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芳 《教师》2015,(10):114
本文通过分析小班幼儿争吵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幼儿争吵行为的对策,以培养幼儿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幼儿逐步学会处理同伴关系,学会和同伴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
这是在幼儿园的几个画面:一:萌萌和津津在搭积木,玩得正起劲的时候,萌萌去抢津津的积木,津津不肯给,萌萌一把推翻了津津的“城堡”,于是两个孩子你一把我一把地把积木推到地上,接下来两个孩子争吵起来,老师连忙过来进行“调解”;二:佳佳和红红在一起玩表演游戏,红红想要表演小羊,但佳佳不愿把小羊头饰给红红,红红一把抢过佳佳的头饰,头饰被抢坏了,佳佳急了一把就抓在红红的脸上,红红边哭边和佳佳扭打在一起。这些现象在幼儿园司空见惯,老师该如何面对和引导解决呢?其实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3.
4.
《考试周刊》2021,(A2):157-159
文章运用了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小班幼儿教师及家长在更好地处理该类问题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颖颖 《考试周刊》2010,(25):234-235
幼儿之间的冲突行为在幼儿园中是不可避免的.冲突和解决;中突的过程有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影响幼儿产生冲突的因素有:发展的特性、环境的影响及缺乏社会技巧。作为幼儿教师,在解决幼儿的冲突行为时,应该从培养幼儿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运用教学活动化解冲突行为及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等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社会行为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王民君 《早期教育》2006,(10):34-34
攻击性行为有口语攻击、身体攻击和破坏物品几个方面。一般来说,小班幼儿攻击行为大多表现在身体攻击和破坏物品两个方面。引起幼儿攻击行为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7.
单昭娜 《新疆教育》2012,(17):110-110
幼儿3岁前基本上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在此期间,由于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教育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或由于幼儿自身身心发展出现的某些障碍未能及时得到妥善的消除等原因,幼儿会表现出一些品德方面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好哭、说谎、胆怯等,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小班幼儿争抢攻击行为对同伴和集体的学习、生活妨害最大,假如争抢行为不及时矫正或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得当,这些孩子很可能成为“问题儿童”。笔者尝试运用正强化理论矫正小班幼儿的争抢行为作了一点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卢玥 《学周刊C版》2015,(4):46-47
人与人相处时难免会发生冲突,幼儿的冲突行为也已经成为社会上的普遍现象。引起幼儿冲突行为有众多的因素,包括环境影响、幼儿发展情况、教师的管理情况等等。作为幼儿教师,在解决幼儿冲突行为时,我们应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教学活动化解冲突行为。本文对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进行简要的研究和分析,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生活中,小班幼儿的同伴冲突在幼儿园是较常见的现象。作为教师,必须改变观念,辩证地看待幼儿间的冲突,善于创设有利于幼儿交往的条件,帮助幼儿提高辨别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独立解决冲突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
夏盛 《考试周刊》2009,(10):173-173
幼儿的某些生理特征研究表明,幼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如荷尔蒙的分泌、外貌特征、体质、气质等)对其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有一定影响。但是,这些生理特征只是影响因素的一部分,幼儿的攻击性是与社会环境、文化教育因素综合起作用的,而且往往必须通过环境、教育等因素才能体现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赵珂真 《考试周刊》2014,(2):192-192
亲社会行为包括移情、慷慨大方、合作、关爱他人等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有利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幼儿随着年龄增长,亲社会性不断得到发展。由于小班幼儿独有的年龄、心理特征,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在发展中存在认识和行为明显不一致的现象。但是,通过后天培养,小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会表现得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2.
李春艳 《教师》2020,(13):111-112
传统的教学内容都是以教材为主,教师的观察是为了了解幼儿理解了哪些内容,理解程度如何,以及哪些还需给幼儿“补课”。观察的目的是寻找“合适的教育”。而这几年新西兰的“学习故事”深入人心,教师的关注点从幼儿的不足转向孩子的优点,乃至关注其终身发展。这才是与时俱进的“观察”。文章基于观察的意义,以“雪花来了”教学为例,探讨观察幼儿、革新教育观念的策略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幼儿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3.
分享行为的培养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关键内容,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可以为幼儿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家园合作逐渐成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核心理念,家园合作强调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价值。因此,在小班幼儿的分享意识培养上,也应及时将家庭教育引入进来,为幼儿营造全面的分享行为养成环境。本文将围绕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梳理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必要性,最终提出几点实操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新《纲要》中,社会领域的内容和要求中也提到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可见,培养幼儿交往的重要性!实践中,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幼儿只有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人与人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中,才能逐步发展其心理能力和社会性。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创设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学习多样化的交往语言、适时地介入冲突事件等策略,引导幼儿学习解决区域活动中同伴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区域活动成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载体,为了真正体现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倾听者的作用做有意义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曹敏敏 《考试周刊》2014,(47):195-195
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与发展对于幼儿个人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文章从幼儿教育角度出发,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观察法对幼儿游戏中冲突行为的发生情境、表层原因以及教师应对策略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幼儿冲突行为大多发生在角色游戏和结构游戏之中,"资源争抢"是引发小、中班幼儿冲突行为的主要原因,"意见分歧"是引发大班幼儿冲突行为的主要原因;教师的应对策略以直接解决方法为主。文章结合与幼儿、教师的访谈探究幼儿游戏中冲突行为产生的深层原因,并在创建游戏环境、制定游戏规则、指导幼儿游戏方面给予教师与家长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裤子上满是水渍,小刚(系化名)硬说他没玩过水;嘴边明明沾有巧克力的痕迹,小红(系化名)却偏偏不肯承认吃过巧克力。诸如此类的谎言让我们幼教工作者和年轻的父母伤透心神却又倍感迷惑。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撒谎行为?我认为弄清楚幼儿撒谎的动机,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1)“暗示”型撒谎这是一种由于成人语言暗示而引发的幼儿撒谎。现实生活中属于这一类型的幼儿谎言屡见不鲜。譬如,见到孩子满身污泥,家长质问:“是不是邻居家的孩子弄的?”看到家里的花瓶碎了,就责问孩子:“是不是小保姆打坏的?”……成人不正确…  相似文献   

19.
冲突性行为是幼儿囤生活中幼儿同伴间常见的、基本的社会现象。本文从幼儿冲突性行为的界定出发,着重阐述了幼儿同伴冲突的行为表现,把幼儿同伴冲突分为消极性冲突、积极性冲突和中性冲突,并在此基础上对幼儿同倬冲突的应对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为解决幼儿的冲突性行为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佩杏 《广西教育》2023,(4):125-128
本文论述小班幼儿入园时出现的分离焦虑的三种典型性表现,提出缓解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策略,包括父母与幼儿共同做好入园准备工作、教师科学组织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幼儿园完善新生入园方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