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7月29日,英国当地时间凌晨3点,我登上了一艘战舰。在接下来的18个小时里,我要在这里向国内发回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的现场报道。我小时候在电影《甲午风云》中见过这种战舰,镇守要塞的关天培就是  相似文献   

2.
以往台湾军事书并不是公众的焦点,近来却有咸鱼翻身之势,走向书店陈列台显眼的地方。目前台湾军事书已规划出版的有:星光出版《军事丛书》、《实战风云》;麦田出版《军事丛书》;风云时代出版《风云战史真相特辑》。其它已出版的还有《鹏搏万里》、《六壮士》、《魔鬼鱼号》、《甲午战争》、《异域孤军  相似文献   

3.
看过《甲午风云》的电影爱好者,无不为海战中的臭弹扼腕叹息。中国的近代史,就是因贫弱无知而饱受列强欺凌的血泪史。读一读《清末“睁眼看世界”的著作》,能不为先贤振聋发聩的呼号而感奋吗?  相似文献   

4.
影片《甲午风云》让无数中国人记住了邓世昌下达的最后口令——“撞沉吉野”!但无情的事实是,在1894年(甲午年)9月17日的黄海大战中,中国北洋水师竞未击沉一艘日本军舰。,然而,俗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吉野”、“高千穗”、“松岛”这些甲午海战中侵略中国的“恶魔之船”大多没能逃过命运的惩罚,相继在中国海域死于非命,冥冥中印证了西方的一句格言:“带刀剑来的人,终究被刀剑所杀!”  相似文献   

5.
北洋水师,一直是中国人心底深处挥之不去的情结。120年前,中国海军黄海上的大败,不仅是国耻,更成为激励国民发奋自强的绝好教材。幸亏有邓世昌这样的孤绝勇士的存在,才使得李默然的《甲午风云》和冯小宁的《北洋水师》等影视作品,可以抒发一下英雄主义的豪情。  相似文献   

6.
冰山一角知道和接触"盛档",始于我20年前在旧书店的一次淘书经历。那天绝对是我的丰收日,而尤让我兴奋的,是淘到了不少我喜欢的史料,其中就有一部上下两册的《甲午中日战争》。回家后细看才发现,这两册《甲午中日  相似文献   

7.
<正>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对中国虎视眈眈,"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1931年底,为警示世人,上海良友图书印刷有限公司编辑、出版了《甲午中日战事摄影集》,该《摄影集》由梁得所先生主编。梁得所先生于1926年被上海《良友》画报月刊聘为第三任主编。一次偶然的机会,梁先生在收藏家雨青先生那里,"获睹此项写真,因请公之于世"。该《摄  相似文献   

8.
执着阅读     
余华 《出版参考》2010,(10):5-5
在小学毕业的那一年,应该是1973年.县里的图书馆重新对外开放.我父亲为我和哥哥弄了一张借书证.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阅读小说了.尤其是长篇小说。我把那个时代所有的作品几乎都读了一遍: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还有《牛田洋》、《虹南作战史》、《新桥》、《矿山风云》、《飞雪迎春》、《闪闪的红星》……当时我最喜欢的书是《闪闪的红星》,然后是《矿山风云》。  相似文献   

9.
吴若雪 《湖北档案》2011,(10):43-43
故事片《甲午风云》有这样一组镜头:清"济远号"舰水手王国成,面临日"吉野号"舰疯狂近逼,挺身而出,开炮重创"吉野号",保护"济远号"安全返航。爱国水手王国成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王国成在历史上确有其人。1867年,王国成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相似文献   

10.
星光隐去,夜雨敲窗。堆积案头的馆史资料中涌动着商务印书馆的百年风云。当本世纪三十年代商务的事业已经如日中天,泽被全国时候,那正是我梦幻般的童年。《华英初阶》、《东方杂志》这两个人们久已淡忘的名字,在故乡的老屋里都似曾识面。当然这些并不属于我。属于我的是几本被我一遍遍几乎翻烂、姐姐读过又留给我读的《儿童世界》,那上边一篇篇的少年暑期记事:驾  相似文献   

