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践哲学在其发展史中有着一以贯之的论证框架,并且表现为一个"实践-自由-本质"的三一结构。其中,实践作为以自身为目的的人类活动,与人的自由、人的本质一起构成了一个相互叙述、相互证成的概念体系。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为这种三一结构的论证框架奠定了基础,以康德为代表的近代哲学家则将其发展得更加成熟。马克思在实践哲学领域提出了诸多变革,他彻底扬弃了以"道德"为中心的实践哲学,发展出了一种以"劳动"为中心的实践哲学。但是,马克思的实践学说依旧遵循了"实践-自由-本质"的论证框架。  相似文献   

2.
以实践为切入点来研究人和人类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予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正是通过对人和历史的实践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推翻了以往哲学对历史主体和历史本质的抽象理解模式,揭示出历史主体是"现实的人",历史的本质是人的实践活动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历史主体和历史本质的实践解读,完成了对历史主体与历史本质的一体化的双重揭示过程.  相似文献   

3.
康德的自由观构成了其实践哲学的基础,而先验自由与实践自由的区分是其自由观的一个核心性的区分。本文对康德哲学中的实践自由与先验自由两个概念的内涵、差异、共同点和内在联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说明康德在保持其哲思的严格性本色的同时,以作为先天的自律能力的实践自由(而非本体的先验自由)为实践哲学奠定自由意志的基石,从而超越传统的独断论的意志自由论和经验主义决定论,建立了先验主义自由观,为实践哲学提供了富有合理性与意义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论实践整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当代国际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的高速发展,愈来愈多的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综合统一、一体化,即整合现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随着学术界对方法论的愈来愈自觉,整合思维方法愈来愈被广泛使用;随着人类实践向21世纪迈进,哲学思维正在向愈来愈自由的新境界升华。于是,在当代哲学中一个崭新的哲学整合观应运而生了。其中,实践整合论,可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中的一个颇具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新问题。我们认为,实践整合论,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中的一个新视角,是对实践问题及主体性问题作深入研讨中形成的新观点、新方法,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具有总体性理论价值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抽象劳动的能动性和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影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出发,论证了人的类存在和对象性存在。强调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质的统一。由于对异化劳动的考察规定和结果,马克思最终将社会实践与人的类本质联系起来。认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劳动或实践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构成了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大学的学术自由是一个古老而具有实践紧迫性的问题,同时它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对"学术自由"这一概念都作出了诠释。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大多数都偏向于对"学术自由"这一概念笼统的理论定义研究,更多的是关于国别之间学术自由历史发展脉络的描述性研究。对"学术自由"从本质入手去探析其基本属性的研究还较少。就前人研究的结果进行补充论述,抓住"学术自由"本质属性之间的关系,从哲学、生态学和社会学这三个角度来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合理发展学术自由的具体实践途径,为现代大学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意义和启发创新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是第一个对自由问题作了深入的、具体的历史考察的哲学家。本文在阐述黑格尔之前近代思想家关于自由问题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论述了黑格尔进一步发展了关于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的思想,同时论述了黑格尔关于人的本质即自由的思想,以及关于自由作为历史本质的实现过程性和受必然性制约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人的本质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人作为自然存在、类存在、社会存在和个性存在,其本质是人的需要,自由自觉的活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及他的独特性或个性。  相似文献   

