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我国中小学信息化重点工程的“校校通”工程已经实行两年多了,从硬件上看,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发展速度很快,某础设施建设很快。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技术装备处处长蔡耘介绍:到2002年底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约584万台,平均35人/台,这个数字1999年的时候是123人/台2001年是51人/台。全国建立校园网和局域网的中小学到2002年底,已达2万6千多个。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随着国家有关“校校通”工程的全面启动,全国各地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校园网、城域教育网建设加快,我国中小学生拥有计算机的比例也从1999年底的123人一台提高到2004年底的35人一台;全国有15万所中小学能够开展信息化教育活动,占全国  相似文献   

3.
1991年~1999年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9年,同样也是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生质变的9年。社会各界对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已经远远超越了20世纪80年代。国家教委成立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小组,“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和多数省市建立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机构,在政策上和体制上保证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顺利发展。这个阶段发生了很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历史上的第一次,开启了诸多思想观念和实践尝试。重要文件的颁发实施、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实验成果的交流推广,都标志着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4.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并部署了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启动“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从此,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从硬件上看,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发展速度很快,基础设施建设很快。到2003年底,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663万台,建设校园网的学校达到3.5万所,与2000年的统计数据相比,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翻了两番,校园网的增长将近10倍。一、问题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应用不深入。据调查显示,教育信息…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1999年底不完全统计,全国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近六万所,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近两万所,拥有计算机总数165万台,拥有计算机教室近十万个,建立校园网的学校近3000所。  相似文献   

6.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1999年以来,日本中小学校园因特网发展迅速,截至2000年3月,公立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因特网接通率比1998年度增加21.8%,达到57.4%。日本文部省曾于1998年底制定了关于中小学校园因特网建设的计划。目标是:1999年度(2000年3月)中小学因特网接通率为47.3%,2000年度(至2001年3月)接通率达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以来 ,黄冈市教育局根据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和陈至立部长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有关要求 ,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 ,进一步规范全市中小学计算机装备中的建设、配备、管理、使用、收取上机费的行为 ,并在全市广泛地开展了计算机装备合格学校的认定工作 ,促进了中小学计算机装备的进程。据不完全统计 ,到 2 0 0 1年底止 ,全市当年共改造、升级计算机 2 80 0多台 ,新购置计算机 4 15 0台 ,使建计算机局域网络的中小学由 2 0 0 0年底的 35 8所 10 938台增加到 4 42所 14 892台 ,高 (完 )中计算…  相似文献   

8.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并部署了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启动“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从此,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从硬件上看,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发展速度很快,基础设施建设很快。到2003年底,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663万台,建设校园网的学校达到3.5万所,与2000年的统计数据相比,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翻了两番,校园网的增长将近10倍。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我国中小学平均每35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全国中小学已建成校园网26000个,在全国60万所中小学中,比例只有4.3%,而且,全国中小学的计算机绝大部分只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但无论怎样,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的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10.
回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了1982年——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起点,它就像长江黄河的源头,几条涓涓小溪,清浅见底。我国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注意计算机的教育应用。1981年,教育部派代表团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信息处理联合会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WCCE)。参会归来,根据世界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需求,听取参会专家意见,教育部于1982年决定在5所大学的附属中学(高中)进行中学计算机教育实验工作,开始了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历程。由于条件限制,最初只是借用大学的计算机资源与大学的师资对中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后来得到华夏基金会等一些组织的支持,一些学校添置了自己的机器,建立了计算机机房,并培养了教师。到1982年底共有19所中学开展了计算机教育活动。1983年,教育部在总结试点学校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