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谢朓虽然生活在偏安江左的齐代,但其诗歌仍有感情高亢、骨气劲健的一面。钟惺称赞其:"灵妙之心,英秀之骨,幽恬之气,俊慧之舌,一时无对。"(《古诗归》卷十三);施补华有言:"谢玄晖名句络绎,清丽居宗,虽不如魏、晋诸贤之厚,然较之阴铿、何逊、徐陵、庾信,骨干坚强多矣。"(《岘佣说诗》)他认为谢诗虽不逮魏晋,但仍以"骨干坚强"突出于阴、何之流;沈约亦给了"思逐风云上"的评价,而且《诗品》也认可奇章秀句之"警遒",因此,有必要对谢诗爽朗显豁、刚健有力的表现内容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唐人的李白序志碑传,是有关李白的最早的文献资料,为历来的李白研究者所重。但由于历时久远,或漶漫,或传抄、刊刻的夺误、错讹,使其材料或材料之间出现了个别矛盾(也有后世解读及句读之误),需要辨析。本文探讨四个问题:(一)、李阳冰《序》“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之“神龙”;(二)、魏颢《序》李白之子“明月奴”、“颇黎”;(三)、刘《碣》、范《碑》李白官拜左拾遗其时;(四)、李华《墓志》、刘《碣》的句读之误。  相似文献   

3.
唐人的李白序志碑传,是有关李白的最早的文献资料,为历来的李白研究者所重。但由于历时久远,或漶漫,或传抄、刊刻的夺误、错讹,使其材料或材料之间出现了个别矛盾(也有后世解读及句读之误),需要辨析。本文探讨四个问题:(一)、李阳冰《序》“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之“神龙”;(二)、魏颢《序》李白之子“明月奴”、“颇黎”;(三)、刘《碣》、范《碑》李白官拜左拾遗其时;(四)、李华《墓志》、刘《碣》的句读之误。  相似文献   

4.
“可”字在《上博》中为常见字,用法多样,除了读作本字之外,尚可读作它字,计有以下五种读法:一、读作本字,《君子为礼》:“虚子可亓 也【3】。”:二、惯用通读作“何”,如《季庚子》:“青(请)昏(问)可(何)胃(谓) (任)之惪(德)【2】”;三、通假为“诃”,如《周易·豫》:“可(诃) (豫)[14]”阜阳本作“诃豫”,帛书本作“杆余”,今本作“盱豫”;四、通假为“兮”,如《有皇将起》:“又(有)皇 (将) (起)含可(兮)【1】”;五、通假为“奇”,如《曹沫》:“必 (召)邦之贵人及邦之可(奇)士[29△]”。即就“可”字这五种读法进行讨论,整理出《上博》“可”字的用字情形,尚祈诸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一 《论语·先进·侍坐》载:“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对其中孔子两句话的理解,第一句没有分歧;而“毋吾以”则历来有争议。 魏何晏(等五人)《论语集解》引西汉孔安国传(注)云:“孔曰:言我问女(汝),女无以我长故难对。”①尽管“孔安国为《古论》作传,《史》、《汉》无文,何晏《集解序》始吉安国为之训说而世不传,而《集解》颇引孔《传》文,未说其所自出也”,但何晏《论语》集解“魏初已有其书”,②这无庸置疑。我们认为:此“孔传”虽难于肯定为西汉孔安国所亲为,但视为汉代还流行的一种古注当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6.
殷都屡迁原因试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殷商历史上一个显著现象,是其都邑之频繁迁徙,殷人自称“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尚书·盘庚下》,以下《盘庚》篇均简注《上》《中》《下》),“不常厥邑”(《上》)。汉代张衡曾概括道:“殷人屡迁,前八而后五。”(《西京赋》)“前八”指成汤建国前之八迁,“后五”为成汤建国后之五迁。  相似文献   

