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整句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反复句。也使用具有同一种关系的复句。整句的修辞作用是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可以起到强调某种意义和加强语势的作用。散句指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散句的作用是活泼自然,富有变换,无呆板、单调之感。恰当地交替使用整句和散句.可以收到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而有节奏鲜明、气势贯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来稿摘编     
一、对称排比句对称排比句是将对称句与排比句综合运用的一种句式。通常的对称句,是指整句,它强调的是结构的对称美,常见的有对偶句。对称排比句因极为简洁,概括力较强,所以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在文章中运用对比句,整散结合,能使文章语言跌宕优美,从而博得阅卷教师的青睐。来稿摘编@筱菀  相似文献   

3.
人在考场,心也紧张,时间也有限,想思路不闭塞也难。这时,如果我们能够想起一两个写作的小绝招,说不定会柳暗花明,为文章营造出几个亮点,让阅卷老师喜欢,给我们打一高分。本文就介绍一些经同学们实践检验有实际用途的考场小绝招,以供大家选用。【之一】很多同学写的文章没有文采,让人很难欣赏。其实,要让文章有文采也不难,方法之一就是使用整句。所谓整句,指的是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都是一些特殊的整句。多用整句的文章不少,我们不妨多加揣摩,以学习运用。【之二】给文章加小标题,实际上是一种化整为零法。这…  相似文献   

4.
正部编版八年级教材中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一文,虽然只有短短六十八言,却有山水竹林、晓雾夕阳、猿鸟锦鳞,浑然一体,鲜活如生。景美,情美,辞美,章美,真是说不完无限情趣,道不完盎然生机。读来凡心皆无,身在物外,心清神明。这与作者在写作上整散交错的章法是分不开的。"整"和"散"都是指句子的结构形式。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整句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反复句、顶真句等,其修辞效果是形式整齐,音  相似文献   

5.
比照释义就是根据对句一方的词来理解。古代作家常常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行文,在用词造句方面,为避复(杨树达先生把“避复”列为修辞格,见《汉文文言修辞学》)起见,往往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交相替用,这就是互文(即互相解释,作同义或近义处理)。所以孔颖达注《书·尧典》指出,古书中有“文不同,互相通”的说法。我们  相似文献   

6.
一、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在整句(排比句、对偶句)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在意义上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借助这种特点,可以推断词语的正确意义。例(1994年上海卷) 解释加点的词语: 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  相似文献   

7.
文言实词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其考查要求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如何理解、推断其含义?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一、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在整句(排比句、对偶句)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在意义上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借助这种特  相似文献   

8.
正仿用句式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也是近几年来高考的一个热点。能否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写出"形似意通"的句子来,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强弱的一种反映,也是体现学生思维严密性和流畅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现就此问题谈几点教学拾得。一、仿用句式类型分析及仿写技巧仿用句式是指根据提供的例句或新语境来仿造句子,从修辞角度看,主要有比喻句、排比句、对比句、对偶句、顶真句、拟人句等;从句式的角度看,主要有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  相似文献   

9.
记叙文写作要求有真情实感,要能够用真情感动读者。能让记叙文深情感人的写作方法很多,本文避开了记叙文的人物塑造、事件叙述、主旨思想等内容方面的东西,而试图从记叙文的形式方面探讨记叙文的写作。笔者认为:准确地使用动词、形容词、叠词等词语可以让记叙文的语言更多情;熟练使用排比句对偶句等整句、书面语、口语等可以让记叙文的语句更多请;精心布局文章结构可以在铺排文章内容时让记叙文更多情。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修辞知识中,排比句和对偶句很相近,都是属于把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尽管排比句和对偶句很相近,但同中有异,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相似中寻求不同,找出二者的差异,从而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1.
编“句典”活动分三个板块:1.收集提炼不同句式。2.对每一种句式特点进行解释,并举一个教材中的例子,还要注明出处。3.按音序表将各种句式排序,编成“句典”。首先,师生共同收集不同的句式类型。(1)从句子类型角度,有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4种。(2)从修辞角度,有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设问句、反问句、对偶句、夸张句、比兴句、双关句、反问排比句、比喻排比句、反复句等16种。(3)从复句角度,有因果句、假设句、转折句、并列句、选择句、递进句、条件句等9种。(4)从写法角度,有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通感句、移情句、象征句…  相似文献   

