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生前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而且是写军事新闻的大手笔。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和他的战友一道,一面指挥千军万马,同国内外的武装敌人作斗争,一面又配合战局的需要,挥笔写下多篇军事新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10月红军攻下吉安,1933年8月他以子任的笔名,写了红军故事《吉安的占领》;抗战胜利前夕,胡宗南部队突向我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淳经县的爷台山发起进攻,妄图挑动内战,毛泽东用新华社延安的电头,写了消息《爷台山战事扩大》,揭露蒋军;解放战争时期,他写的军事新闻更多了。据《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军事典型报道,是军事新闻的重型武器。大力报道典型人物和典型单位,是我军新闻工作的重要任务。一、典型报道是军事新闻的优势和特色重视军事新闻典型的报道,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军新闻事业的光荣传统。毛泽东多次强调“一定要抓好典型”,“综合宜少,典型宜多”。他一贯强调要加强军事典型报道。早在红军初创时期,1933年7月9日,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颁布红军奖章的命令》,广泛开展了授奖和创造模范支部,模范连队,模范团的活动。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高度发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必须动员报…  相似文献   

3.
1935年9月2日,兰州。 我国新闻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主一范长江.以 《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从成都出发,历尽艰险.经过50天的长途采访,到达兰州。 因不少人向他探听红军的消息及蒋介石“围剿”红军的情况,于是,范长江开始了他的长篇报道。 《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范长江西北行的第一篇通讯,于他到达兰州的第3天写成。9月13、14日《大公报》刊发此稿时,编辑为此写了短评:“本报特约通讯员长江,从成都行五十日到兰州,其报告岷江军事形势的一封书(即文章)值得大家注意一看。”通讯详尽地叙述了红军在…  相似文献   

4.
长江笔下的红军长征,第二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他对红军军事行动作出的惊人的分析和判断,这突出地表现在《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一文中. 1935年,长江那次西北行写的第一篇文章,许多人都以为是收入《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的《成都出发之前》那篇,实际上并非如此.长江经过五十天的长途跋涉,9月2日到达兰州.途中他忙于赶路,忙于采访,顾不上写文章.《成都出发之前》,是他抵兰州后的第七天,即9月8日写的.可是在此以前,9月4日他就写了酝酿了一些时候的《氓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这才是长江这次西北行写的第一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就写红军北上,可见红军长征在长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1935年8月上中旬,红军集结在川西北毛儿盖一带.红军将向何处去?这是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许多人一直猜测的问题.国民党区的许多军事观察言论,基本上分为东进和西进两派.东进论者谓红军将东出川北,再入大巴山和大别山一带,一面就食,  相似文献   

5.
2000年11月8日。中国第一个记节,解放军报社高级记江永红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在南京政治学院举行。江永红同志是从我军基层成长起来的,几十年的军事新闻工作中,他不断努力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新闻写作风格,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曾荣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对江永红同志富有特色的军事新闻作品进行分析,学习借鉴他的新闻写作经验,从中摸索军事新闻报道的一些特点,思考新时期军事记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61年前在福建参加红军的苏静(图一),是我党我军新闻摄影工作的开拓者。他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中将军衔,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军事摄影委员会近日召开的“传统与创新”军事摄影座谈会上,83岁的苏静讲述了他1934年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开始拍摄新闻照片,到1935年才冲出胶卷,1936年冼出照片,历时3年有余,经过25000里长征的曲折而奇异的故事。苏静是福建人,幼时在缅甸谋生时学会照相,1932年回国参加红军。1933年2月他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他在遂川县天主教堂里搞到了一台老式的、只能照6张底片的照相机。此时,他所在的军  相似文献   

7.
文杰 《军事记者》2004,(11):23-24
杜献洲,4l岁,1980年11月入伍,1993年9月调入解放军报社,曾任该报驻新疆记站记、兰州记站站长,现任记部机动组长、主任记,上校军衔。杜献洲始终把目光投向祖国的海边防,并用新闻的形式唤醒读对国家安全的关注。他从事新闻工作15年以来,以老一辈军事记为榜样,执着于以“生死与共”的亲历方式走边防、写边防。他是第一个骑牦牛到帕米尔高原无人区巡逻、第一个到西藏原始森林测绘、第一个系统报道全军海拔5000米以上边防哨所的军事记。  相似文献   

8.
田霞 《军事记者》2005,(12):53-53
军事新闻作为一个有别于其他种类的报道,不仅有其特殊性,更有其挑战性。写好军事新闻并不是件易事,许多部队新闻工作都有同感。正因为如此,力争采写出优秀的军事新闻报道仍是部队新闻工作奋力追求的。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龙君、熊忠辉报道:11月8日,解放军报高级记者江永红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在南京举行。这次研讨会由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主办,解放军报、军区军兵种报社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高校新闻院系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江永红现任解放军报副总编辑,曾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从一个炊事员到高级记者,江永红奋斗在军事新闻战线,不断创新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新闻采写特色。他或他与同行合作采写的《“蓝军司令”越练越狡猾“红军司令”越练越过硬》、《老山有个孙干事》、《孙铁锤传…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一生中有两种憾事。一件是:他听到陈庚将军介绍的红军征战的事迹,深受感动,曾打算写一部歌颂红军的长篇小说,但后来因缺少这方面的经历和体验,对红军生活感受不深,终于放弃了这个打算。另一件是:他准备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为题材,写一部章回体的长篇小说,而且把初步的构思告诉了著名作家郁达夫。他在1924年去西安参观有关遗址,到那里一看,想不到连天空都不像唐朝的天空,费尽心机用幻想描绘出的计划完全打破了,最终一个字也没能写出来。可见,生活感受,体验对于文学创作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写新闻需不需要感受、体验呢?当然也是需要的。中外一些著名记者都十分重视这一点。要写某一事件,他们总喜欢直接参与那个事件,充当当事人、  相似文献   

