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语文教学有没有值得继承的教学经验?这似乎不成为问题。事实上 ,我们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放弃或摆脱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但是 ,在继承时确实又有所放弃。那么问题是 ,我们继承了哪些东西 ,而又丢掉了哪些东西?这是应该研究的。我觉得 ,现代语文教育的一个问题是 ,面对我国历史悠久的语文教学传统和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 ,因种种原因 ,事实上我们继承了许多本来不应该继承的东西 ,同时又放弃了一些不该放弃的东西。比如 ,传统语文教学有一种相当突出的弱点 ,这就是忽视或轻视文学教学。自然 ,这种倾向也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六朝及…  相似文献   

2.
赖声川的戏剧不是单纯的跟风或者是彻底否决传统的东西,而是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他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重视和继承并且发扬光大上;他的创新体现在其戏剧创作手法上,娴熟地运用集体即兴创作,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法,贴近生活,体现了人文气息,形成了赖式戏剧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学习、借鉴和弘扬我们的语文教学传统,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而是一种尊重学习规律,贴近学校教育教学现实的进步,也是充分利用本土民族资源的创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则更有利于学生的人文知识的进一步积淀.  相似文献   

4.
传统语文教学有没有值得继承的教学经验?这似乎不成为问题。事实上,我们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放弃或摆脱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但是,在继承时确实又有所放弃。那么问题是,我们继承了哪些东西,而又丢掉了哪些东西?这是应该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一切皆有可能,这是一句颇具力量的广告语,它给予人创新的动力,体现创新的价值。如果我们的理念不能走近少先队员的心灵,工作方法不能贴近他们的思维方式,每一次活动不能让他们兴致盎然,这样的教育必然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谈画语录     
正一、关于"传统与创新"中国画要有民族性、时代性。画一张画,要有民族自己的东西,要吸取外来的东西为我们所用,而不是吸取了外来的东西而变成了外国的东西,要化进来而不能化出去。当然,这不要下结论,而要百花齐放。我认为,我们民族自己的东西是主要的,这方面我们有教训。画中国画,应该首先解决"古为今用",先继承遗产,发扬民族自己基本的东西,这是绝不能丢掉的。在不丢掉的前提下,吸收外来艺术的长处,不要把"洋为中用"去冲掉"古为今用"。传统有个意、形、神、法,古代的大家都具备这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的思维是最灵活的,因为他们没有接触很多现实的东西,所以他们的思维是不受局限的。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他们会提出很多我们认为不正确或者是不符合逻辑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普遍存在的现象,对此我们不应该批评,反而应该鼓励他们,因为这是锻炼和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开始。一个人如果没有独立的创新思维,是很难在社会上生存的。因为我们社会所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而不是受传统教育影响固步自封不能放手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8.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海峰 《高教探索》2005,4(3):77-78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以人为本”,就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用正确的观念认识人、正确的态度对待人、正确的机制激励人、正确的方法管理人、正确的途径培养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玲 《陕西教育》2006,(7):28-28
一、改革与继承关系 教育改革必须继承教育传统,成功的改革不是一种新“老”置换,而是一种有机融合和整合。我们提倡新理念,实践新思想,但绝不矫枉过正,轻意丢弃我们在几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积累起来的成功经验,抹杀基础教育中业已被实践证明是真理性的东西。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在处理课程改革与的传统教育关系时,应做到该否定的要摒弃,该继承的要弘扬,并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承担起课程改革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0.
一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说话能力与个体的认知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要提高儿童的说话能力就不能不首先审慎地选择说话教学内容,使之适合儿童的认识水平,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只有这样,儿童才有话可说;那种不顾儿童认识水平,硬是让他们去说那些不熟悉、不理解的东西,儿童不是说不出来便是不知所云,效果可想而知。小学低段  相似文献   