12.
一、把握整句的结构顺序.整句的结构顺序往往是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并列承接,或者是总分、分总、总分总中的“分”的并列.二、把握整句在分句之间、句与句之间的位置.整句内部关系,往往是并列、承接或选择关系;在递进、转折、假设关系中,有递进、转折或假设关系的两个部分,都可以是整句;在因果、条件、解说关系中,整句多处于原因、条件、解释说明部分的位置.三、把握整句的表达方式.整句可用于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把握整句的表达作用,可帮助理解分析整句.四、把握整句的修辞手法.整句往往用排比、对偶、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把握整句所用的修  相似文献   

13.
句子根据语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主语的性质叮分为主动句、被动句;根据结构的繁简可分为长句、短句;根据判断的性质可分为肯定句、否定句;根据句子成分或成分句的位置可分为常式句、变式句、“把”字句;根据语体风格可分为口语句、书面句;根据句式整齐与否可分为整句、散句;根据句子数量可分为单句、复句。高考常用语意连贯衔接题的形式来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句子仿写,就是按照试题上所给的句子形式,要求考生再写出一 个或几个同样类型句子的一种题 型。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创新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这类题看起来比较简单,但要真正做好,也需要动一番脑筋。因为,模仿不是简单的照搬,模仿中有创新,更要推敲词语的搭配和运用。就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一般有仿写排比句、仿写比喻句、仿写对偶句、仿写名言句、仿写情景句等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散句和整句,一般是一组或一串句子.分析做句和整句,要兼顾语意和语言结构;分析语言结构,既要分析散句或整句内部的用词、句式、衔接、情趣,又要兼顾外部的上下文的联系.根据散句的特点,分析散句要注意:一、把握中心意思.一个散句,都有一个中心意思.一个散句的若干句子,都是围绕这一中心意思安排的.散句的中心意思,往往用中心句形式出现,或在句首,或在句末,或在句中.没有中心句的散句,中心意思需要从各句中概括.把握了中心意思,分析散句就容易了.二、把握结构顺序.描写性散句多用时间、空间顺序.叙述性散句多用时间顺序,说明性散句多  相似文献   

16.
李燕 《湖南教育》2004,(21):22-22
一、借整句和散句,增添色彩运用整句,可收到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的修辞效果;运用散句,则能使句子结构不拘一格,富于变化。如果说整句的语言好比江水奔腾、飞瀑直下,那么散句的表达犹如涓涓细流、淙淙清泉。特别是整句和散句的交错使用,语句既富有形式美和音  相似文献   

17.
“句式灵活”具体要求,有三层含义:①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要抒发的感情,选用恰当的、符合文体特点的、适合内容表达需要的句式。议论文的语言具有准确、鲜明、概括、犀利的特点,因此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可适当运用结构相对整齐、节奏感强的排比句式和加强语气的否定句式,记叙文、散文的语言具有朴实自然、形象生动、感情色彩浓郁的特点,因此应注重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的交错使用,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注意增强语句的抒情意味。例: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散句,什么是整句?散句是指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句子.例如:“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不能够.”(鲁迅《朝花夕拾·小引》)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近、句式匀称的一类句子.整句往往运用排比、对偶、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见的句式有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等,这些人们谈论得较多,这里主要说说人们平素谈论得较少的紧句与松句。当一个句子内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并列成分,并有一个成分是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考虑是用紧句还是用松句来表达。所谓紧句与松句,是根据句子成分间的松紧即句子结构的松紧来划分的。紧句是指  相似文献   

20.
整散结合法     
《新读写》2010,(7):118-122
整散结合法是指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使用。所谓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宇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所谓散句。是指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或者说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句子。巧用整旬,整齐匀称,增加语言的对称美和均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