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鸟的天堂》的作者对榕树作了生动具体的描写。我在讲读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从作者观察点的移动去研究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懂得了作者写榕树的方法是:先从远处看,写整体;再从近处看,写部分。接着,我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作者是怎样从远处看写到近处看,由写整体到写部分的,启发学生体会句子的描写和词语的运用。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本文作者描写榕树的作用,我帮助学生复习了第六册上的习作例文《海滨小城》。这篇课文也有一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写的朋友之间的温情,其实是感人至深的,但作者对好友的回忆似乎在不经意间叙说着,从而使人物个性不断地凸现出来。作品主要是刻画人物,把好友“扒皮”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作者从看小学时的集体照片写起,引出“扒皮”的可爱形象,读者的阅读情绪自然而然地被调动起来。接着作者回叙她跟“扒皮”过往的友谊,加深人们对“扒皮”的了解。写好人物需要选择好的情节,才能把人物写活。作者主要叙述了两件事:两人一道弹琴和小狗点点。这两件事集中反映出“扒皮”的真情实爱,她的个性因此跃然纸上。应该说,这两个细节运用得较好,较为准确地刻…  相似文献   

3.
以前语文课上,教者上课伊始总爱先来个作者介绍,那成了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有时甚至有繁文缛节之味。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上这一环节又似乎销声匿迹了。但我觉得文本作者作为文本的创作者,巧用之仍是不错的教育资源。一、作者,文本情感的切入点《快手刘》(苏教版第九册)师:同学们知道冯骥才这位作家吗?生:不清楚。师:其实同学们都学过他的作品《珍珠鸟》。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位作家,冯骥才曾做过篮球运动员,后来做了作家,他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善于作画。他的作品《神鞭》曾被拍成电视剧,上次我看了中央台《面对面》主持人王志对…  相似文献   

4.
速写这个词,从表面上看似乎说的是速度很快地写。其实,速写是绘画的一种,它既是学习绘画的一种基本功,又是为自己的绘画创作搜集素材的一种方法。人物速写就是以人物为描绘对象,作者运用快速简洁的手法和高度概括的线条,将一个人的相貌特征表达出来的一门艺术形式。心  相似文献   

5.
兰兰的爸爸是开电车的,听说工作还很不错呢。星期天下午,隔壁的刘伯伯来兰兰家要和兰兰的爸爸下象棋。兰兰知道,刘伯伯和爸爸都是棋迷,下起来没完没了,净躭误事儿。可这回不知怎么啦,爸爸说:“老刘,不下了。我有个重要的事儿需要你帮忙。”说着,拉开抽斗拿出一叠印着字的纸,指着上面的空格对刘伯伯说:“你去找些熟人填填这些表格,越多越好,能多拿奖金呢。记住,我的工号是078号。”刘伯伯接过表格,走了。  相似文献   

6.
从 上 学期 开始 , 我尝 试着 让 学生 写班 级 日记 ,一 则 ,通 过日 记 可以 及时 了 解和 掌握 班 级的 动态 , 以便 做 到 对 症 下 药 , 有 的 放 矢 ; 二来 ,通 过 日记 可以 提 高学 生的 写 作水 平和 语 言表 达能 力 。可 学生 每 次交 上来 的 日记 总是 蜻 蜓点 水, 干 巴巴 的三 言 两语 ,寥 寥 几行 ,讲 得 不深 ,看 得 不透 ,明 显 是在 敷衍 我 。 一 次 班会 课上 , 我针 对学 生 日记 的不 足 ,谈 了自 己 的看 法: “记日 记、 写 文章 其实 是 作者 自己 的 心路 的真 实 记载 ,好 的 文章 是自 己 真情 的 自 然 流 …  相似文献   

7.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采蒲台的苇》一课,选自著名作家孙犁的小说《白洋淀记事》,课文感情真挚激越,感染力强.乍从题目看,貌似写景物,其实写苇是虚,写人为实,写白洋淀人民抗日的英勇事迹.借物赞人,寓人于物,人托物志,相辉交映,这是作者的妙笔.为使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8.
去年初,我写了几篇散文和童话,忐忑不安地拿给王宜振伯伯看,不料受到王伯伯的肯定,随后还发表在《少年月刊》上,大大增强了我的写作  相似文献   

9.
<正>"作文课,想说爱你不容易"似乎成了一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心声。其实,"不容易"是学生缺乏对作文由衷的欲望和热情,是教师还没有帮助学生解决好作文"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老大难问题。我们可以从"趣""物""方""衷""情"五个关键词入手,化难为易,让学生喜欢作文。  相似文献   