11.
一、要把握好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教材的改革和创新是评价教材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教育事业又是历史久远而发展起来的事业,在千百年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可能像刀切豆腐一样,断然分开的。有的教材在编写原则中,对过去的教材进行了批判,并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和创新。但也有的教材,只提出批判,对过去的东西全盘否定,这既不利于事业的发展,也不可能把“传统”的东西都丢掉。例如,体育教材中批判田径、体操是“竞技那一套”,至少到目前为止,在中小学的体育教材内容中,完全排除这些体育项目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的实施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对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能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与创新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辨证统一的.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新的理念继承传统教学中一些本质的东西,摒弃形式主义的做法,让全新的语文教学植根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谈语文教育的传统继承和革故鼎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语教育和自己的民族一样古老而悠久。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母语教育就植根在这绵长的历史发展之中。她有深厚的积累,她有宝贵的经验。其中的精华,是我们应当继承的传统。我们的母语教育要随历史一起进入新世纪,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新世纪,那端倪已现的知识经济,那雏体已见的信息社会,逼迫我们不能不思考:我们的语文教育怎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传统有不少优秀的东西,但传统太旧,而且不够用,必须出新;改革很迫切,但因是母语教育的改革,就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在开拓新路中继承传统,可以说也是语…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宝库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德育思想遗产,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有过了时的东西也有可资借鉴的东西.我们要发展德育理论,必须继承其中优秀的部分,没有继承也就没有发展.而吸收或继承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它首先是一种复杂的认识过程.明确地说,不论是继承还是批判,不沦是肯定还是否定,都首先有一个分辨问题.研究分辨问题,是研究如何继承传统德育优秀遗产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能科学地分辨是非,继承或批判,肯定或否定,都是没有根据的、盲目的.因此,提高继承主体对传统德育精华与糟粕分辨问题的认识,明确分辨的原则和方法,是继承传统德育优秀遗产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翻开我们的报纸,看一些文章,咂摸一下,总觉得有这么几味:硬性说教多了些,少了那么一点循循善诱的味儿;宣传味十足,少了点生活趣味;要谈情感多了些“大江东去”的豪迈,却少了几分“杨柳岸,晓风残月”绵长而深切的细腻味儿。归结起来,就少了那么一点人情味儿。正因如此,新闻在强调其指导性的同时,开宗明义地提出要增强其贴近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三贴近”的提出,不仅意味着新闻自身的改革与创新、进步与发展,更是时代进步的标志。如何使新闻“三贴近”?其核心的东西必须围绕“人”字做文章:以人为本,围绕人的思想、人的情…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次改革都不能理解为"破"字和"立"字的简单关系。改革目的是改去不合理的部分,求得新的发展。绝不是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关系的系统工程。创新以继承为基础,有选择的继承要以创新为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着力于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给教育教学注入了全新理念,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它同其它改革一样,很容易产生以否定从前为第一反应信号,全面拒绝传统的东西,使改革成为"连脏水带小孩一同倒掉"的简单而极端行动。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9,(66):113-114
英语高考是考查学生英语的实际使用能力,语篇必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时代性强,话题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读而不死,学而不罔需要老师们精心组织,用心创作,授之以渔。教改呼唤教师创新,教师应该创作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文章,而创新的源头就是生活。  相似文献   

18.
韩愈、柳宗元是中唐文坛的领袖人物,他们所取得的巨大文学成就,与他们很好地解决了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是分不开的。韩愈提倡“闳中肆外”,柳宗元提倡“旁推交通”,他们都采取的是广泛师承,转益多师的科学态度,在传统与古人的基础上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是我国独具特色的艺术门类,在传统与创新的争论中,中国画的创新、发展,应在继承传统中有益的东西,发挥我们各种绘画传统长处和特色的同时,借鉴西方优秀的艺术特色.既不能固守传统,又不能完全模仿西画,而是需要以中国民族精神为根基,开拓和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创造出现代性的中国画来.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到今天,在走了近一个世纪的“中体西用”或“西体中用”的弯路之后,在对待东西文化的态度上,我们理应超越对立,走综合创新之路。时至今日,“综合创新”新文化的时机已经成熟。今天的中国,人们都已肯定了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科教兴国”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同时,民主、法治思想深入人心,商品经济市场正在形成,“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的“科学与民主”的口号已基本实现。现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一次认真的扬弃、批判继承的时候了。那么,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继承与改造便有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