11.
说到军事新闻的来稿质量,编辑们感触最多的是一眼看中的好稿少,可编可不编的多。而记、通讯员们又觉得军事新闻难写。写好军事新闻固然不易,但好稿少的原因不在难写,而在采访功夫不到家。名报人邵飘萍在《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中指出,在报纸所有业务中,“以采访最为重要”,“因为一张报纸的最重要原料厥为新闻,而新闻之取得乃在采访”。可见,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出版中,采访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军事新闻写作大有学问。要写出深受读喜爱的好新闻,除了新闻学所强调的“新、实、深、短、快”等基本要素外,能不能写“活”,也很重要。从新闻写作的角度看,一件好的军事新闻作品,需要满足3条标准:第一是经得起“看”,内容鲜活;第二是经得起“品”,语言优美;第三是能给人“打烙印”.形式新颖。而要达到上述要求把军事新闻写活,不妨从以下3个方面做些尝试。  相似文献   

13.
去年7月,当王宏林参与采写的新闻作品《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后,笔者提出要给他写个专访,他笑着摇了摇头。4个月后,当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从北京开会回来后,笔者再次要求采访他,他又是直摆手。他说“:咱当编辑记者的写别人写惯了,写咱自己心里总感到不自在。再说,咱那点事儿值得写吗?”直到前几天,《军事记者》主编打来电话约稿,王宏林才勉强应允下来。那么,就让我们走近王宏林,走进他执著于军事新闻事业的心路历程吧。“我就是一条道走到底了”1986年,王宏林从郑州高炮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某高炮…  相似文献   

14.
追踪那些名记者的足迹,不难发现,他们莫不重视在用鲜活故事表现新闻主题上下功夫。我军新闻史上,也有许多新闻名篇以其故事的生动而脍炙人口、感人肺腑,如《桌上的表》《西瓜兄弟》等。近年来,广大军事新闻工作者在用鲜活故事表现新闻主题上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取得了不少成果。刊登于《解放军报》2012年12月22日的《毛主席给他写收条》一文.就是一个善于用故事表现新闻主题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5.
最近收到一位部队基层报道员的来信,信中说他很喜欢搞新闻,也很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事记者,可自己以前从没有写过新闻,更没有登过报,眼下又不可能脱产学习,所以感到很苦恼,不知道自己该从什么地方开始。这位报道员提出的问题对于初学新闻者无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0月7日晚,吉安电视台的独家报道《井冈军民紧急营救,上海游客全部脱险》同时在《吉安新闻联播》《江西新闻联播》中播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10月8日上午,上海电视台和东方电视台都打来电话,告知他们已租好20分钟卫星信号,希望吉安电视台能把稿子和图像传给他们。当天晚上,上海电视台和东方电视台都在重要新闻档位中发出了这条新闻并配发了评论。10月9日,中央电视台在一套的早间新闻和四套的晚间新闻中也分别播出了这条新闻。一条新闻能产生这样的轰动效应,作为采访记者来说,是一件最令人欣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在首期《军事记者》出版前夕,记者走访了原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华泽。邵主席曾在解放军报工作过21年,是军报的老领导,离开军报后,仍对军报的宣传和我们的军事新闻业务刊物十分关心。这次走访,记者当面聆听了他围绕办好《军事记者》和搞好军事新闻宣传问题,所谈的许多值得重视的意见。  问:请问,您对《新闻与成才》改名为《军事记者》有什么看法?  答:《新闻与成才》改为《军事记者》,是件很好的事。《新闻与成才》从1985年由《解放军报通讯》改名至今,已有16年的历史,当时,我还在解放军报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曾磊鑫、韦金明报道:日前,驻藏某旅召开2003年新闻工作总结表彰会,该旅政委宋景原和旅长夏怀军亲手为士官报道员晏良缀上金灿灿的二等功奖章。这已经是他在2003年获得的第四项荣誉。晏良2002年开始学习新闻写作,是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第12期的“优秀学员”。两年多来,他认真研读《军事记者》、《新闻写作简明教程》、《吹毛求疵》等函授教材,虚心向辅导老师请教,积极采写稿件,使自己从一名仅有初中文化的“打工仔”,迅速成长为一名“兵记者”,学写新闻第一年便发表稿件110余篇,荣立三等功一次。2003年,晏良戒骄戒躁,勤奋学习,扎实写…  相似文献   

19.
他带着累累硕果,带着新的渴求,走进了我军培养军事记者的摇篮——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半年之后,他有了许多雅号:“才子”、“摄影家”、“社会活动家”……读他的新闻作品,欣赏他的摄影佳作,我从惊讶到感动,且不说他发表的一千多篇新闻、文学作品,就他写的轰动海内外的《孙中山先生遗体安葬前后之谜》就叫人刮目相看了。于是,我想写他。当我采访他的时候,他说:“不要为我唱赞  相似文献   

20.
写政工报道易空,写军事、科技报道易涩。涩在有些稿件满纸的技术性问题和术语,新闻不像新闻,论不像论,让一般读看着费劲,感到生涩难懂。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要从技术性中跳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