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明确目的要求,了解教学对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中学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要求是: “初中阶段,学生能够阅读通俗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正确领会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内容;能写一般的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做到观点正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会使用标点符号,字写得正确整齐。学会使用一般的字典和词典。”显而易见,这里对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不同于小学高年级的新的要求,要求他们的抽象思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说明文教学的质量,并进行这方面的改革,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提高对说明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1.学习教学大纲中对说明文的要求.大纲指出:"初中阶段,学生能阅读通俗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正确领会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内容,能写一般的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做到观点正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会使用标点符号,字写得正确整齐,学会使用一般字典和词典."根据以上要求,大纲对各年级也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提出在初中二年级重  相似文献   

3.
十年制学校,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阅读一般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写比较复杂的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中心明白,语言流畅”。欲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高中四册教材中选编的一百二十篇课文基本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的规定,高中一年级的读写训练要求是: 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现代语文的读写能力。着重培养比较复杂的记叙、说明能力。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说明的文章,能抓住中心,了解内容,  相似文献   

5.
阅读一般记叙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能理解文章的思路,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理清记叙的顺序及倒叙、插叙的表达作用,弄清记叙的人称及表达作用,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辨析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能够从文章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记叙文阅读     
考点说明记叙性文章阅读能力的考查,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感知文章,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感情,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2.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4.能感受文学作品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例题引路  相似文献   

7.
二、语段阅读的解题技巧记叙文的语段阅读,要能理解段落的中心意思和记叙的要素;要了解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了解文章的脉络、记叙的顺序;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鲜明。特别有关文学作品的语段阅读,应能理解作品的主题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能按照其不同的体载特征,对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作初步的赏析。综合型语段阅读的解答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苦眼整体阅读,领会语段意思。不少考生不先阅读语段,却先看文后试题,然后在语段中去找题,这是本末倒置的。正确的方法应从整体上把握语段大意。为了深刻理解,有时还要反复阅读几次。培…  相似文献   

8.
一《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培养议论能力的规定是否妥当? 《大纲》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依据。关于议论文的教学,《大纲》也提出了原则和要求,这主要见之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中指出:“中学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要求是:初中阶段,学生能够阅读通俗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能写一般的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高中阶段,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能写比较复杂的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教学要求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的规定,高中二年级的读写训练要求是: 在高中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现代语文的读写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继续提高读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着重培养读写比较复杂的议论文的能力。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议论的文章,能抓住中心,体会内容,理清脉络,掌握方法和语言。写作比较复杂的记叙、议论的文章,力求做到观点鲜明,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句流畅。学习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用之于读写。  相似文献   

10.
教学要求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的规定,高中一年级的读写训练要求是: 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现代语文的读写能力。着重培养比较复杂的记叙、说明能力。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说明的文章,能抓住中心,了解内容,理清脉络,掌握语言。写作比较复杂的记叙、说明的文章,力求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句流畅。继续学习有关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知识,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使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更准确。  相似文献   

11.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1.教学目标及设想本单元阅读能力的中心目标是理解记叙的顺序,即把握作者的思路,使学生能够辨识、理解各篇的记叙顺序,能体会各篇特定记叙顺序的作用、效果。在写作能力上,要求学生勤于观察并能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材料,完整地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鲁迅先生,学习鲁迅精神。 2.教学重点让学生领会按空间顺序和以时间为顺序的记叙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作品的感受能力。感受作品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思想情感;感受作品中人物之间以生命相信托的思想情感;感受作品中语言所饱含的真挚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阅读现代文应遵循这样的规律:其一,阅读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的现代文,应遵循同一条阅读线索,即: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其二,阅读不同文体的现代文,应遵循同样的阅读层次,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词语—→概括文中具体的内容,阐述文中抽象的内容,挖掘文中含蓄的语义—→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分析、评价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技巧的表达作用。其三,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文体特色阅读现代文,即:运用文体知识要点理解、领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运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说明文阅读     
《中学文科》2008,(10):23-31
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阅读和考查有明确的要求,综合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理清说明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2.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记叙的事件及所要抒发的情感,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说明文阅读是目前中考语文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阅读要求如下: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考查能否把握阅读的大意,考  相似文献   

16.
【课标考点透视】 1.能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在阅读中能把握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 3.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锁定考查热点】 1.理解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 2.分析记叙的详略,理清记叙的线索。 3.明确记叙的中心,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 4.概括人物思想品质,评析人物性格,感受人物形象。 5.分析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6.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表…  相似文献   

17.
一“说明”是把事物的知识告诉人的表达方式,所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人得到关于事物、事理的知识的文章,叫做说明文。“说明”这种方式的用途很广,诸如阐述科学知识的教科书,介绍科学知识的著述,工具书的释义等等,都要用到“说明”。我们写科技论文,作实验报告,介绍科学成就,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答问、答题等,也都要用到这种表达方式。现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能写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其中科技读物,就是以说明为主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吴培光 《读写月报》2022,(26):30-35
<正>[考点综述]在现代文阅读测试中,说明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阅读重点考查内容如下:基础性考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获取有益信息,简要概括主要内容或要点,把握文章中心。2.明确说明对象,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3.把握文章思路,了解结构类型,正确划分段落层次,准确区分说明顺序。4.能准确识别各种说明方法,理解其作用。5.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理解其表达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依据课标,说明文主要阅读考点为:能阅读一般的科技作品,对文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判断辨别和筛选整合;能够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和结构特点;能分析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结合语境理解语句的含义,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针对说明内容提出建议和设想;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朱文娟 《中学文科》2000,(11):12-15
概说: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是语学习的四项基本能力。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读一般的现代能够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能够理解思想内容和章思路;能够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能抓住一段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能根据不同表达方式和体裁的特点阅读课;从课的内容中体会作的态度或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