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语学习的过程与母语学习的过程有很多相似之处,即都是以口语,也就是从说开始的。一些教师认为:听、读、写的教学活动应当遵循听、说为主的原则,应该在交际情境中掌握口语的基本技能。口语的交际过程也就是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用学过的外语技能帮助大脑去思考。因此,听力和口语技能是基础,其他的技能都是在这一基础上培养起来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水平通过“听”与“说”即可窥其一斑。为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就成了当前英语教师努力的方向、课改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2.
◆开讲啦◆ 听、说、读、写为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事实上,在各种形式的人类交际活动中,11%的时间用于写,12%用于读,32%用于说,余下的近45%则用于听,可见听力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回想我们的母语学习过程,出生后一年左右的时间我们是不会说、更不会读写的,只是静静地听.经过一年甚至更久时间的积累后,才开始学着说话.再长大一些,我们开始学习读和写.这种语言学习的规律不仅适用予母语,外语学习同样也遵循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3.
母语学习输入程序是听一说一读一写,学习结果是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外语学习输入程序是读一写一听一说,学习结果是读写好于听说。这是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的本质区别,是两种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本文旨在通过对比母语与外语学习模式的差异,寻找两种语言学习的差异,进而在总结多年英语听力教学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教学策略,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语言之所以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首先因为它是有声的。因此,能否听、说英语就成了是否掌握英语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水平通过“听”与“说”即可窥其一斑。我们知道,学习语言是有规律的孩子从小学习本国语言,是先会听,后会说,上学以后才学习读和写。学习外语一般不具备像学习母语那样的条件和环境,特别是长大以后的学习,由于受母语、地方方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困难很大。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思想认为课堂教学主要是讲授语言知识,因此认为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也是听、说的过程,殊不知,这仅仅是以…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在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培养上,教师要特别重视“读”。因为,“读”这一项抓好了,就能带动听、说,促进写、译。我教两个藏族初中预备班。他们在小学阶段,只学了两三年汉语文,很多学生连汉语拼音的二十一个声母都念不来,写不出,叫他们读课文,也只有一两个人能张口,而且,发音不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外语的交际功能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外语课堂上,教材和教法也逐渐由过去传统的教学法向交际法改进.所谓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method)是指通过这种教学法,帮助学生获得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即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这里的交际,并不只是指社交往来,它还包括在社交往来中人与人之间的一切思想感情的相互交流,包括听、说、读、写、译。那么什么是交际能力呢?语言学家MichaelCanale认为,是指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这种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它包…  相似文献   

7.
一、学外语 ,听、说领先 ,同时又须做到听、说、读、写和译“五项全能”并举  近年来由于中、小学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学生的听、说总体水平普遍有一定的提升 ,这是十分令人欣喜的事情 (但我们须清醒地看到 ,有些学生只重视听、说而轻视读、写和译 ,从而出现新型的外语的“跛腿” ;这与过去的学生相比 ,步入了另一个极端 ,走进了另一类的误区 )。然而与这个信息化、交际化的时代要求相比 ,学生的听、说意识虽然增强了 ,但是执行的力度却远远不够。北京大学教授、英语专家陶洁提出 :“学习英语首先要打好基础。从语音语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扩大,形势要求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一种或多种外语,不少成年人开始学习外语。这些人应该如何学习外语?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就不致于学了三年五载,甚至更长的时间,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这不能不说是时间和精力的最大浪费。曾有一段时间,成人外语教学只注重培养读、译、写的技能,而忽视了听和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认为成人学外语比儿童学外语难的这种流行观  相似文献   

9.
做学术工作,也如学外语,学外语有“听说读写”四会之说,学术工作也有“听说读写”的区别。 “听”是听课,听演讲,包括开会听发言在内;“说”指讲课、演讲,也包括开会发言在内;“读”当指“读书”;“写”则指写书、写文章、等等,其意甚明。  相似文献   

10.
董云霞 《成才之路》2009,(32):64-64
中学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能用英语流利地进行语言交流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英语教师不但要从“听、说、读、写、译”诸方面认真进行教法研究,还应该注重“五种能力”并重培养过程中的学法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李萍 《课外阅读》2010,(7):106-106
中学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能用英语流利地进行语言交流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英语教师不但要从“听、说、读、写、译”诸方面认真进行教法研究,还应该注重”五种能力”并重培养过程中的学法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形成是先有声音,后有文字。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学习一种语言也要遵循语言形成的规律,即先从口语入手。先听、说,再读、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儿童在学习外语时,与婴儿学母语有相似之处,如对音的反应比成年人敏感,记忆力强,模仿声音的能力也强,羞怯感小等。这些特点对于他们练习听、说外语都是有利的条件。而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则比成年人差。因此不宜过早、过多地给他们讲解语法知识。用讲解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来代替口头练习,是不符合小学生学习外语的年龄特征的。下面谈谈在…  相似文献   

13.
英语精读课教学的实践与认识成娟英语精读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听、说、读、写、译”无所不包。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句子的翻译、词汇短语的解释。“听、说、读、写、译”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只有在不同阶段抓住不同的重点突破不同的难点,才能牢固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能力,一直是困扰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难题,听、说、读、写、译“五会”是英语课程要求的基本能力,对于小学生,我认为只要具备听、说、读、写“四会”就已达到了课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通常是教师教学的标准,而首要的“听”便是教学过程中训练的重点。听知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调查表明,“会听”的学生更加“会”学习,听知能力强的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懂得听取老师上课的知识点,知道该听什么,该记什么,能够边听边记,边听边学。  相似文献   

16.
一、要因人施教一般地说,外语课教学的培养目标是要达到“五会”,即:“听、说、读、写、译”,我认为这是针对外语专业的本科、专科学生而言,一般的中专外语共同课是很难达到这“五项全能”的。我们的学生来源于不同地区,来自教学水平不同层次的学校,外语程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中学外语教学中较为盛行的是“听、说领先”。外语教师上课自始自终用外语授课。从课堂用语、单词释义、词法、句法、语法的讲解、分析、归纳,到课文的精讲等全部用外语。评价一堂外语课上得如何,往往以教师是否能在45分钟内不用一句汉语,而用一口流利的外语来衡量。创造这种纯外语言语环境,让学生在反复听与说的刺激下,不断模仿、不断猜意,以达到理解并最终学会外语的目的。这种以排除母语,用外语教外语的方法是“听、说领先”教法的显著特征。其理论依据是模拟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任何母语的习得都是从听、说开始的),并把这种实践上升为一种外语学习的规律。但是,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模拟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写作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学生单独写作,教师单独批阅”这样一种单向式交流的模式。而“写长法”教学则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鼓励学生“长长地写”,能写多长就写多长,并且不纠缠错误。这种“长写作”为今后学生有思想的短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发挥以写促学的功效,从而促成外语学习中听、说、读、写等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提高,有效地建构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9.
杨丽 《文教资料》2005,(27):133-134
在我国,由于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技术合作、经济贸易与日俱增,这就给我们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急需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听、说、读、写、译技能的五会外语人才,其中的“写”就是运用英语的能力之一。《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写是书面表达和传达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外语视听说教学的主要特点 外语视听说的教学目的,就是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的明确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外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要完成教学目的和大纲要求,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听力训练、听写训练、口译训练、会话训练等。所以外语视听说教学的特点是听、说、读、写、译的各种训练多,教学过程管理性工作多,教师重复性劳动多,而且教学比较枯燥单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