11.
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女作家凌力,携新作《北方佳人》;著名作家邓一光,携最新奉献《我是我的神》,于1月10日在京举行了其新书发布会。以《少年天子》等长篇历史小说享誉文坛的著名女作家凌力,潜心八载,推出新书《北方佳人》,敷演出历史长河中一段被悄然湮没的沧桑往事,写活了清孝庄太后之前二百年身处蒙古政治漩涡的两位绝代佳人。她们传奇的爱情、坎坷的遭际,如诉如泣,描绘出一个古老伟大的民族称霸世界之后的苦难与悲怆,令人震撼,且思且叹……而著名作家邓一光的新作《我是我的神》,描绘了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两代人的命运与心路,记录下新中国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是一部充满英雄之气和悲悯情怀的厚重之作,是一部讲述巨大历史变革下人生坎坷与自由追寻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12.
仿佛还在昨天,邓云乡先生带着我去上海福州路旧书坊淘书;仿佛还在昨夜,我在邓公的"水流云在书室"的淡淡书香里安眠。孰料逝水无情,蓦然回首却发现,邓公仙逝已经10年了。  相似文献   

13.
我给报社做通讯员至今,也做报刊的编辑至今。 1949年5月,《赣东北日报》在上饶刚解放时就创刊了。当时,我在上饶师范念书,被《赣东北日报》吸收为第一批通讯员。接着,《江西日报》创刊了,我又成为《江西日报》的通讯员,从此开始了与报刊半个多世纪的情缘。  相似文献   

14.
读者之声     
解放军驻昆某部政治部邓忠开:去年初,我从基层连队调到部队政治部报道组,当一名报道员。那时,就连新闻“五个W”是什么我也不知道。采写的稿件都是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新闻干事向我推荐《新闻与写作》。其中的“新闻来稿评析”、“新闻选择探微”、“新闻标题写作”、“采写体会”等专栏通俗易懂,一下把我吸引住了。我把1992年至今收藏的  相似文献   

15.
适值中日甲午战争 100周年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出版了《甲午战争图志》(以下简称《图志》)这样一本好书,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这是一部既有生动文字说明,又配有360多幅珍贵图片,用直观手法展现甲午战争全过程的著作。它富有新意,极有说服力,可读性也很强。 读罢“图志”,掩卷而思,深感在以下两个问题上谈点个人看法是必要的。 一、刘步蟾是“卑污的懦夫”,还是英勇抗敌的爱国将领?人们都看过《甲午风云》这部电影,其中北洋海军主力舰——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完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上刊出《永远的丰碑》栏目已有好久了,每天一篇一照,介绍丰碑式的人物,十分感人。在介绍的先烈中,有不少是我们过去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或学党史时就已久仰大名,有些却不知其详,第一次看到,但从文字介绍看,都是立下了丰功伟绩、可歌可泣的榜样性人物。特别令我敬佩的是,不少革命志士当年牺牲时都很年轻,只有二三十岁。有的烈士是在新中国成立的曙光即将到来时牺牲的,如陈然、何敬平、许建业等,都是在重庆解放前夕被敌人枪杀的。这些先烈志士,生前参与领导革命工作,虎虎有生气、成绩卓著,即使进了敌人牢房也是大义凛然,毫不畏惧,…  相似文献   

17.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邓小南著,三联书店,2006读过邓小南教授的《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以下简称《祖宗之法》),隐约觉得,在北大,一个经由政治制度史研究衍变而来的政治文化史研究阵营正在形成。在我的印象中,阎步克教授硕士、博士阶段都是研究汉代的察举制度,而他论述秦汉政治  相似文献   

18.
回音     
正陆安:贵刊所载的"中国梦·我的梦"征文及《细说甲午战争前后的慈禧》(上下)引起我莫大的兴趣,如果说前者切中时代的脉搏,将历史与现实紧密勾连起来的话,后者则从一个个历史细节上诠释了120年前的甲午战争胜败得失的教训,发人深省,令人沉思不已。朱兆成:可能本人毕业于历史系缘故,对本杂志情有独钟,为沪上有此杂志而欣慰,从2010年2月偶读后订阅至今,编辑部能如此,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19.
自1993年至今,我已连续3年被《新华日报》评为“先进通讯员”。我悟出了3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半个世纪一路走来,羊城晚报不如有过多少精彩的报道让读者回味至今。站在前辈的肩上.既要再现当年,又要见证今天,《风云》24位作者面对的难度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