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拜访诸葛亮     
20××年,我乘坐刚发明的时光仪,去看我的偶像——诸葛亮。 素闻"老诸"足智多谋,得好好向他讨教讨教!看到了—— 一个老头子正坐在藤椅上,手摇着羽扇,悠然自得地哼着歌……  相似文献   

2.
诸葛亮擅治军。这与他戎马倥偬、征战四方的军事生涯是分不开的。正是他的丰富经历为其治军思想提供了丰富、坚实和不可多得的经验积累。本文通过对诸葛亮治军思想的分析,认为诸葛亮治军有四大特点:治军以明、以信为本、执行严格、公正公平。  相似文献   

3.
从诸葛亮的治国之能、军事才能及坚定的信念这三方面分析诸葛亮出师北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有一个人比诸葛亮的架子更大。诸葛亮是三请,他则来了个四请。这人是谁?他就是贞观名臣、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宰相马周。  相似文献   

5.
刘慧娟 《金秋科苑》2010,(14):126-127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悲剧人物,造成他悲剧性的原因是他个人“心地偏狭,恪守旧制”;“屡兴军旅,好大喜功”不计社会负担;且“知其不可而强为”,违背时代潮流。这就形成了他集器量、将略、宿命等方面复合悲剧的历史形象。同时,他的悲剧又具有个人、人格悲剧和社会、时代悲剧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6.
刘慧娟 《今日科苑》2010,(14):126-127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悲剧人物,造成他悲剧性的原因是他个人“心地偏狭,恪守旧制”;“屡兴军旅,好大喜功”不计社会负担;且“知其不可而强为”,违背时代潮流。这就形成了他集器量、将略、宿命等方面复合悲剧的历史形象。同时,他的悲剧又具有个人、人格悲剧和社会、时代悲剧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一代名臣,治国有方。在他的治国方略中,德法同济思想是其中的一大特色。本文尝试从文化的熏陶、个人的学识和时代的要求三个角度对诸葛亮德法同济思想的成因进行分析,以期比较客观、全面地把握诸葛亮德法同济思想。  相似文献   

8.
田野 《知识窗》2010,(9):53-53
聪明一世的诸葛亮其实是死在司马懿的谍战之中的. 司马懿出生在东汉一个官宦家庭.自小就博览群书.文韬武略出众。公元208年.司马懿当了曹操的文学掾.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部长。后来.司马懿再由文学掾到太子中庶子、丞相军司马、抚军大将军、大将军.逐步成为曹氏集团中的重臣.  相似文献   

9.
雷丽英 《科教文汇》2008,(28):240-240
论文研究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智”,从开疆辟国之智、行军布阵之智、合纵连横之智、治国御民之智、机巧之智五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中充满着大量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这些充满睿智的斗争故事从某种程度上说均是以情报战为先导的.诸葛亮作为小说中的真正的核心灵魂人物,亲自参与或导演了许多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试从这些政治、军事斗争故事中分六个方面归纳这位军事天才的情报思想.  相似文献   

11.
雷丽英 《科教文汇》2008,(35):244-244
研究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忠",从"忠"的缘起起论,进而分析"忠"的表现,最后对"忠"的实质作出结论,是典型的"忠君"思想。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妇孺皆知,但据史书记载,真正巧施空城计的人并不是诸葛亮,而是曹丕手下的将领文聘。公元226年7月,孙权亲自带领了五万精兵,突然进攻文聘的守城石阳(现湖北省孝感市西南)。  相似文献   

13.
司马懿与诸葛亮同为当世军事奇才,二人有很多可比性。二人自身因素对各自所代表的政权命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拟从家世、性情、思想渊源、接班人培养等四方面探讨其中之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在刻画人物性格时。多处使用对比手法。通过两者或多者之间的对比,来凸显人物个性。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在刻画人物性格时,多处使用对比手法,通过两者或多者之间的时比,来凸显人物个性.  相似文献   

16.
任峰 《科协论坛》2006,21(12):25-25
近日,榆林市副市长兰新哲召集科协所属49个市县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理事长、秘书长和科技、民政等部门的负责人近100多人参加的座谈会,专题研究讨论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自然科学社会团体改革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光斗 《知识窗》2010,(11):53-53
刘备一生做的最失败的事情,就是在其死后安排了双接班制度。他在临死之前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其意思很明确,让诸葛亮辅佐刘禅,如果刘禅不堪大任,他便可以取而代之。我们不得不佩服刘备的老谋深算,他明知即便刘禅不称职,诸葛亮也不会取而代之。细细想来,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有谁愿意拱手相让呢?但聪明反被聪明误,正是看似高明的双接班制度才导致了蜀汉后来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因其丰富的人物个性、诗词歌赋和战争所运用的战略战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学价值,和军事价值。在其中的人物塑造中,诸葛亮杰出的军事和辩论才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不灭的印象。本文从传统修辞学的角度分析了在他江东之行劝说孙权联合抗曹,与江东的众谋士舌辨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为当今的修辞辩论技巧提供一些借鉴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曾昭安 《知识窗》2008,(5):22-22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所写的“空城计”的故事,脍炙人口,几乎家喻户晓。但诸葛亮导演罅这场“空城计”,只是罗贯中虚构的一个传奇故事。不过,在这之外,历史上倒曾有过不少“空城计”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20.
三国大博弈     
关羽放走曹操,背后另有深意;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也是一场权谋游戏;空城计更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合演的一出戏。战争未必你死我活,有时候更是你活我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