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打造一架通往太空的“太空电梯”,原本是一些科幻小说中的大胆梦想,然而从上世纪末起,美国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一些高科技公司就开始大力研究从地球上建造“太空电梯”通向10万公里高的太空中的可行性。然而,由于建造“太空电梯”所用的碳纳米绳技术过难,成本过高,  相似文献   

2.
安利 《百科知识》2003,(10):7-8
你有没有幻想过乘坐“电梯“直上云霄,到太空遨游一番?你有没有设想过,将来的卫星和飞船发射根本用不着火箭,一根绳索就可以把它们拉到预定轨道?这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然而,美国的一个名为Highlift Systems的公司不久前宣布,它将在未来几年内开始建造一座能将人和货物送入太空的“电梯”。这座太空“电梯”用一条约10万千米长的缆线建成。它的底端位于地球的一座大洋平台上,另一端则向太空延伸。这种垂直升降装置最终将取代火箭,从而开创人类征服太空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3.
打造一架通往太空的“太空电梯”,原本是一些科幻小说中的大胆梦想,然而从上世纪末起,美国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一些高科技公司就开始大力研究从地球上建造“太空电梯”通向10万公里高的太空中的可行性。然而,由于建造“太空电梯”所用的碳纳米绳技术过难,成本过高,  相似文献   

4.
爱尔 《知识窗》2006,(5):52-53
据报道,俄罗斯宇航局计划让下一批登上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在今年9月太空漫步期间用一根镀金球杆向太空中打出一只高尔夫球。这只高尔夫球将围绕地球轨道旋转4年,然后坠落到大气层中烧成灰烬。然而。“太空高尔夫球”计划却遭来了一些专家的质疑,他们担心高速飞行的“太空高尔夫球”可能会对空间站和人造卫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目前,俄罗斯宇航局正在等待美国NASA批准“太空高尔夫球计划”。  相似文献   

5.
关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科学家有多种假说,其中一种是“太空胚种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中的其他星球,它们跟随着陨石来到地球,并在地球上开始了演化之路,从细菌一直进化到人类。现在,有一些科学家开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太空胚种说,他们觉得,如果在史前时代,其他星球的生命能够到达地球,那么为什么地球上的生命不能到达其他星球呢?  相似文献   

6.
“哈勃”太空望远镜是由美国宇航局研制的一台空间天文望远镜,它以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P·哈勃命名。1990年4月22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从此,“哈勃”太空望远镜就像一名忠实的侦察兵,源源不断地把窥视到的太空奥秘报告给地球人,因此它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生活的人差不多每天都要乘坐电梯,但你有没有想过坐电梯到太空旅游?也许有一天,人类只要从太空中放下一根绳索就可以将卫星和飞船拉到预定轨道,像玩木偶一样轻松。这种大胆的设想是俄罗斯科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后来,美国航天科学家进一步对此进行了论证。著名太空科幻小说作家阿瑟·克拉克根据他们的设想写出了《天堂的流泉》一书。在这都科幻小说中,工程师利用最先进的材料建成了一个太空电梯,电梯站设在位于地球赤道上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太空环境保护自从前苏联于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被人类送入空间轨道的太空飞行器已经超过4500个,由此产生的废物一直在地球外空间运转。这些被称为“太空垃圾”的废物将长期污染外层空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最近公布一份报告说,有些太空垃圾可以在空...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2006,(2):11-11
两颗在太空邀游的小行星近日被命名为“神舟星”和“杨利伟星”。“神舟星”是中科院紫金天文台率先发现的太阳系小行星。国际永久编号为第8256号。该星在椭圆形轨道上以平均每天174万千米的速度绕日运行,远地点距离地球56,200万千米,近地点为9,800万千米。“杨利伟星”由欧洲南方天文台发现,国际永久编号为第21,064号。该星在椭圆形轨道上以每天平均145万千米的速度绕日运行,远地点距离地球68,600万千米,近地点为26,900万千米。  相似文献   

