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作用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综合国力的影响令人瞩目。面对当今以及下一世纪可以预见的国际竞争趋势,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方针。要贯彻这样的战略决策,首先要求高等学校坚持面向国家的经济建设、科技和社会发展需求,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格局进行正确定位;其次,要求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转换机制过程中,真正地树立起依靠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研究的现代企业意识。这两方…  相似文献   

2.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有支持作用,科技为教育提供先进的现代化手段,因而对教育发展有促进作用,只有从科学技术哲学的角度明确教育与科学技术两者间的辩证关系,才能深人探讨科技革命条件下教育培育人才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当今科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和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许多新的课题急需解决。本认为“人本”教育理念是现代高教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前提,而要推行和贯彻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则须处理好“四个”方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教育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教育管理创新是教育发展形势的迫切要求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我国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始向素质化、终身化、国际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追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以及教育目标的新指向,对教育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管理必须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2.教育管理创新是现代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管理所面对的是一个新情况不断发生、新问题不…  相似文献   

5.
一、充分认识农村中学开展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作用之广、影响之深,超过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强烈地冲击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也深刻地影响着学校教育。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培养和训练青少年的科学态度、科学意识、科学素质、科学能力等为目标的科技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科技教育活动已经在各级各类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因此,在农村中学实施科技教育活动、培养科技人才,得到了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就李鸿章在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创始之初的基本主张和实践 ,即改革科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以及组织翻译科技书籍等史实进行了梳理 ,并指出了这些举措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析总结了教育与科技互动发展的趋势,归纳出教育与科技相互作用的科学→教育、教育→科学技术、技术→教育、科学技术→教育的四种基本模式,从社会需要、思想价值观念、教育、科技管理制度和市场机制等四方面分析了影响教育与科技互动发展的基本因素,初步探讨了教育与科技相互作用的模式和互动机制。提出了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与教育互动发展中的宏观指导作用,建立科技与教育协调发展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育科学和技术学科,而科学技术之树既需要理论导向,更要扎根于实践的土壤才能枝茂叶盛。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现代高等教育中,教育技术工作对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学改革都起着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既精彩纷呈而令人感奋,却又因其  相似文献   

9.
科技的发展,对当今的科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幼儿现代科技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幼儿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培养幼儿学习、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技能,帮助幼儿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形成对科学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幼儿园科技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两个方面进行显浅的阐述,体现其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抓科技的同时必须抓教育,重视智力投资和人才培养,劳动者素质的高低,有赖于教育带来的发展。科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教育是科技对社会经济推动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刘申生校长在1991年新虹桥小学建校之初就专门留出一间教室作为将来的机房,同时还提出“人人会电脑,个个会打字”的口号,在信息科技浪潮尚未到来之际就已为学校进行信息科技教育做好了物质和观念的准备,从而走在了同类学校的前列。12年后的今天,信息科技的发展水平已非当年可及,新虹桥小学又提出了“发展信息科技教育,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面貌推动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在分享科技新成就对人类社会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好处之时,也深感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业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此前七年的学习,八年级九年级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能力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为实施科学、技术于社会的教育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在保证学生学到系统的双基的同时,透过联系科学发现、科技应用和社会生活的具体事例的学习、研究和讨论,让学生树立STS意识,并在STS意识的指导下树立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发挥物理科技的积极作用,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对人培养的新要求,也已经成为物理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社会道德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主流和长远看,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道德建设着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再加上国家对科学技术发展应用的有效社会控制,科学家和科技工作的道德责任感,科学技术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一定会更好地促进科学技术和道德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教育理论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精辟地阐述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本文试从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教育发展观、教师观等方面对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加以论述。 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小平同志在探索、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始终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在阐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态势的深刻分析,进…  相似文献   

15.
科学教育的人文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洁 《江苏高教》1997,(5):3-7,40
科学教育的人文观照鲁洁一、时代的主题:科学与人文之融合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不可否认的是,科学技术对整个人类生活已经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将不断地扩大和加深这种影响。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它使物质财富得到巨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科学教育历史考察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科技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映射到教育上来人们也就愈发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反观我国的科学教育现状,却又与当今的科技发展态势以及人们对科学教育重视的初衷是那么的不协调。究其原因何在呢?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本文拟从纵向上反思我国的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7.
宋宏 《教育探索》2002,(10):11-12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克服困难,做好教育工作,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强大的思想武器。邓小平始终强调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由此提出“三个面向”的要求,指明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任务和改革方向。一、“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当今国际间的激烈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最终归结为人才和教育的竞争。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要以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为基础。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育目的和内容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目的和内容的演变与发展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前进的,当今我国社会正迅速融 入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大潮之中,此时回顾一下我国教育目的和内容的演变与发展, 将有助于我们对当今和未来的教育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略论加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曾是早期西方大学教育的重要基石。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的增强,科技教育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中心内容,人文教育的基石也随之受到动摇。本世纪中叶以后,人类在严酷的客观现实面前,发出了重振大学人文教育的呼唤,从而引起大学人文教育的再度复兴。在当今时代,高等学校实施和强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和造就具有全面素质的新型人才、促进科技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等学校要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必须改变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受到冷落和削弱的现状,切实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0.
试论学前教育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教育价值观与教育行为间的关系,指出当今教育价值观尤其是学前教育价值观的取向,对学前教育价值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作出了分析,提出应确立有利于儿童发展的价值观并使之落实到教育行为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