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当前,“三农”问题作为读者普遍关注的热点,成为各媒体改进宣传的一个突破口。笔者以为,贯彻“三贴近”原则,努力提高“三农”报道的质量,必须实现以下三个转变:一、转变观念,找准坐标,解决“三农”报道写什么的问题。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下,许多媒体  相似文献   

2.
当前“三贴近”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大新闻改革力度,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重要体现,得到全国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而“三农”问题作为普遍关注的热点,更成为各媒体落实“三贴近”的突破口。“三农”宣传百花齐放,“三农”报道精品迭出,成为众多媒体的一大亮点。透过热闹的表象,笔者以为贯彻“三贴近”原则,真正提高“三农”报道的质量,必须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3.
事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历来是党报宣传的重点,作为地市级党报就要在“三贴近”中深化“三农”报道。近年来,地处甘肃庆阳老区的《陇东报》在新闻宣传上以“三贴近”为着力点,全力深化“三农”报道,以新的办报理念、新的新闻视角、新的报道方式改进“三农”报道,摆脱了以往在“三农”报道中就农业报道农业、就农村报道农村、就农民报道农民的报道面狭窄、  相似文献   

4.
一、农业高校档案工作要为“三农”服务,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国家在“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中,将解决“三农”问题列为六大突出重点之一,并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就是说,“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为突出、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而充分发挥科研和人才优势,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是高等院校的使命。农业高校的特色和优势就是一个“农”字,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农民来做文章,我们就会找到创新点,档案工作就能上水平。  相似文献   

5.
所谓“三农”,基调是农业,基地是农村,核心是农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三农”,把更多的版面和时段让给“三农”,应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和各种新闻媒体亟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课题。当前,“三农”新闻宣传面临政治机遇、社会发展机遇、“三农”发展机遇、新闻改革机遇。把“三农”新闻宣传推进到一个新水平、新境界,不仅可以促进新闻媒体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也是新闻媒体运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契机。做好“三农”新闻宣传,应该以提高认识为着眼点和突破口,以强化为农服务为着力点,以维护农民权益、增进农民福祉为落脚点。工作中需要注意和把握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对农民的深厚感情;二是要更多地关注农民的实践和创造;三是要辩证地看待“三农”的现实问题;四是要有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信息快递     
《湖北档案》2005,(11):48-48
10月25日,由湖北省农业厅、湖北省档案局、荆门市农业局、荆门市当案局组成的“三农”档案工作检查组一行10人到钟社进行调研。检查组对钟祥市郢中街办、冯家岭综合档案室进行实地查看。钟祥市档案局汇报了该市“三农”档案工作的进展情况:一是争取钟祥市委、市政府重视,迅速成立了钟祥市“三农”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制定争祥市“三农”档案工作实施方案;三是确定九里乡、长寿镇、胡集镇、郢中镇四个“三农”档案工作试点乡镇;四是“三农”档案工作由市档案局、市农业局牵头负责,既明确职责,又分工协作,以迅速推进各乡镇“三农”档案工作步入规范化的轨道。在服务“三个明”建设,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农传播”的意义及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中央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引发了媒体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为农传播”与学界以前常说的“对农传播”相比,表面上只有一字之差,却体现了截然不同的传播理念:后者把农民作为传播的纯客体、对象对待,直接妨碍了“三农”传播的思路,在客观上导致农业、农村和农民在我国现阶段的新闻传播实务活动中被严重边缘化、甚至被排斥;而前者则把农民真正放在主体地位来考虑。这一个字的变更,有望使我国新闻传播界服务“三农”的工作得到极大的改观。“为农传播”的意义维护农民的言论…  相似文献   

8.
根据“希森·《中国新闻周刊》三农基金”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规则,经过初选、复审和终审三个阶段评审,基金评选委员会从147项参选作品中评选产生出首届“希森·《中国新闻周刊》三农基金”三农研究奖、三农报道奖和公共行动奖。11个奖项颁发给了我国三农领域的优秀研究者、报道者和实践者,这些作品或对揭示中国农村政治和经济的运行规律有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杨雪 《中国地市报人》2011,(11):106-107
重视“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题和重心,也是媒体报道的重点之一。而作为一名从事“三农”报道的记者,如何才能赢得农民的信任和支持,怎样才能成为农民的知心朋友?笔者认为,要想服务好“三农”,必须当好“三员”。  相似文献   