10.
正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早》是吴伯萧先生访问三味书屋后写的一篇散文。结合学生基础,学习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是本课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很多学生讨论得出作者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写梅花其实是要写鲁迅,似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种写作的方法:借物喻人。可是笔者在教学时追问了以下问题: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全文后思考:作者为什么用梅花来比喻鲁迅?鲁迅和梅花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阅读全文并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一、抓课题,了解主要内容揭示课题后,向学生提问:从课题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从而让学生通过对课题的分析,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抓开头,体会作者心情  相似文献   

12.
水果大都有一个坚实的果核,果肉依附在果核上。学习写记叙文,也应该试着在记叙文中设置一个“核”,让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依附在这个“核”上。这里所说的记叙文的“核”,不是记叙文的主旨,而是在记叙文中凝聚内容、承载情思、起核心作用的具体的事或物。究竟什么是记叙文的核心?还是看一些具体的例子吧。先看一些名家的作品。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看上去挺散,其实有一个具体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讲义”。文中写了藤野先生为作者改讲义,又写了日本学生以藤野生先为作者改讲义泄题为名攻击作者,最后写了收藏讲义和丢失讲义。作者正是以…  相似文献   

13.
虚题实写法是一种快速作文审题法。它要求作者以丰富的联想和奇特的想像,对作文题目进行快速审视,迅即确定写作角度和写作重点。有些作文题目,表面看很虚,题目中所涉及到的人、事、物、景似乎与现实、与作者自身无关,其实,这类题目要以虚当实,以假当真,真解实写,才算扣住题意,抓住关键,才能把握好行文方向,很快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14.
读了刘心武这篇文章,不由大呼:“过瘾!”这是一篇写人的散文,也可以当做小说来读,文章中无论写人或记事都那样引人入胜,人物的形象写得鲜明生动,让人叫绝。记叙文有写人为主的,也有以写事为主的。刘心武这篇散文从《温哥华》的标题上看,似乎是写加拿大的名城温哥华的,其实作者是写绰号叫“温哥华”的这个人。写人重要的是要塑造好人物形象。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如果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就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像众所周知的《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三国演义》选自《作文世界》2003年第6期责任编辑/诺 陶中…  相似文献   

15.
<正>古诗词鉴赏是高考备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实,只要注意三种方法,就可以化难为易了。其一,"三看法"。一首诗词拿到面前要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看标题,能基本把握诗词的内容和主题,如朱熹的《观书有感》,不看标题的话,这首诗分明是在写"池塘",其内容很难和"书"联系上的;看作者,可知作品的风格,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飘逸豪放;看  相似文献   

16.
正刘松青书友的楷书横幅《陶渊明饮酒诗》,取法初唐楷书名家欧阳询。作品用笔熟练,以方为主,方圆兼施;结体取平正端庄之势,稳重严谨,毫无松懈之感,可知作者在欧字学习上下过很深的工夫。美中不足的是,起收笔处多显尖刻,字形过于整齐划一。建议作者今后多看、多写欧阳询的书法原作,尽量避免今人写欧习气的影响。另外,可以借鉴一些魏、隋墓志  相似文献   

17.
环境描写往往是中学生记叙文写作中较为忽视的环节。学生似乎忘了事情发生那天的天气、周围的景物、流动的气氛,任由事件的枝节干枯地平铺而去。其实动人的写人记事文章总有丝丝入扣的氛围渲染,衬托人物心情,暗示或者交代时代背景,引得读者跟随作者的笔触进入文章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正>"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契诃夫。可见,修改作文,使之升格,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曹雪芹的《红楼梦》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小改肯定是不计其数),可见作者在修改上是下了大工夫的。那么一篇作文应如何修改呢?教师在教学生修改作文时,可抓住以下几个环节:一、纵观全篇,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修改一提到作文修改,有的学生可能就认为只是看文中有没有错  相似文献   

19.
<正>一天早上,我闲着没事,就拿爸爸的手机来玩,我查看了短信,想把它们一一删除。就这样玩了一会,我就写作业去了。过了一会,爸爸的手机响了,爸爸去接电话,电话是熊伯伯打来的,熊伯伯说:"你怎么发一个‘神经病’的短信给我?"我没有发什么神经病的短信呀?"爸爸疑惑地说道。就在这时爸爸想起来了,我刚才在玩爸爸的手机,他向熊伯伯说是我干的,接下来爸爸就批评了我,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其实我是在无意中发了错误的短信,而我当时还不知道呢!我非常伤心、非常后悔。  相似文献   

20.
<黄鹂>以清新、明丽见长,是孙犁作品中倍受推崇的一篇.文章写的是日常生活琐事,零星散碎.不论是写黄鹂的叫声,还是写黄鹂的形态,抑或是写病中观鹂,写鸟市看鹂……似乎都是作者兴之所致,信手拈来,却有种耐人寻味的意韵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