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安文 《教育评论》2012,(1):108-1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北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教育模式仍以汉族为准,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传统正逐渐淡化。本文就此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应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突出和加强民族文化教育,保障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
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集聚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少数民族占全区总人口的60%。解放前,新疆各少数民族深受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以及本地少数民族统治阶级的三重压迫和剥削,经济和文化都极端落后,广大农牧区的文盲占90%以上。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少数民族政治上翻身作了主人,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区的民族经济、文化教育与内地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响应党中  相似文献   

3.
发展民族教育,是民族地区经济振兴、人民生活幸福的必由之路,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大计。解放近五十年来,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发展民族教育和少数民族各类人才的培养。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为民族教育注人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在帮助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同时,还帮助发展文化教育事业,鼓励全国有志者扎根高原。献身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这使藏族文化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取得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展民族历史文化教育对各少数民族、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通过专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校文化环境建设等途径来加强民族历史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教育自觉、民族文化教育政策落实、制度保障、课程建设、教学、师资队伍、民族文化教育研究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与不足,应采取明确民族文化教育的定位,创新民族教育制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综合利用民族文化教育的途径,坚持民族语言教学,加强民族文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教育对策以促进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鄂西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与主流文化习惯不断地发生交流与碰撞,在这个过程中,两者均获得了促进自身发展的养料。为了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在鄂西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十分重要。笔者对鄂西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主流文化与土家文化融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强调了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多元化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一、鄂西本土民族文化的特点鄂西是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这里的民族文化虽说受到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源泉。本文从政治、文化和经济的角度分析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民族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滞后于发达地区,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仍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引进技术、资金、人才积极发展商品经济,必须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强化商品经济意识,本文对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发展,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李永芳 《广西教育》2012,(27):100-101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展民族历史文化教育对各少数民族、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通过专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校文化环境建设等途径来加强民族历史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由56种少数民族组成。由于历史的原因 ,这些少数民族都居住在边远山区 ,长期以来造成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落后 ,经济不发达 ,生活贫困 ,与内地沿海城市相比各方面的差距较大。解放后 ,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非常重视 ,把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社会、经济当作国家安定团结的大事来抓 ,特别是把民族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地位。几十年培养了大批的少数民族人才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由于起点太低 ,发展滞后 ,少数民族教育还处在落后阶段 ,升学率仍然很…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的民族教育政策及其成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 ,根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的具体发展情况 ,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民族教育政策和措施 ,旨在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教育 ,努力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素质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半个世纪过去了 ,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日益受到现代社会主流教育的冲击,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失传,年轻一代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知之甚少的状况,为此,应在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把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主流文化教育相结合,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发展民族教育是少数民族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逐步缩小与汉族的差距,解决因落后形成的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早日实现现代化,不能不依靠教育,以及建立在教育发展基础之上的科学技术力量。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光靠低素质的人口拼劳力、拼资源是没有出路的。对于大多数少数民族来说,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均落后于汉族。要使少数民族能够跳越跨  相似文献   

14.
任洁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4):103-108
民族院校的学生管理是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要管理对象,以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为精神支点,以培养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专业人才为主要目的的管理。纵观全国民族院校管理现状,特别是西部落后不发达地区的民族高等院校,高校学生管理中人本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人本管理模式的完善和探索是当代民族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现实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们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把民族发展看作仅仅是民族经济的繁荣,而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对于民族地区而言,民族地区要繁荣,少数民族的文化建设应该被重视。本文从少数民族文化的概念谈起,对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对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重要性的分析,结合理论和实践,就如何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应对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幅员广大,全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在我们伟大的国土上,自古以来就居住着许多勤劳、勇敢、富于智慧,团结互助和热爱和平的民族。她们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四千年的灿烂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形成,乃至于全人类的文明,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现在我国是一个拥有11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家庭。除了汉族以外共有55个少数民族。解放前,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压迫,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大都还处在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文化教育更是十分落后。各民族政治、经济、教育发展也极不平衡,有一些民族还处在刻木结绳记事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17.
镇宁、关岭、紫云是贵州省安顺地区仅有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近年来三县的经济有所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群众生活贫困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相当一部分群众的温饱尚未解决。经济贫困、落后、发展不快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除了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外,很重要的原因是教育科学文化落后,人才奇缺。而这方面的落后又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形成封闭性的恶性循环。因此,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教育,重视对民族学校的发展和完善。那么,民族学校的状况怎样?存在哪些问题?解决的措施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最近走访了三个县的九所民族学校。  相似文献   

18.
讲好少数民族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研究发现,受社会发展和多元文化价值的影响,瑶族信歌的传承遭遇民族文化教育场域失位、政府激励力度不够、传承主体与方式单一等困境,应加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支持少数民族文化相关的科学研究,增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感,进一步推动瑶族信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平罗县有229960人,其中回族占30.42%.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十分落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和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民族政策.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开发智力,培养人才,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1984年三月全县普教会议期间,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将黄渠桥中学改为“平罗县黄渠桥回民中学”,并将这一决定写进了《平罗县关于加强普通教育的决定》,正式行文下达.  相似文献   

20.
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主流文化的扩散蔓延,世界各个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不断缩小,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日益削弱,一些民族的文化有被吞噬的危险。在我国,一方面,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必须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还应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这就构成了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困境。新西兰语言所在传承民族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也许能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民族文化教育提供解开这一困境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