10.
崔永刚 《青年记者》2007,(12):10-11
坚持“三贴近”,是一个媒体提升影响力的最佳路径。农村大众报作为中共山东省委主办的《大众日报》农村版,作为全省面向基层,服务三农的第一媒体,赖以生存的根基就在实际、生活和群众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农村大众报来说,不仅是育人之计,而且是立报之本,所以,农村大众报始终把坚持“三贴近”作为报人的一种本能来打造和养成。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两会提得最多的议案就是“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但是作为一个久议久未出成效的话题“三农问题”的症结其实并不在“三农”本身.  相似文献   

12.
“三农”报道是新闻媒体关注“三农”问题的主要表达方式。但是“三农”问题的复杂性特征,常常使新闻工作者感到诸多困惑。作为媒体报道的终端表现形式,文本制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三农”报道的社会效果。在整个制作流程中,“三农”报道思维的运用、受众对象的区分以及报道结构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崔永刚 《青年记者》2007,(12):10-11
坚持“三贴近”,是一个媒体提升影响力的最佳路径。农村大众报作为中共山东省委主办的《大众日报》农村版,作为全省面向基层,服务三农的第一媒体,赖以生存的根基就在实际、生活和群众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农村大众报来说,不仅是育人之计,而且是立报之本,所以,农村大众报始终把坚持“三贴近”作为报人的一种本能来打造和养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所谓“立地”,就是好的对农节目一定要脚踏“三农”之“实地”.能够关注和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即具有实用性、服务性。所谓“顶天”,就是对农节目不能光盯住农民脚下、眼下的一些具体、微观问题,还要给农民一个天。这个“天”即包括全省、全国及至全世界的大局、大势,特别是有关“三农”的大政方针,还包括作为一个现代农民必须具备的各种现代意识与观念。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作为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关心“三农”、关注“三农”更是责无旁贷,这当中广播电视对农节目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服务“三农”的实际效果以及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喉舌作用的体现程度。笔者认为要力好对农节目,注意适口性和注重情感性是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期我们将根据2004—2006年前三季度CIP图书数据,对近三年来的“三农”新书作一盘点,以便让读者对目前“三农”新书的出版内容和方向有一个总体了解,为各出版社“三农”选题的策划服务,为“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开播于2006年8月28日的农村频道是河北电台八个专业广播媒体之一。它以“三农”需求为第一关注,以“三农”宣传为第一责任,以“三农”发展为第一追求,为农村听众提供政策解读、市场信息、实用科技、法律服务以及文化娱乐节目,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凭借着真诚的服务,农村频道逐渐成为农民的“身边广播”、“实用广播”和“贴心广播”。《直播“三农”》、《“三农”今日谈》、《科技村村通》、《供求双通道》、《走进城市》等一批富有频道特色的栏目已经在农村广大听众中拥有较高的信任度和美誉度。同时,连续摘取了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和中国新闻奖两个大奖。8月25日,农村频道举办了开播三周年节目研讨会。局、台专家及农业专家代表齐聚一堂,从不同角度为农村频道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我们一直把做好“三农”档案工作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市23个乡镇场库机关建档率达100%,全部达省二级以上档案管理标准,94个涉农部门建档率100%、499个村(居)民委员会90%建档,3个乡镇(街办)和3个村(居)民委员会的“三农”档案试点已全部达到规范要求。在“三农”档案工作的探索中,我们努力在夯实基础和搞好服务上下工夫,取得了喜人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段新勇 《青年记者》2009,(14):41-41
“三农”报道不容易写,更不容易写好。对一个记者来说,报道“三农”,必须经历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所谓“厚积”,可谓包罗万象,农林牧副渔、政经文教卫,都是软知识硬本钱,而在此之上的对“三农”的领悟、对“三农”的感情更是一个重要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淮安日报历来把“三农”报道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党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后,加强“三农”报道,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成为淮安日报的报道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