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本文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四种教学模式,即讲授式、活动式、对话式和诱导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从而得出诱导式教学模式是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最理想的一种教学模式,这对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目标不明确、错误的教育观念、缺乏专业教师、学生参与度不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呆板这些问题妨碍了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推广,教育者可通过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利用诱导式教学模式、开发校本教材、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等策略,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海英、成伟在《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20期撰文指出,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有四种教学模式,即讲授式、活动式、对话式和诱导式,其中,诱导式教学模式是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最理想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诱导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最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让学生个体“感受”和“体验”。  相似文献   

4.
开设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国家政策早已制定,但现实的心理健康教育却面临尴尬,作者精心思考、感悟、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认真思考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求真务实,态度真诚,所论内涵丰富,值得各级教育部门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学习、反思。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江苏教育》(心理健康)2022年3月刊登的《心理健康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一文,从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堂的灵活实施和课后的及时总结三方面阐述了心理健康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教学能力是心理健康教师的核心技能,上好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需要心理健康教师:走“近”课堂——基于学生需求精心备课;走“进”课堂——跟随学生反应巧妙生成;走“出”课堂——师生共同反思总结课堂得失。  相似文献   

6.
我理解的课感就是对课的感觉,包括对课文的感觉。用研究者的观点解释,课感是指教师对课堂教育教学情况的一种直觉感知、感悟,它能使教师灵活、机智地调整教育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近几年我有意识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和学生的课感;深刻体会到,  相似文献   

7.
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学校将主要精力放在智育上,忽视对学生心理教育,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教学将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教学重点,心理健康课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目的性地融入故事,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故事渲染下对心理健康活动感悟会更加深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对初中心理健康课中合理运用故事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并且提供了课中运用故事的建议,希望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思考、感悟而获得心理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课程。究竟怎样的一堂课才算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作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五年级学生对生命的历程、科学正确的生命态度、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等认知还相对模糊,也没有深入的体验。在苏科版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17课“拥抱生命”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陪伴者的身份,组织学生开展了“感觉生命—感知生命—感受生命—感悟生命”四个层次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的体验活动,较好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生成、在生成中成长。  相似文献   

10.
一、无效教学无效教学是针对有效教学提出的,余文森教授提出,无效教学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进行考察。从学生方面看,无效教学表现为学生的缺位;从教师方面看,无效教学表现为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心育课强调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因此心育课上的无效教学集中表现为缺体验、缺感悟、缺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课感,就是对课堂教育教学情况的一种直觉感知、感悟,它能使教师灵活、机动地调整教育教学进程,使之更有针对性、更优化。同样,作为学生上课也需要课感,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实践的场所,学生上课如果有了良好的课堂感觉,就能迅速地进入角色,全身心地融入课堂,不断地产生共鸣,实现自我探究,最终取得新收获,甚至创新。  相似文献   

12.
运行模式"研练中心"的运行模式可概括为:"专题设计,任务驱动;集散结合,言辩赛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启发感悟,修德塑行。"所谓"专题设计,任务驱动",是指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就业指导课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在进行理论讲授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些专题。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教学方法是我们心理教师一直在学习和寻找的主题。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比较落后的地方,学生了解自己吗?能悦纳自己吗?教师在心理健康课上向学生传递的是什么?是我们到现在仍在探索中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脊梁,其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大量调查研究与媒体报道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作为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及对生活的感悟获得自我调适,但另一方面,他助——通过外部环境提供的心理帮助  相似文献   

15.
所谓“课感”,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对课堂运作情状的直觉感知。说具体一点,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进行状态有准确、敏锐、强烈的感觉、感知和感悟的能力,并能作出果断而有创意的处理,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程度。“课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内涵很丰富的概念,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生活中凭借正确理念、丰厚学养和娴熟技能而形成的以直觉感知的思维特征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整体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教育课最大的特色在于活动、体验和分享,尤其是分享环节,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最具有“心理味”的环节,也是决定一节心理课成效的关键要素之一。所谓分享,即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通过相互倾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分享经验、表达感悟、表露内心,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吴正兰 《文教资料》2008,(36):124-125
语文学习需要的是感悟,"感悟"应作为理解语言的目标和手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应该是帮助学生感知知识,帮助学生完成由感知到感悟的飞跃,让知识转化为能力.因为由感知到感悟符合认识论的规律,只有从感知到感悟才能形成能力.教师要做引领学生从感知到感悟的引路人,要使学生在读书中获得感悟后的豁然开朗的境界、清新愉快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思品课教材大都是一课一个生动的事例,揭示一个鲜明道理,突出一个教育主题。主题教育是思品课教学的核心。如何获得主题教育的直接效应?笔者认为,要把握思品课教学特点,充分挖掘思品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与教育结合点,把“效应”寓于内容感知、迁知感悟和形象感染之中。  相似文献   

19.
耿晓颖 《林区教学》2009,(11):33-34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应用参与型教学法是十分必要的。提出了参与型教学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可采取的教学策略及具体的应用方法,并针对参与型教学法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课程,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一是强调自我探索。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二是强调体验感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一定的氛围,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价值体验和行动体验,获得感悟,得到自我教育。三是强调互助自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互动过程,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