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纯长得很漂亮,又聪明伶俐,就是吸吮拇指让父母操碎了心。家长试过了许多办法:手指涂黑墨水、辣椒,与她讲道理等,软硬兼施,但收效不大,而且大拇指已被她吮得有点变形了。于是,老师和孩子的父母决定一起来帮助孩子停止吸吮手指。  相似文献   

2.
正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并尽己所能为孩子谋求"幸福"。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就是给了孩子幸福;有的家长以为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为其投资未来就是在给了孩子幸福;有的家长则以为留下万贯家财是给了孩子最大的幸福。但每每问起当今的父母:"你的孩子幸福吗?"父母又似乎很矛盾地说:"现在的孩子们吃的穿的玩的,都是我们小时候没见过的,但他们的童年似乎缺少了心理上的幸福感。"谁偷走了孩子的幸福?抛开各种社会因素,笔者认为,父母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孩子缺少幸福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子墨 《家长》2014,(8):7-10
浏览网站时,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张图片,图中的父母亲手用大剪刀剪掉了孩子的翅膀,孩子只是无奈地站着,任凭他们剪着自己的翅膀。图片的配文是——你剪掉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能翱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我深以为然。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是每个孩子的权利。可是,在我们周围,缺乏主见、遇到事情无所适从、事事等着家长做决定的孩子并不在少数。其实,孩子没有主见的症结主要是在我们家长身上。如何引导孩子成为一个能独立生存、独立决定事情的人,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而我的方式就是让孩子成为家中的“家长”。  相似文献   

4.
学习的意义     
<正>一、为了什么而学孩子为了什么而学?相信绝大部分的家长都会说,为了让孩子将来过上幸福的生活。幸福固然没有错,但幸福包含着价值判断和取舍,每个人心目中的幸福标准是不一样的。那么作为父母,怎么能保证你给孩子制定的幸福标准,就是他将来  相似文献   

5.
对孩子而言,亲子活动给了他们在父母和教师面前施展才艺,发挥才能的机会。对父母来说,他们在亲子活动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亲近孩子。而作为幼儿园教师,可以借此机会与家长沟通交流,发掘幼儿潜能,帮助幼儿茁壮成长。因此,亲子活动实现了教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有效互动,让孩子从中获得快乐,有益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6.
《小读者》2006,(7)
有家长感叹自己的文化程度不够高,不能在学业上给孩子帮助。其实,孩子上了初中,任伺一个家长,哪怕文化程度再高,也不可能在所有学科的所有内容上给孩子以辅导。家长不可能也不必要在具体的学习上给孩子什么帮助。暑假期间,家长不妨试着做这么几点:1.向孩子学习,以孩子为师。如果说以前父母还可以对孩子进行指导的话,那么现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我们这些做父母的都会吗?孩子每天回来,向我们发布最新的知识,给家里带来全新的文化理念,无论是个人化还是全球化的东西,他们开阔的眼界、独立的见解,不正是父母应该学习的嘛!2.生活即游戏,游戏即学…  相似文献   

7.
家长必知 高三是选择与放弃的一年。因为最关乎孩子们现阶段的利益是,他们的兴趣爱好都要围绕高考的指挥棒做出取舍,这是很多孩子都极不情愿的事情。当此时。要帮助孩子了。家长就应从了解孩子做起。  相似文献   

8.
吴志魁 《中国德育》2007,2(6):52-52
现在许多家长忽视孩子自我服务和适量参加劳动的重要性。我国一项调查显示,50.5%的孩子早上起床由父母叫醒;10.7%的孩子要由父母帮助穿衣服;60.1%的孩子吃饭时要由父母将饭盛到碗里;28.9%的孩子吃鸡蛋时要由父母剥皮;……在调查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原因时,40.6%的家长表示因为孩子太小,不放心;26.1%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太紧张,没时间做家务;22.9%的家长是因为觉得太麻烦,  相似文献   

9.
鹰的启示     
有这样一个画面: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父母把鱼头给了年逾古稀的爷爷,把鱼尾给了年过花甲的奶奶,把味美的中间一段分给了孩子。对于这对父母的做法,我不敢苟同。也许很多家长认为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就是爱孩子;可我觉得如果家长们只一味地让孩子养尊处优,而不注重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给孩子多方面的锻炼和教育,这并不是真正的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相似文献   

10.
青春期的孩子身心迅速发育,经历着人生第二次大的飞跃期。既依赖又独立,逆反心理严重,情绪不稳定,这些特点让绝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倍感挑战,甚至无从应对。父母要想成为孩子眼里的好家长,非常不容易。STAGE模型提出了父母在与青春期孩子相处过程中的五个核心要素。家长参照五个教育孩子的关键方法,有利于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相似文献   

