的社会关系格局中,探讨编辑主体意识的结构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3.
编辑活动的主体是编辑,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在于:在社会文化生产中,编辑活动的主体作用的特征是什么?它是不是也同其它的文化学科那样作为一种独立自主的文化力量而存在?近来,在编辑学研究的“圈子”里,称编辑为“家”的情形多起来了,这反映了急于提高编辑社会地位的愿望,但是成家的理论准备还不是很充分。要成为家,首要是应该具有一种强烈的学科意识,专注于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致力于发现、认识编辑活动本身的独立价值和重大意义,这种在思想观念上的开拓,表  相似文献   

4.
编辑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现代化问题是当前编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编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编辑主体意识的现代化.站在信息社会的高度,高屋建瓴地对作为人类社会现象之一的编辑活动整体地把握,并从哲学意义上抽象出其本质的话,我们就会看到:编辑操作主要的是对不同形态载体信息进行加工,或者说是通过选题、策划、审查、缔构,使操作对象所承载的信息进一步优序化.  相似文献   

5.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活动是知化信息为知识的文化建构活动,具有结晶人类思想成果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导联、导向作用。而它的内在运行机制,则是编辑的主体认识活动。在编辑活动中,编辑凭借主体内在的意识对作者以文稿形式输入的信息进行识别、鉴选和评价。然后对之进行符合主体认识的加工整合和改造,以出版物形式输出。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和功能特征,是以编辑的认识活动为内在机制的,是编辑主体认知的建构对象化外现。本文从文化建构的宏观背景和多重交织的社会关系格局中,探讨编辑主体意识的结构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6.
编辑主体意识及其强化认识方面存在误区。其一,对编辑主体意识的界定有些混乱、机械、片面;其二,强化编辑主体意识提法笼统、混淆不清。其实,编辑主体意识就是编辑人员在其编校出版活动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观能动意识。以理推之,不同的编辑,由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自然就有不同的主体意识;由此又可推出编辑主体意识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既如其然,强化包括两者在内的主体意识的提法显然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7.
编辑的社会角色是通过作者和读者两个维度来定位的。从作者一方而言.编辑是作者作品的裁决和加工者,编辑的二度创作是作者作品走向社会读者的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编辑意识或称编辑的主体意识是决定编辑能力和编辑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读者一方而言,他们接受的是编辑产品,是编辑人员经过对各类信息的搜集、选题的设计与构思、作者的发现与选择、稿件的审读与加工以及文化市场的调查与开发等等一系列工作之后的精神和物质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9.
10.
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当今世界成为传媒的世界,电视曾凭借着视听兼备、内容详细易懂、信息传播快、覆盖广、容量大等优势,成为最具实力的传统媒体。电视节目是媒体和观众沟通的桥梁,编辑人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电视节目的质量。电视编辑在编辑节目的过程中,既要突出主体意识,为节目注入鲜明的特色、突出节目的个性,同时还要考虑受众意识、结合观众的喜好,编辑出受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编辑只有通过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的相结合,才能打造出符合时代发展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1.
12.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作为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编辑所起的作用日益彰显。编辑工作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和职业特点,而编辑主体意识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编辑工作的价值和质量。可以说,编辑主体的发展是编辑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当前,在编辑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存在着一种片面强化编辑客体、编辑过程的倾向,从而忽视了编辑主体的能动作用,忽视了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笔者认为,正是由于编辑主体意识的淡化,导致了“编辑误区”的产生。“编辑误区”的主要表现所谓“编辑误区”,是指有违编辑活动自身的运作规律…  相似文献   

13.
编辑是出版活动的主体,担负着发现和培养人才的职责。编辑工作的特点和编辑所承担的这一职责,决定了编辑应具有的人才意识的主体特质,这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为人作嫁的奉献精神,发现和扶植新人的才能与胆识。  相似文献   

14.
论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及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芳 《四川档案》2006,(3):42-43
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体现在学报策划、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决定着编辑主体以何种方式去实现工作目标,随着学报的大发展,编辑主体意识的内涵也在不断更新、扩充。重新认识编辑主体意识,探讨编辑的主体意识创新,在当前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郝晋 《编辑学报》2001,13(Z1):1-2
通过分析编辑活动在社会文化活动中主体性特征和编辑在编辑活动中所起的主体作用,论证了"编辑主体意识"是客观存在.编辑可在组稿、识别真假论文上集中体现其"编辑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编辑主体意识与编辑职能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闯 《中国编辑》2011,(5):27-31
编辑主体意识对于化解精神生产个体性与社会性之间的矛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编辑活动的创造性来源于编辑主体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主体意识得到了强化,编辑职能也由加工、选择向策划转型;数字化时代,应继续弘扬编辑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广播电视编辑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信息的采集者,广播电视编辑不仅应具有专业能力,以理性的态度、全面的视角编辑处理信息,更需具有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认识到自身的职业责任,使节目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增强广电编辑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的策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编辑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创造性劳动,有其特定的方式和内容。具体表现为,编辑对作者提供的稿件进行选择和加工,并将最终选定加工的稿件进行编排制作、转化为具有物质形态的精神产品,以满足读者对精神食粮的需求。因此,就作者、编辑、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编辑...  相似文献   

19.
20.
卢全  宁田海  游苏宁 《编辑学报》2010,22(4):283-285
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制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探讨处在体制改革形势下,医学期刊编辑应该加强的4种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市场意识和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