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根据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教材P13课堂实验中《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描述,将钠放入燃烧匙里点燃后放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过程中,我们发现该装置在现象明显程度、环境污染等方面存在较多的缺点。对此,我们通过反复讨论,反复实验,不断探究,在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实验药品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我们使氯气的制取、氯气与钠的反应均在同一个密封装置中进行,只需滴加浓盐酸制备氯气,滴加水  相似文献   

2.
钠在氯气中燃烧先按下图装置好再将塑料瓶内的浓盐酸向干燥管球内挤入2—3滴,可看见干燥管内立即充满黄绿色的气体。然后加热置钠处,不久,就可看到钠在氯气中燃烧,  相似文献   

3.
那天,学生正在分组实验,认识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方法是:取一个较大的圆形铁片,在铁片上面由中心向四周滴上许多蜡滴,待蜡滴凝固后,点然蜡烛,把铁片放在火上烤,观察蜡滴的熔化顺序。不一会儿,实验室里弥漫着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气味。  相似文献   

4.
那是五年级的科学课上,学生正在进行分组实验,实验内容是认识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方法是,取一个较大的圆形铁片,在铁片上面由中心向四周滴上许多蜡滴,待蜡滴凝同后,点燃蜡烛,把铁片放在火上烤,观察蜡滴的熔化顺序.在实验中,同学们学习热情非常高涨,伴随着实验的进行,实验室里弥漫着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气味.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较之小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识,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解难答疑,对提高记忆效果有很大的帮助。一、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生动直观的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利用实验的直觉思维,可使学生产生学好化学的兴趣。如在讲“蜡烛的燃烧”时,在让学生观察蜡烛和蜡烛燃烧现象后,要求每个学生用一枝小玻管通入到火焰中,将可燃性气体导出,然后点燃又产生了小火焰,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这种可燃…  相似文献   

6.
<正>粉笔是日常教学中随手可得的常规用具。普通的粉笔约二寸长,一头粗一头细,很硬很脆。教学中常用白色粉笔,其主要成分为石膏(硫酸钙)和石灰石(碳酸钙),因其性质稳定、价廉易得、吸湿性好,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能够大放光彩。一、燃烧实验教学苯的性质时,将4 mL水与2 mL苯混合于试管中,振荡后静置,观察到明显的分层,非常直观地展现了无色液体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接着演示苯的燃烧实验,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上层液体滴在粉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顺序和主次,让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化学实验的每一环节,可以很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课本上有四次点燃蜡烛的家庭小实验,每次都有具体的目的和要求。在第一次蜡烛燃烧的实验中,让学生观察:燃烧前蜡烛的颜色、状态;在燃烧过程中蜡烛顶端的状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不使用石棉,既能使实验易做,而现象又明显的问题,我们采用用粉笔未取代石棉来进行钻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步骤〕:在燃烧匙里铺上一层粉笔末,放入已擦尽表面煤油的一小块金属钠,加热,等钠刚开始燃烧,就立刻连匙带钠伸进盛氯气的集气瓶里。此时,很明显地观察到黄色火焰、白色浓烟。实验结束,还可看到,烧烧匙内粉笔末上留有氯化钠晶体。  相似文献   

9.
一、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二节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部分[实验5—3]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现象:底下的蜡烛先灭,上面的蜡烛后灭。由此得出结论: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对此学生会质疑,为什么说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呢?所有的可燃物着火都可以用二氧化碳熄灭吗?为答此疑,我在教学中补充了一个实验:将镁带先在空气中点燃,然后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观察现象,结果镁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瓶内壁产生大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对化学学科来说,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的重要手段。一、拓宽实验,促使探究1.做好实验。新教科书中“活动与探究”有三十多个,如蜡烛及燃烧、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溶液酸碱性对头发的影响等都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观察思考,探索科学原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把“做实验”融入学习化学的全过程,在“做”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确定一些便于学生探究的问题,作为学生的探究课题。如:浓盐酸挥发性的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探究,空气中O2含量测定的实验探究,盐酸使紫…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学案例一:在高中化学苯和芳香烃的课堂教学中,我在做制取硝基苯的演示实验时,往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体中滴加苯的速度快了一些,试管中产生了较多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下课后,有几位学生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1)滴加苯时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是否是高浓度的硝酸分解的产物?(2)既然反应过程中硝酸发生了分解,是否说明苯的硝化是放热反应?(3)如果苯的硝化是放热反应,为什么实验室制取硝基苯还要水浴加热?(4)不水浴加热,能否制取出硝基苯?对于学生提出的这样几个问题,我…  相似文献   

