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真实地反映学生的阅读、表达水平,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2002年全国卷文言文试题增加了翻译题,即让考生直接书面翻译文言文句子,分值由5分增至2005年的10分,并在《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相似文献   

2.
【考纲解读】《考试大纲》要求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考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其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是在对文意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叙述事件或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推理,要求能说出某个论点的论据、某个事件的起因、某种事件的发展所导致的结果,或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评论。  相似文献   

3.
言是历年高考卷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其内容多以写人叙事的人物传记为主,浅近易懂,开始的前些年倒为考生所乐于接受。但近年来,高考言却日趋走向模式化、程式化,其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痼疾日渐显露。  相似文献   

4.
2004年高考已经结束,我认为今年的高考语试题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使艰深的文言翻译变得浅显而易于操作,是许多高中语文老师殚精竭虑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和高考评卷的评分标准,结合学生考卷中文言翻译存在的问题以及平时训练中常犯的错误,总结性地编了一首“八句诀”,在连续多年的高考中,收到了不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董文颖 《新高考》2005,(1):9-10
2004年语文科《考试大纲》规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等级为D级。常见的修辞方法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但由于高考试题对此考点的考查一般不单独命题,而是将其融于其他考点,这样就给考生造成一种误解——高考试题不重视对修辞的考查。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正因为这种特殊的命题方式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重能力、重运用、重主观、重综合的大趋势,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  相似文献   

7.
8.
谢灏 《广东教育》2006,(10):45-46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明确要求同学们必须具备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在高考卷中.文言文占着相当大的比例,成为举足轻重的一大板块,故从实用的角度看,同学们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9.
10.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多年来高考的必考点之一。从考查方式看,以前全国高考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从2002年开始,全国高考采用主观题形式.即由考生直接翻译。2004年分值加大到8分,2006年湖北卷又增值到10分。因此,该考点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失分较多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认真研究高考试题的得失利弊,不仅有利于高考改革,也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本文评点的对象,以全国卷为主,兼顾京、沪;评点的办法,仍是以立意、选材、表达以及所给答案等方面为经,以试题顺序为纬。从总的情况看,三家试题“大方向”一致:全面考查语文素养——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态度,语文个性。但具体题目拟制的优劣正误,还需具体分析。第一大题,共6个小题。这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的题目。这部分内容要不要考,一直有争议。笔者以为应该考。因为,从全社会看,要达到人人“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标准,还须付出极大的努力。就连…  相似文献   

12.
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发布后引发社会关注,除英语外,八个学科都调整了考试内容,是近十年来修订幅度较大的一次。其中多个学科考点、内容均有变化,就语文学科来说,变动较大。本文就修订后的语文考试大纲作简要分析,并指出提高"阅读"能力的必要性和途径,有助于实现考生应对考纲变动和切实提高大众阅读能力的需要,达到"阅读改变人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则折射出命题者对《考试说明》的理解.因此,通过研究高考试题来分析命题规律、把握高考方向、充分挖掘高考试题的教学功能应是每位中学教师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选文体裁 在古诗文阅读部分"鉴赏评价"层面中,共有两个考点:第①考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和表达技巧",很显然,根据前几年高考试题看,这一条应该是针对"古诗阅读"而提出的能力点;而第②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04年<考试说明>中将相应表述中的"文学作品"改成了"文章",这一处小小的改动是颇有讲究的.因为任何诗歌都是文学作品,这是大家的共识,而文言文却不能以"文学作品"来一概而论.有的文言文行文生动,笔致精巧,富有文采,属文学作品范畴;而有的只是广义上的散文,行文只求清楚明白,未必有多少文学色彩,并非文学作品.事实上高考命题所选的文段,有的确实文学性不是很强.  相似文献   

15.
李宏毅 《现代语文》2008,(12):84-85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学生要有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能力。《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对文言文学习如此阐述:“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学习古代作品,可以受到中国古代优秀历史文化的熏陶,塑造对本民族的自豪感和陶铸民族精神,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6.
徐松 《中国教师》2011,(5):48-49
<正>纵观2010年18套高考试卷上的文言文试题,不难发现"鉴赏"类题目仍旧严重缺失。《考试说明》中提到的"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仅仅在古诗词的阅读考查中有所涉及,而在文言文阅读考查中基本上是一片空白。那么,"鉴赏"严重缺失的高考文言文考核,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7.
邱文华 《学语文》2006,(1):29-29
“搭配不当”是《考试大纲》规定考查的六种病句类型之一,“一面对两面”是“搭配不当”的一种特殊病句类型。在复习和考试中,不少学生误以为凡是出现一正一反两方面意思词语的句子都属“一面对两面”。因此,我们有必要明确,判定一个句子是否“一面对两面”。不能光凭句中是否含有表示正反意思的词语,而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唐惠忠  徐地银 《求学》2004,(5):52-54
2004年高考语科《考试大纲》把对标点符号的考查重新列为高考考点。在近10年高考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考过4次,这4次考查都是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其表述可细分为两类,一是“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1994年、1995年、1997年),二是“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1998年)。作为一个过渡,今年高考对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的考查还可能会混在病句改错一类题目中出现。  相似文献   

19.
《考试大纲》规定了考查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在2004年15套高考试题中,有三个虚词没有考查到,这就是“何”“焉”“者”。  相似文献   

20.
李雪松 《新高考》2004,(7):10-11
文言文翻译是从2002年开始改选择题为让考生自己笔译,今年的《考试大纲》对此又进一步加以强化,不但增加了翻译的文字量,而且分值也将从5分增加到8分。从近几年高考对翻译题的设置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笔译题的形式),尽管考查的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的文言语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在阅卷中也将这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列为评卷时的得分点。所谓得分点,就是翻译时如果译出这个点就给分,没有译出这个点就不得分。通过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可以框定得分点一般指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