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刊2001年第八期《点子与窍门》专栏中刊登的《将地球推离太阳》一文,虽属狂想,还有些道理,但利用彗星,笔者不敢苟同。然而在2002年第二期的《争鸣与探讨》专栏中刊登的《公转线速度增大将更靠近太阳》一文,笔者认为该命题本身不成立,就该命题而言,应该改为“公转速度高的行星必定比公转速度低的行星更靠近太阳”,或“距太阳较近的行星应有较高的公转速度,才不至于落入太阳”。而文章内容则更是引用公式不当。然而2002年第八期贵刊在没有登载郑立铭先生的文章的情况下,刊登了郝建宇先生的《关于“将地球推离太阳”问…  相似文献   

2.
马佳 《今日科苑》2007,(17):68-70
2007年7月9日,德国的科学家公布,地球直径比5年前缩小了5毫米。然而,就在2007年的早些时候,一条来自俄罗斯《真理报》的新闻却称,地球半径每年增长1毫米,而几十亿年后不断膨胀的地球由于内部温度的升高而发生核聚变反应,会变成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这一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关于"地球是否膨胀"的话题一直在学术界存有很大争议。不过,对于"变恒星"则被我国科学家笑称为一个"国际玩笑"。采访中,几位天文学家都对此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3.
4.
逸尘 《科学大众》2000,(9):30-30
人类文明的孕育离不开太阳的光热,而地球也如飘浮在太阳风中的一片小树叶,只要太阳有一点“风吹草动”,地球上便会有一系列剧烈的反应。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磁石召铁”的记载。随着科技的进步,又发现了磁针所指的方向与当地  相似文献   

5.
太阳表面经常会出现一些极端的活动,比如耀斑和日冕物质的大量喷射,当它们到达地球时,就会干扰我们的电网、通讯的正常运转。太阳的这些极端活动,通常都会在表面出现征兆,让我们有所防范。  相似文献   

6.
太阳用强大的引力,把包括地球在内的八大行星召集在自己周围,不让它们跑远。不过科学家最近认为,也许在太阳系的早期,有一颗巨大的气态行星曾经放弃了太阳系家园,到远方去流浪了。  相似文献   

7.
太阳时而黄白色,时而橙红色,在地球上能不能看到蓝色的太阳呢?火星上有蓝色夕阳(我刊2012年02期《幽蓝冷酷的火星落日》介绍过),地球上何来蓝色的太阳呢?这样的情景虽然在地球上不是很常见,但只要留心观察,还是可以碰到的。  相似文献   

8.
太阳曾经对地球很"冷淡",那时照射到地球上的阳光比现在少许多。那么地球是如何度过那段艰难岁月的呢?  相似文献   

9.
按照天文学家的看法,过去的太阳比现在冷。既然如此,那过去地球也应该更冷了?如果地球是一个裸球,那的确如此。不过,我们的地球穿着一件厚厚的"保暖外衣",使它免于冻坏。  相似文献   

10.
地球的地核包括最核心的固体内核和外面的液体外核,在外核之外,是固体的地幔。根据地球磁场产生的理论,由于内核到地幔之间有压力差,还有大约1500℃的温度差,导致了外核热物质比如液态的铁向冷的地幔流动,伴随着地球的旋转,地球磁场诞生了。然而根据过去的测量结果,地球内核与地幔之间的温度差小于1500℃,似乎无法产生现在这样的地球磁场。科学家因此困惑了20年时间。最近,谜底终于揭开了。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模拟地核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行星的形成是发生在恒星形成后不久,比如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就是在太阳形成后不久,剩余的尘埃在相互碰撞中形成的。但最近,科学家首次观测到,行星也有可能形成于恒星生命的末期。美国航天局利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发现,在一颗距地球1.3万光年的脉冲星周围,围绕着由碎石组成的盘状物。这颗脉冲星的前身曾是一颗巨型恒星,大约10万年前,该恒星在超新星爆炸中坍塌,形成了现在的脉冲星。天文学家认为,这个碎石盘很有可能是恒星末期超新星爆炸后产生的,但又未被完全炸飞。这个弥漫着尘埃的碎石盘与导致地球出现的尘埃物质颇…  相似文献   

12.
莫语 《金秋科苑》2011,(2):92-93
科学家估计,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而地球是可以与太阳同在的,太阳还可以平稳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50亿~60亿年,这就是说,地球可以有近100亿年的寿命。如果我们将地球的100亿年的可能寿命压缩为100年,来看一看地球生命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稍有天体运行知识的人都能看出,笔者在“关于将地球推离太阳的问题”一文中所讨论的问题是:“将地球推离太阳”的结果是什么。从未论及推离过程,文中绝无“过程”二字就是证明。但姒璞先生(或女士,下同)以“也谈‘将地球推离太阳’的问题”(下称“姒文”)为题对拙文进行“批驳”中,“过程”一词重复使用达七次之多,由此可见“姒文”的“批驳”文不对题到什么程度!要说姒先生不懂拙文的原意,可能低估了姒先生的水平;那么他为什么要偷换论题、对拙文进行歪曲呢?是出于故意?“姒文”将原先争论的论题偷换成了另一个问题:地球轨道的“变轨过程”…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新时代》2006,(3):98-98
  相似文献   

15.
《世界发明》2006,(11):24-24
50年后太阳的活动越来越弱,地球奄奄一息,为了重新点燃地球的生命之光,人类派出宇航员乘宇宙飞船,并携巨大当量的核爆装置准备重新启动太阳.在此之前,人类就曾派出过一支拯救小分队,可是他们根快就在太空中销声匿迹了。现在这支由8名科学家组成的第二对也与地球失去了联络,意外接二连三地发生,他们甚至收到了几年前失踪的另一艘宇宙飞船幽灵般地求救信号……  相似文献   

16.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319-320
天文专家表示不会对地球和人类造成太大影响 最新发现与创新 据新华社天津1月13日电(记者周润健)近日,太阳表面突现一组较大的黑子群,目前,正在向太阳中心移动。天文专家表示,黑子群的出现是太阳活动剧烈的标志之一。就目前来看。本次黑子群不会对地球和人类造:成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发明与创新》2020,(2):33-33
“水星凌日”震撼上演,咦,太阳脸上长“痣”啦?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1日20时至12日2时38分,罕见的天象奇观“水星凌日”震撼上演。水星变身一颗“小黑痣”,在太阳表面缓缓“爬”过,说是“爬”过,其实是一场“暴走”!虽然从地球上看,水星移动得非常缓慢,但实际运行速度高达每小时24.1万千米。  相似文献   

19.
侯成成 《知识窗》2014,(17):61-61
你知道吗,太阳和地球一样,也会有周期性的坏天气——狂“风”大作,暴“雨”倾盆。  相似文献   

20.
对于人们多次提到的“复仇女神”,我的看法是,它不是褐矮星,因为褐矮星即使达不到能进行热核反应从而可发光的质量,但其质量仍是巨大的,因而其体积也相当大。因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即使“复仇女神”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6%,其体积也是地球的78万倍。即使太阳光线很弱,可是比地球体积小得多的冥王星尚且能看到,难道处于冥王星区域的且比地球还大78万倍的“复仇女神”就看不到?这令人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