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们有家,却没有享受到家的温暖;他们有父母,却没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得到父母正常的爱。他们渴望得到温暖、得到爱。面对特殊家庭的孩子,如果我们付出真心、诚心、爱心、信心和责任心,他们也会在关爱中茁壮成长!小强是我们班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他个矮瘦弱、少言寡语,经常穿着脏  相似文献   

2.
不要吝啬爱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形式,也是社会的细胞。夫妻间真诚的爱是家庭中爱的核心。当孩子出生之后,最早享受的那经久不衰的爱来自父母,而父母间真诚的爱,又无时不影响着孩子幼小的心灵。日深月久,加上父母精心的教导就会在孩子心中深深播下爱的种子,它酝酿、发芽、开花、结果,铸就了孩子高尚的品格,包括一种真诚的情感。这样的孩子在家庭中得到爱的熏陶和良好的教育,他们就会无私地热爱家庭。当他们进了学校,获得知识,得到老师的培育和爱护,他们又会真诚地去热爱学校、关爱同学、敬爱老师。当他们进入社会时,又能把真诚的爱加以扩大,热爱祖国和人民,为社会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3.
现代家庭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在社会上也享受着阳光般的关爱。但孩子们在得到无数关爱的同时,是否在别人需要时能及时奉献自己的爱心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家长和所有教育者深思。  相似文献   

4.
李秀英 《现代家教》2002,(12):35-36
近年来,由于家庭结构的日益“核心”化,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关爱实在太多,而引导他们付出关爱的机会、措施则太少。致使孩子不懂得与别人一起分享食物、不知道关心父母、不了解父母工作及家务劳动的辛苦,很少想到别人的需要。他们习惯于为所欲为、有求必应的生活,以至染上了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的毛病。  相似文献   

5.
我校的好多孩子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缺失亲情和父母的关爱,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导致他们少言寡欲,穿着邋遢,老师害怕走近他们,同学们都不愿意接近他们。其实,他们是思想简单,学习没有动力,只知道贪玩,不知道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为将来能更好的建设家乡、保卫祖国做贡献。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感到憋屈难受,就暗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我把爱当作开启孩子心灵的灵丹妙药;当作教育儿童的催化剂。尤其是那些留守的孩子,我更加细心可护,试图用自己全部的爱去温暖他们既孤独又敏感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2004,(12A):47-47
父母经常吵架,比父母离异更易使孩子受到心理伤害。有人指出,身临其境直接体验父母吵架,容易使孩子感到家庭的不安全,而且吵架的双方往往不理智,互相攻击、谩骂,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负面影响。这是哈尔滨市最新的一项调查报告统计、显示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是伴随着经济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城市务工,他们不得不留在农村,由老人或其他亲属照看。这些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感情的呵护关爱,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其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要求孩子不要说谎。但事实上,很多父母无论是给孩子描述一种奇妙的事物,还是吓唬孩子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他们经常编造非常有创意的“谎言”来欺骗孩子。即使是那些最重视诚实品质的父母,也会对自己的孩子说谎。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要求孩子不要说谎,但事实上,很多父母无论是给孩子描述一种奇妙的事物,还是吓唬孩子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他们经常编造非常有创意的谎言来欺骗孩子。即使是那些最重视诚实品质的父母,也会对自己的孩子说谎。  相似文献   

10.
孩子至上父母将孩子捧为“小皇帝”,要啥给啥,有求必应。实施惩罚因为孩子做错一点小事就对他实施身体或心理上的惩罚控制感情强迫儿童站在父亲或母亲一边或企图控制儿童的情感。过分要求不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而让孩子去学这学那,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缺乏关爱父母离异后重组家庭,或丧失父母等原因造成儿童得不到双亲的照顾与关爱弄虚作假经常对儿童讲假话,讲空话,不守信诺。孩子是这样变“坏”的——儿童心理障碍的六大成因@赵国明  相似文献   

