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提倡"体现亲历,探究体验"的教学策略。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2.
李雪莲 《辽宁教育》2012,(19):62-6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大多数的教师而言,"数学的结果"可以一目了然的在教材中找到,做起来得心应手,而"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则需要在教材的使用过  相似文献   

3.
如何避免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出错,应该追根溯源重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即包括它们的来龙去脉,即产生、发展、完善、应用和与其他知识(方法)联系等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过程性教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交流、验证、反思的过程。在发现出现错误的复习阶段也是如此,有利于通过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提高运算正确率,在寻找简捷的运算方法中发展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习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因此,探究学习成了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不再是在教师的讲授下被动地去接受知识,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但是,也不能否认在一些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探究学习却存在"重形式、轻实质"、"重热闹、轻思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从"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等方面全方位强调挖掘和重视"过程"的教学价值与教育意义,明确指出:"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弗兰西斯·培根在《培根论人生》中有这样一句话:"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小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说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课堂的灵魂。下面结合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两个教学片断,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陈家洪 《教师》2015,(3):4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的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种直接形象的感知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扎实、更牢固。下面我利用教学中的几个实例来讨论形象的感知对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标准》在“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的变化”中还指出,教师要由传统的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解释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下面是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9.
“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之一,其价值不言而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此,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熔炼、析离出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尽快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冯丽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2):115-115,166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标准》在“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的变化”中还指出,教师要由传统的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解释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下面是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了知识、能力与情感三维目标,同时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把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强调情感教育的特殊功能,对于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大多数的教师而言,“数学的结果”可以一目了然的在教材中找到,做起来得心应手,而“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则需要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自主创造,难免有些困惑茫然。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相比,数学思想方法没有明确的逻辑起点,是动态的、隐性的,在教学实践中缺少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本文仅从问题化、过程化、自悟化、反复化四个策略,探索一条数学基本思想的有效教学策略。一、问题化问题化是指教师将数学的教与学置于各种富于思考的问题情境之中,学生在教师的  相似文献   

14.
马相伟 《成才之路》2011,(22):39-3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了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同时也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才能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发展,才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变为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才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去积极探求新知识,从而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态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那么,数学课中,应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呢?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成功地创设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促使他们通过已知与未知建立联系,进而体验学习过程,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曾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虽然不能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去重复人类所经历过的发现知识的过程。但适当地让他们参与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了解某些数学知识产生的由来,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果说传统的数学教学只重结果,忽视过程,那么新课程改革后能否就可以只重过程而忽视结果呢?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培养数学技能,而且要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因此,教师要强调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更灵动。基于小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水平都还比较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使他们感悟合情推理的方法,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就是要基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设法去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培养数学科学素养。为此,在教学活动中,就要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从而使接受知识转为发现知识,少一些被动灌输,多一些主动探究。  相似文献   

20.
金明俊 《甘肃教育》2013,(23):78-7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与探索。…‘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