7.
刘友朋  蓝岚 《天中学刊》1999,14(1):77-81
郑玄治学严谨,注释诸经,所下论断,皆有所据,决不臆造。他的《毛诗笺》既重视字、词、名物的训释,又注意章句的析义。其训释的体例如下。一、释词(一)释词有依据。1.宗《尔雅》而不注出处。如《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笺》云:“兹,此;来,勤也。”《尔雅·释诂下》:“兹,此也。”《诗一回风·谷则:“我躬不阅,逞恤我后。”《笺)云:“躬,身。”《尔雅·释治上》:“躬,身也。”(诗·魏风·硕鼠):“乐郊乐郊,谁之永号。”(笺)云:“之,往也。”《尔雅·释枯水):“之,往也。”(诗·大雅·…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兰亭集序》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文中对“宇宙之大”没作解释,而对“品类之盛”的解释为:“地上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据此注释,不少学生认为此两句中“之”为结构助词“的”。但从“之”作为结构助词的用法和两句应有的表意效果来看,该两句应理解为古汉语中的定语后置句式。其理由如下:1、“之”作为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在古汉语中,这种用法最为常见。如:(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2太后之色少解。(《触…  相似文献   

9.
荀文简论     
<正>荀况是孔、孟之后的儒学大师,《荀子》则是《论语》、《孟子》之外的一部重要儒学著述。尽管唐代韩愈扬孟抑荀,倡言孟子为“醇乎醇者也”,荀子为“大醇而小疵”(《读荀子》);并且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荀子》一书的地位也确实不如家弦户诵之《论语》、《孟子》;但“自周末历秦汉以来,孟、荀并称久矣。”(谢墉《荀子序》)而《荀子》之文亦有“理懿而辞雅”(《文心雕龙·诸子》)之誉,其对后世的影响,实亦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字形表》是甲骨文字形整理的集大成者。但也存在着一些瑕疵,笔者就管见所及,参考《新甲骨文编》、《殷墟甲骨刻辞类纂》等书,列举《甲骨文字形表》漏收字形及字形归并不当之处:(1)“并”字异体归并不当;(2)“休”字异体归并不当;(3)漏收“讯”之异体“ ”;(4)“毓”字异体归并不当;(5)“见”字异体归并不当。  相似文献   

11.
毛滂年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滂,“在北宋末要足自成一家”。“其诗有风发泉涌之致,颇为豪放不羁,文亦大气盘礴,汪洋恣肆,得二苏之一鳞片甲”。(《四库全书·东堂集序》)其词“精深婉雅,视秦、苏、晁、张,盖不多愧。”(陈造《江湖长翁集·题东堂集》)。为潇洒派词人代表(见薛砺若《宋词通论》)。然其年谱迄今未见、兹编之以供知人论世之需。滂,字泽民,号东堂居士,东堂先生访《蓦山溪·东堂先晓》词序云:“东堂,武康县令舍尽心堂也,仆改名东堂。”知其号由此来。其《病中独坐》诗云:“关门谁觅病居士”,《琳老惠麸饼》:“谁见东堂病居上。”南宋…  相似文献   

12.
人类生活充满了许多矛盾,因而引起许多问题。庄子说:“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庄子·至乐》)由于有许多问题,所以引起许多忧虑。孔子以为“仁者不忧”,但未达到仁者的一般人还是有忧的;而仁者亦有所忧。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庄子更以为仁者多忧:“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彼仁人何其多忧也!”(《庄子·骈揭》)苗子对人类生活中的问题词比较易优的说明,他说:“人主而和部,饮而不得则不能无米,来而无巨星分弄则不能不争。令则乱,乱则穷。”(《日…  相似文献   

13.
论先秦汉语的“N_1之于N_2也”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汉语里有一种颇具特点的句法结构,为称述的方便,我们姑且称之为“N1之于N2也”结构。例如:“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奖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放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破也。”(札记·和运)为较全面地把握这种结构的特征,我们曾于当时有代表性的十七部典籍中进行调查,它的使用情况是这样的:《周易》《尚书》《老子》查未见。《诗经·由风·东山序》有1例:“君子之于人,序其情而问其劳。”但因为《东山后》为汉人所作,故不计算在内。其余,《春秋左传》4例,《国语》4例,《论语))4例,《墨子》8例,《孟子》…  相似文献   