9.
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创始人,其哲学以《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而在哲学史上著称。在三大批判和其他一些著作中,康德都涉及到了实践范畴,甚至作过多次反复的说明,但并没有直接对实践下过定义或作过类似于定义式的说明。在学习和研究康德哲学实践思想及其相关语境的基础上,斗胆认为康德哲学中实践范畴是指实践理性为自由意志立法并支配自由意志服从道德法则的道德活动;并对康德和亚里士多德实践范畴进行了比较,试图厘清它们之间的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以进一步认识、理解其实践范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创始人,其哲学以《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而在哲学史上著称。在三大批判和其他一些著作中,康德都涉及到了实践范畴,甚至作过多次反复的说明,但并没有直接对实践下过定义或作过类似于定义式的说明。在学习和研究康德哲学实践思想及其相关语境的基础上,斗胆认为康德哲学中实践范畴是指实践理性为自由意志立法并支配自由意志服从道德法则的道德活动;并对康德和亚里士多德实践范畴进行了比较,试图厘清它们之间的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以进一步认识、理解其实践范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教育管理是一种自由实践的审美创造活动,因为教育管理蕴涵着美学精神,即自由与和谐。从状态上看,自由和谐的教育管理就是美的教育管理;从过程来看,美的教育管理实践是复归人自由本性的实践。自由实践的教育管理既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指向人性的解放、对话与交往、批判与反思以及道德伦理的观照,同时又内含着博弈论的科学机理,追求一报还一报的合作双赢以及自我控制与道德自律。对自由实践的教育管理进行深刻的哲学阐释和机理分析,可使我们更加接近教育管理审美创造活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康德在先验哲学基础上以理性实践的思维方式开启了西方哲学史上的“哥白尼式革命”,但康德哲学革命的真实成果却完成于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对古典哲学的超越和对现代哲学的开启之中.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通过生活实践对理性实践、自由的外在对内在和现实社会关系对自在之物等三个维度的扬弃使得康德所开启的哲学革命得以真正完结.实践思维方式是我们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钥匙,也是我们探寻从康德到马克思哲学变革本质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3.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应作如何理解是哲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本文对“实践本体论”、“实践思维论”、“实践唯物论”三种说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与论证,认为用“实践思维论”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更为简单明确,也更易消除歧見。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知识论立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曾经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但如今它已经遭到新时代多方面条件的挑战,暴露出各种局限性,特别是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本质相距甚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建立在生存论基础上的实践哲学,要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立足于生存论立场来传授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5.
哲学有很多定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哲学的基本旨趣,它指向人类追求的至高目标——自由。人在什么时候最接近于自由呢?我们认为是游戏。但是哲学游戏不是以简单快乐为目的的单纯游戏,而是自由游戏。哲学游戏的本体论是生活世界,哲学游戏的内容就是人们在生活世界中遭遇的各种人事物事;哲学游戏的表征论是概念系统,概念不是哲学的本质,但是哲学的基本特征,哲学游戏需要概念系统作为手段才能过关;哲学游戏的旨意论是人生境界,通过批判维度和终极关怀,帮助人类进入游戏状态,获得心灵的安顿。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哲学辩证法作为辩证法的现代哲学形态是实践人本辩证法。“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是这一辩证法的出发点和根本所在。这一辩证法面对“三个世界”:感性世界即感性存在和感性活动(事在)、人类世界(人在)、意义世界(义在)。这一辩证法是以感性世界为对象以人的本质为尺度对之进行人道评价而获得意义世界,进而为进步人类创意指导实践的价值观念,以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17.
优美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概念,崇高则是近代美学研究的产物;优美的哲学基础是朴素的辩证法,崇高的哲学基础是机械的形而上学;优美在于审美主客体的和谐统一。是审美主体借助审美客体对自身本质力量的积极肯定与实现,崇高偏于审美主客体的冲突对立,是客体对主体的实践和人的本质力量的辨证否定以及主体精神的充分高扬;优美是内容和形式的和谐,崇高则是内容压倒形式;优美偏于感官的快适和情感的愉悦和谐,崇高是一种矛盾的混合情感,在痛感之中有快感,不自由中蕴含着自由。  相似文献   

18.
张荣 《铜仁学院学报》2005,7(3):27-30,52
本文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本质、异化劳动、美的规律和自然人化四个方面入手,揭示出美与人的自由自觉活动是结为一体的,深入阐发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逻辑归宿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9.
于晓凤 《教学与研究》2004,12(12):76-80
人的自由问题是中外历代思想家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对人的自由含义的不同理解,是导致对自由问题产生种种歧义的一个主要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观点出发,抓住了自由的主体和实践这两个界定自由含义的主要方面,真正对人的自由含义给予了客观科学的说明,阐明了自由是社会的人在实践基础上达到的主客体的不断统一。  相似文献   

20.
靳辉明在研究社会主义问题时,往往是从哲学的高度进行反思,提出带有哲理性的观点。如从唯物史观视角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研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问题;从辩证法视角分析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过程,强调社会主义事业应处理好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长远奋斗目标和近期实现任务的关系;从实践观视角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实践的生成和发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借助于路线和政策来实现等。靳辉明之所以在研究社会主义问题时能够恰当而巧妙地运用哲学思维方法,与他具有深厚的哲学功底和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