12.
那是五年级的科学课上,学生正在进行分组实验,实验内容是认识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方法是,取一个较大的圆形铁片,在铁片上面由中心向四周滴上许多蜡滴,待蜡滴凝固后,点燃蜡烛,把铁片放在火上烤,观察蜡滴的熔化顺序。在实验中,同学们学习热情非常高涨,伴随着实验的进行,实验室里弥漫着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在实验快要结束的时候,突然我听到有同学大喊:“老师,失火了!”我扭头一看,出现了突发事件,只见王家月同学一组中,一个同学拿着试管夹夹着的铁片着起火来,火焰很高,此时有的同学惊叫起来,有的慌忙离开了座位,有的呆立不动,不知所措,几个小组顿时乱作一团。此时,我脑子里似乎也没有想出太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那是五年级的科学课上,学生正在进行分组实验,实验内容是认识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方法是,取一个较大的圆形铁片,在铁片上面由中心向四周滴上许多蜡滴,待蜡滴凝固后,点燃蜡烛,把铁片放在火上烤,观察蜡滴的熔化顺序。在实验中,同学们学习热情非常高涨,伴随着实验的进行,实验室里弥漫着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在实验快要结束的时候,突然我听到有同学大喊:“老师,失火了!”我扭头一看,出现了突发事件,只见王家月同学一组中,一个同学拿着试管夹夹着的铁片着起火来,火焰很高,此时有的同学惊叫起来,有的慌忙离开了座位,有的呆立不动,不知所措,几个小组顿时乱作一团。此时,我脑子里似乎也没有想出太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蜡烛跷跷板小实验,是燃烧蜡烛的两端(如图1),当一端烛油下滴时,此端变轻上升,从而破坏了杠杆的平衡,使之发生转动.两端交替上下,形成一蜡烛跷跷板,实验虽小却很有趣.不过,这套实验装置有两个缺点:(1)燃烧蜡烛不安全,容易发生火险.(2)蜡烛燃烧完后需要更换,不能永久使用. 笔者用水桶滴水的方法,取代蜡烛(如图2),改制方法如下. 找一细木条,长约 30 cm,再找两只装胶卷的塑料盒.先把塑料盒盖和桶用胶粘剂密封好,固定到细木条的两端(用胶粘剂粘住).然后在两塑料桶的上方中间各开一大孔,直径约 0.5 …  相似文献   

15.
粉笔的主要原料是碳酸钙和熟石膏,通常是以2∶3的质量比混和,加水调和成浆状浇模制得。粉笔是教师上课必备的书写工具,在化学实验中也有许多妙用。 1.液体燃烧载体 在做乙醇、汽油和苯等液体的燃烧实验中,用粉笔的一端浸润液  相似文献   

16.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二单元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初次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化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材实验在"推测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及"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处存在以下不足: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会在烧杯内壁形成水雾,但在实际实验操作中,火焰上方烧杯壁温度高,烧杯壁易发烫,出现的水雾随即蒸发,现象不易捕捉,若烧杯离火焰稍远,则没有明显的水雾现象;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通过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浑浊,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因烧杯放置时间长短、内壁石灰水多少等因素影响,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极不明显;蜡烛火焰熄灭后白烟的点燃,因吹蜡烛时用力大小、熄灭前蜡烛火焰大小、燃烧时间长短等因素影响,学生实验时白烟重燃实验成功率低(见图1)。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蜡烛燃烧的实验,让学生学会记录、整理和分析,发现蜡烛燃烧与空气、蜡烛的高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胡云 《考试周刊》2013,(50):147+120-147,120
<正>一、问题的提出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30页课堂探究——灭火的原理(如下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和盐酸,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请用灭火原理分析。根据灭火原理分析,现象是左边第一个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原因是与空气隔绝,所以蜡烛熄灭。上课时有学生提出问题:蜡烛熄灭后,烧杯中究竟还有没有氧气呢?学生的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于是我设计了实验进行了验证,装置如下图: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全一册第87页[实验5-6]较好地说明了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但对于欲要说明的关于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可以像倾倒液体那样把其从一容器倾倒到另一容器里的问题则描述不足。因为用两支蜡烛作参照比,其数量显然太少,而且位差大,较难使学生产生对二氧化碳有类似于液体的直观感觉.为此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把原来的两支蜡烛改成由10支自下而上梯度升高的串式蜡烛灯,见困1所示.实验前分别在10个灯碗里放人细铜线作灯芯,并滴入蜡烛液,而后按【实验5-6]操作·经此改进,实验时随着…  相似文献   

20.
对“铁、铜等金属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与探讨,用片状高锰酸钾代替粉末状与浓盐酸制取氯气,避免粉末易产生紫红色蒸汽而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利用电路短路使金属丝产生高温来替代酒精灯加热;对氯气进行湿润处理更易促使燃烧发生;通过设计环保一体化的实验装置,使整个实验在密闭环境下进行。既解决了教师用书提供的实验样本中的不足,又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