11.
杭州一家长来电问:我的孩子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好几天都闷闷不乐,犯愁,打不起精神。虽然在我们的开导下孩子的情绪恢复正常了,但我们担心在以后更重要的考试中,万一没考好,孩子该怎么办?应当如何帮助孩子消除考试成绩带来的压力?主持:孩子身上的压力,往往来自于家长。当孩子把成绩单拿回家时,父母对孩子成绩的评价决定了孩子压力的大小。对孩子成绩应该重视,但重视并不等于斤斤计较。父母大度些,把眼界放宽些,孩子才能轻装前进,改正不足,不断提高。在这一方面,让我们看看杭州市的部分家长是怎样做的吧。  相似文献   

12.
同情心幸福,不仅有从别人那儿得到的幸福.还有为别人造福的幸福有65%的中、小学生说他们“没有”或“不太”在公共汽车、电车上让座。为培养同情弱者,有勇气帮助、爱护弱者的孩子,家长能做些什么呢?父母可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通过日常生活的实践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父母应率先给孩子做出榜样,逐渐培养孩子给孕妇、老年人等让座,当残疾人遇到困难时能主动上前询问等等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做了父母之后,就学会了隐忍。尤其是很多年轻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情绪再不好也会以微笑面对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认为父母天生就是该这么“好”的,而不知道珍惜别人的关爱。因此我认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得让孩子明白你的付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孩子玩“角色游戏”,让孩子扮演家长,家长扮演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父母不妨把孩子的种种表现予以复制,如挑食、任性、撒娇等等。因为是游戏,孩子会很投入地想方设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麻烦”。孩子虽然小,但是只要与他真诚地沟通,他们完全可以理解父母为他们付出…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教育该教给孩子什么呢?其实,家庭教育不在于家长给孩子多少文化知识的辅导,而在于对孩子心理的护育,从而达到"正行"的目的。"心若在,梦就在""哀莫大于心死"等均说明人心的作用。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立心志、昂心气、正心态"。家庭的血缘关系决定了家长实施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一、构建温馨的家庭环境1.给孩子充分学习的空间。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多数只有 7年文化程度 ,多少年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培养教育孩子上目光短浅 ,没有长远打算。多数家长认为农村的孩子出息不了 ,中学下来就得回家种地 ,眼前大字识几个就够了 ,有几个能考上大学的。因此 ,孩子放学后家长关心的不是看书学习 ,而是让孩子帮助父母下地干活。从孩子来讲 ,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多数小学生放学后 ,不是帮父母做零活 ,就是成帮结伙玩耍 ,很少挤出时间去学习。应该说有计划 ,有目的让学生参加一些家庭劳动和社会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在培养小班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能力的过程中,总有那么一些孩子不能自己穿脱,完全依赖老师,这是因为一些年轻父母给孩子穿着的服装不够科学。有的家长冬天给孩子穿衣过多,大小不合身,衣服组合不当;有的家长以价贵或流行为美,许多女孩子常穿紧身短档的健美裤;还有衣服上过于繁多的装饰,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针对以上的情况,我决定召开有关幼儿衣着问题的家长会,采用家长教育家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些父母往往感情用事,对子女衣之唯恐其不美,食之唯恐其不甘,居之唯恐其不适,行之唯恐其不便,事事包办。有时孩子出于好奇心或是真心想帮助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家长一概拒绝,特别是家有勤劳的母亲,孩子劳动的权利和兴趣更是被“母爱”剥夺了。但是家长并不能照顾孩子一辈子,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却是影响孩子一辈子的事。如有个青年19岁大学毕业后又考取了研究生,是个很有前途的青年人。学校决定送他到国外深造时,  相似文献   

18.
当今家长给孩子当保姆比对小皇帝照顾得还周到。从小给孩子当保姆,管完小学管中学,管完中学管大学,大学毕业还帮着找对象,结婚时给孩子买齐各种家具、电器,甚至孩子生了子女,老家儿还得给看着,这保姆哪天才到头呢?什么时候老家儿死了才算完事,这样做的结果是造就了一代无能的人。对孩子百般照顾,往往使孩子成了窝囊废。一个孩子从小什么活也不干,可对父母越来越不尊敬,父母商量后决定再也不能惯孩子  相似文献   

19.
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掌上珠,承载着父母所有的爱与希望。父母从本意而言永远不想给孩子带来一丁点儿的伤害,只想帮助孩子得到最完美的幸福。然而,美好的初衷却不一定代表正确的行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把沉重的心理压力转嫁给了家长,父母们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生怕自己的孩子成为人生竞技场上的失败者。因此,有的父母会把几乎不近人情的严格要求当作驱使孩子前进的鞭子,又用“爱”作为掌控  相似文献   

20.
每年新生入园时,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班里后,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便趴在窗户外边看,更有的家长久久不肯离去。这样,孩子的哭闹时间会延长。因为孩子在老师的安慰、引导下,会逐渐趋于平静。此时若看到窗外有家长,就会重新陷入离开父母的痛苦中,并且会尽力去争取回到父母身边,争取的办法就是再次哭闹。另外,家长趴窗户还可能造成孩子“偷跑”。因为孩子在窗户外看见父母的身影,就很容易产生避开老师去找父母的念头。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认为,首先应消除孩子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入园前,家长可让孩子熟悉几个与他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