11.
实话实说     
过分的关爱对孩子也是一种压力 我曾听到过一些孩子抱怨他们的父母对他们好得过度,平时自己节衣缩食,却不断给孩子买各种并不需要的补品;只要孩子在家,大人就蹑手蹑脚,谁也不敢发出声响,生怕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这些孩子认为父母这样做实际上是在给他们施加一种软压力,反而使他们如坐针毡,生怕一旦考不好会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当然,大多数做父母的绝对无心给自己的孩子施加压力,相反他们多是心疼自己的孩子学习辛苦,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才好,结果却落了个适得其反。 只有在既不存在歧视又不存在过度关爱的正常环境下,一个人才能够…  相似文献   

12.
焦燕 《宁夏教育》2013,(12):71-7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不少家庭都比过去富裕了,父母再不想像自己当年那样清苦,亏了孩子。父母关爱孩子,适当给些零花钱,无可非议,也是孩子需要的。但是,有些父母攀高消费,以钱示爱,过分娇宠孩子,发展下去是十分有害和危险的。全国大中小城市中有90%以上的孩子拥有零花钱和压岁钱,他们每月每人平均可以从父母、爷爷、奶奶和家属那里得到80元以上的零花钱,而每年春节得到的压岁钱则高达上千元。  相似文献   

13.
班上开展孝心教育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德明 《江西教育》2004,(17):26-27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任性,不重勤俭。对长辈的关注程度较低,不少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年龄.难以体会祖辈父辈为家庭为后辈所付出的辛劳和心血,难以理解长辈的一片爱心和一腔希望.经常对父母乱发脾气,也不知道如何孝敬父母长辈。因此,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让他们拥有一颗“孝心”。既是传承中华美德,也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关键是加强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良好的亲子交流能及时沟通亲子感情,使孩子深切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也使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需求,发现孩子真正需要引导和帮助解决的问题。可是,在育儿过程中,不少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交流能带来的益处,甚至还产生了一些误区,归纳起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幼儿无需交流持这种意见的家长认为幼儿是不需要交流的。其理由一是幼儿年龄小、不懂事,他们更多地依赖父母,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不与之交流也不会形成所谓的“代沟”;二是在孩子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5.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每个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后进生产生的原因:1.家庭原因。后进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不同的缺憾: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平时不关心、不过问,一旦考试成绩不佳,就采取粗暴行为,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家庭父母经常吵闹,使孩子得不到安心读书的家庭环境;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孩子得不到健全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16.
父母最重要的责任之一是教育孩子如何离开家庭,学会独立。父母能为孩子所做的最有价值的一件事,是教给他们如何成为具有责任感和能独立生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人,他们得到父母的爱,并开  相似文献   

17.
所谓留守学生,通常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外出务工或经商,将孩子交由单方照管或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嫡系属代管或自己兄弟姐妹自管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这一部分学生。由于父母经常不在身边,缺少母爱、父爱.无法享受家庭正常的教育和关爱,他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那么,家长应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呢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首先表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相互体谅,互相尊重;其次表现在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上,孩子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生活,精神上没有压力。此外,父母与子女之间要经常进行思想沟通,如经常与孩子谈论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父母应找机会带孩子到他们工作的地方去,让他们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从而让他们了解刻苦是生活中应有…  相似文献   

19.
当孩子来到世上,他们首先感受到的就是父母之爱、家庭之爱,是成年人对他无数的奉献。正是在享受爱与奉献之中,孩子渐渐长大。与此同时,孩子也需要在对他人的关爱中,更深刻地了解爱的真谛、学会关爱,在帮助和服务他人的行动中凸显个体价值、完善自我。可是,社会现实告诉我们,许多父母给孩子的爱是不完整的,孩子只知道接受爱,却不懂得回报父母和他人之爱。不久前,多家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典型事例:青海农民陈邦顺有3个儿子,只有大儿子小良考上了大学。为了供小良完成学业,年近50岁的陈邦顺和病弱的老伴不得不卖血换钱,连续6年,卖出的血量能装满…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学》2006,(10):2-2
给家长的建议。尽量减少因忙于工作而疏于对子女的教育。父母的关爱对子女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要经常主动地与学校沟通联络,交换意见,切实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常与孩子多沟通,多听听孩子心灵的渴望,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