14.
说“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赋”既是诗的“六义”之一,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故特受学人重视。班团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又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毛诗笺》);刘勰则说:“赋者,铺也.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而朱熹又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凡此种种,释义不一。然则“赋”字本义如何?它与诗之“六义”和文体之“赋”有何关系?看来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从“赋”字本义谈起.一、…  相似文献   

15.
“一了”是元明俗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个时间性副词,后人训释多有不确。张相(1953)《诗词曲语辞汇释》“一了”条:“犹云向来或本来也。”但在引例说明时对“向来”、“本来”未加分辨,似有混同之嫌。之后诸家多本其说,释为“一向、向来”,《汉语大词典》、《宋元语言词典》等概莫能外。胡竹安(1989)《水浒词典》则训作“一句话算数,说一不二”,显系望文生义,尤不可取。 按:副词“一了”在元明之际有两个常见的义项:一曰“从来、向来”,所表时间无下限;一曰“原先、之前”,所表时间有下限。彼此义界分明,不容含混…  相似文献   

16.
《九歌》中的“山鬼”究竟是什么样的神祗,说法不一。旧注认为是鬼怪。洪新祖在《楚辞补注》中说:“《庄子》曰山有夔,《准南子》曰山出 阳,楚人所祀岂此类乎?”夔是古代传说的怪物,“木石之怪曰夔、魍魉”。(《国语·鲁语下》) 阳(亦作枭阳)即狒狒,“狒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尔雅·释兽》)朱熹在《楚辞集注》中也引用《国语》的话认为是木石之怪。林云铭《楚辞灯》曰:“按山鬼即《庄子》所云山有夔之类,如俗所谓山魈是也。”山魈或以为鬼怪,或以为猴。王夫之《楚辞通释》也将其视为猿类,曰:“旧说多以为夔、枭之类…  相似文献   

17.
李铁荣 《闽江学院学报》2010,31(1):78-81,124
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自然之道也”这一关键性问题的真正内涵,梳理出刘勰写作思路与推理方式的明线是:天地之文(道之文)一人类之文(《周易》之文)一六经之文(圣之文);暗线是:广义之“道”(老子之“道”)一《周易》之“道”一狭义之“道”(儒家之“道”)。明暗两线通过原文的中心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而扭结在一起,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从论“文”的角度出发,刘勰是从老子之“道”开始,中经《周易》之“道”,而与儒家之“道”彼此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呈现为儒道互补、阴阳相济的辩证之“道”的样式。  相似文献   

18.
韦旭东 《语文学习》2023,(11):72-73
<正>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历来注家对“羁鸟”释义基本无二,认为其指“笼中鸟”。近来有研究者认为,古代诗文中以“羁”字形容鸟的诗句中,“羁”字表示羁旅、孤独义(李繁贵《“羁鸟”不是“笼中鸟”》,《语文学习》2022年第4期)。此说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失之片面,故撰文补正。  相似文献   

19.
中学古汉语中有很多自称谦词,现集说如下:寡人“寡德之八”的简称,意思是少德的人。古代国君谦称自己。例如:“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磨难不辱使命》)。寡常用于称自己的君王或称自己的妻子。例如:“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齐桓晋文之事》)“寡君之以为我死且不朽”(《之战》)。孤古代诸侯自称时谦称。例如:‘邓违表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之战》)妾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例如:“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以乐羊子委》)。窃“私下”的意思,第一人称谦敬副词。例如:“窃自恕”(《触龙说赵太…  相似文献   

20.
常海英 《考试周刊》2011,(59):60-60
《老子》中有“积累”的原始意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累”,《现代汉语词典》释:(事物)逐渐聚集;《辞海》释:聚集增多,都取渐进“聚集”义。但就语文“积累”而言,就有什么是语文的“聚集”,语文“聚集”什么,以及怎样进行语文“聚集”的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