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应与超越是教育介入社会生活的两种基本取向。"适应取向"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强调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单向服务;"超越取向"从实践唯物主义出发,突出教育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引领。适应与超越并非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解决不同问题的一般策略。两者之间也不是上位与下位、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而是具有不同问题指向的并列关系。当前教育改革需要两种取向相互协作、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应对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文化具有同质异形性。文化是母教育是子;文化是质教育是形;教育是文化的形式。教育对文化的依赖与适应表现在教育的知识内容、组织形式、方法手段、管理制度以及价值观念方面;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与超越不仅表现为传存文化,更表现为选择、调控、整合、创生文化,推动和促进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具有适应社会与超越社会的双重性质,适应性是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超越性是其本体价值的体现。两者失衡于高等教育系统本身有限的反应能力与超负荷的外部环境需求,但实质上体现了对高等教育本质不同认识的冲突。我们应从历史性与发展性的角度把握两者关系,合理平衡高等教育的外部需求与内部反应能力,探索和提升理论的包容性,将历史、逻辑与实践相结合,实现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与超越社会的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4.
教育之适应与超越:一种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学认为人和自然之间,永远是自然决定人的发展,人的超越只有顺从于人的适应才有利于生态平衡,以培养人为旨归的教育的超越相对于教育的适应只能是第二位的,适应是前提和基础,当前,教育的超越的实现要通过实施具有特定内涵的主体性教育才可达成的。  相似文献   

5.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在价值观方面面临着适应与超越的两难选择,教育理念的超前性和教育改革的滞后性之间的冲突使得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多元而无序的态势。中国作为迟发展国家,教育必须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为基本追求,倘若实践中的超越偏离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导致的只能是教育的僭妄。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社会的本质特征决定教育的本质特征,同时教育的本质特征又影响整个社会的本质特征。研究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时,需要从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入手。首先要借助研究本质的一般途径,结合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的具体情况,再找到研究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的途径,而后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将听障学生培养成为有责任感的、具有进取心的人,不管他们最终是成为创业者还是选择就业,他们都可以通过创业教育学会投资自己,并且对未来有更多的选择.对听障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关键在于:一要大力开发创业教育项目课程;二要采取多样化的创业教育实施方式;三要树立多元的创业教育评价观.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价值是一种文化价值,教育的主体性决定着教育文化应当具有对现实的超越性。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的"读书做官论"、建国后的"教育为政治服务论"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盛行的"教育适应论",本质上都是工具主义教育文化观的体现。面对现代化和后工业社会的到来,新的教育文化应赋予独立性、民主性和内在性的内涵,为培育公民社会做好准备,为个体的自由发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适应教育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入大学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大学新生在适应这一转变过程中会在心理适应、学习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学生管理方式适应、人际适应等方面产生诸多困难和问题。高校应切实加强新生适应教育工作,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0.
青年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正处在形成但尚未定型的过程中,充满着矛盾性、多样性、突变性.当代社会竞争激化、多元文化并存、社会信息化、风险危机频发日益成为社会客观现实的主要方面.这使得当代青年在面对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即社会适应的过程中呈现出自觉性与自发性兼有、现实性与虚拟性交错、主动性与受动性并存、积极性与消极性同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等职业教育,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审时度势,正视问题,深化改革,主动适应,适度超越,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教育适应与超越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适应与超越的含义、理论基础、相互关系、实践体现等.相关研究改变了仅以教育的适应性来理解教育与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局限,顺应了时代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尚存在基本概念含糊、理论视野有待扩展、实践问题研究不足、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今后的相关研究要廓清基本问题,更新扩大理论视野,拓展深化实践问题的研究,实现研究方法的多元.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适应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在与环境、人际关系和自我有关的适应问题,认识到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主要是由应试教育、社会角色、理想目标、学习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造成的.针对这些心理适应问题的适应教育应该从正确引导学生的认识、开展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教育、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教育、开展各种有益活动进行调控等方面入手,促使大学新生能有良好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论教育的社会超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适应论教育观的主导之下,现世性、功利性的教育价值取向主宰了教育实践甚至教育理论。着眼于超越的教育注重教育自身以及教育所培养的人对社会现实的超越与改造,表达了对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的追求。教育的社会超越价值,不仅表现为教育在理想层面上对社会现实发展的价值引导作用,而且具体体现为教育在实践层面上对社会现存状态的超越。由片面的适应论教育观到教育超越性问题的突现,教育理念的嬗变预示了一种无可辩驳的教育发展趋势:教育正在由社会生活的边缘走向社会生活的中心,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轴心”。  相似文献   

15.
适应,原本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对适应作了这样的解释:“适应是来源于生物学的一个名词,用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的那些身体上和行为上的改变。心理学中用来表示对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如对光的变化的适应和人的社会行为的变化等。”简括地说,个体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就是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在综合分析学术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的各种不同看法的基础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可简称为“适应超越律”。  相似文献   

17.
青年在适应多元文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儒化"倾向的影响、"西化"思潮的强烈冲击、宗教文化的扩张倾向、大众文化的感性化。究其原因,客观上是各种文化势力的乘虚而入,主观上则体现了一些青年文化辨别、选择能力的有限。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选择的根本是要坚持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因此,需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关心、关爱青年,增强青年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认同,提高青年文化辨别、选择能力等方面着手,实现青年对多元文化的适应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超越本质及其自由教育的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两种力量在支配着教育的发展,一种是生活实在的力量,它使教育努力去适应它的需要,在这种力量之下,产生了功利主义的教育信仰。另一种是向往美好的力量,它使教育努力离开现实,不断超越自身,并将教育的最高理想指向于自由教育。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代困境及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现代性困境,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的冲击;网络带来的难题;“四个多样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对此,必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实针对性,实现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加强对受教育者个性特点的研究,注重教育者队伍素质的提升,变被动为主动,超越困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面改革特别是教育综合领域改革的推进,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政策从“大力发展”转变为“加快发展”,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中职教育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在新的改革形势下,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与发展变化。当前我国的中职教育在培养理念、校企合作、中高职衔接、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对此,必须变革人才培养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健全中高职衔接机制,完善质量评估体系,推动现代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