10.
科苑 《今日科苑》2006,(5):11-13
也许在15年后,“太空电梯”就会竖立起来——那时,一根长达数万千米的缆绳,将一头拴在海洋中的平台上,另一头连在太空中的一个平衡锤,机器人升降机则沿着太空梯升降,将卫星、宇航员等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I0017-I0019
[导读]月球建电站靠谱不靠谱?制造电梯所用的“绳索”可供选择的材料是碳纳米管,但焦维新指出,目前生产的碳纳米管无法达到太空电梯所要求的长度,所以太空电梯必须先过“材料关”。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太空开发方面最近又出惊人之举.总部设在西雅图的"高电梯系统"公司近日宣称,计划在21世纪建造一座能将人和货物送入太空的电梯.  相似文献   

13.
地球一日     
《百科知识》2010,(9):68-69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当年为地球日活动设计的“地球之旗”,现已成为环保运动的象征。旗帜上那颗“蓝色弹珠”般的地球,是美国阿波罗17号飞船在太空拍摄的。近40年过去了。现在的地球怎么样了?下面就是一组美国宇航局展示的各类航天器在执行太空任务时拍摄的地球图片。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2006,(10):11-11
当地球人发射的探测器登陆遥远的火星时,日本科学家开始研究人类登陆火星后的生活,他们尝试利用微生物来分解“太空移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  相似文献   

15.
顾名思义,“太空机器人”可理解为活跃在地球之外太空中的机器人。最早的太空机器人当首推美国于1967年4月17日发射的“勘测者3号”。  相似文献   

16.
生物圈一词是1875年由奥地利地质学家爱特德·苏斯提出来的。它指的是地球表面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科学家们把生命休养生息的地球称为“生物圈1号”。美国一些自称为“太空生物圈冒险家”的学者出于对太空旅行和人类是否能移居到月球上生活的极大兴趣,于1984年开始设计并建造了模拟地球情形的“生物圈2号”,使它作为一个实验基地研究地球生态系统;研究生态系统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研究植物、动物,特别是人能否长期生活在里面。  相似文献   

17.
我是《发明与创新》的忠实读者,尤其对《挑战与争鸣》栏目更是情有独钟,期期必读。可谓真知灼见,篇篇精彩。的确,科学要敢于创新,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思考重大问题,只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求真务实、明辨是非,科学才能繁荣与进步!2004年7月1日参考消息《天梯直达九重霄》一文中介绍了美国人布拉德·爱德华兹关于“太空梯”的构想,他说,15年之内就可以在离厄瓜多尔海岸1200英里的海面上建立一个平台,一根3英尺宽、厚度比纸还薄的碳纳米管缆绳将在一端与该平台相连,另一端伸向6.222万英里之遥的太空,在地球旋转的向心力作用下缆绳…  相似文献   

18.
在浩瀚的太空中,除航天员外,还有远远超出航天员数目的各种动物曾经在太空中飞行过.太空是个十分特殊的环境,尤其失重是地球上的人从未生活过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就把活动的半径从地球延伸到了太空,各种各样的人造机器被送上了太空,太空中人类“到此一游”的见证越来越多。它们显示了人类科学的辉煌,人类智慧的伟大。然而,随着人造机器越来越频繁地进入太空,环境污染的阴影也开始在太空扩展。垃圾使卫星化为乌有1983年6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其第二次飞行途中出现了一件怪事。在它进入太空后的第三天早晨,机组人员在舱外前窗玻璃上看到有一个豌豆般大小的孔。太空飞船的窗用玻璃特别坚固,宇航员当时以为只有空间小砾石才能撞出这样的小洞。返航后,美宇航局对此…  相似文献   

20.
草图已经拟就,理论上也没有任何问题。也许是15年,也许是30年,美国科学家将在赤道附近建成近10万千米的太空电梯,它矗立在一座25千米高的巨大平台上。它的轨道骨架是用碳纳米管合成的超级材料。它最多可承载200多部电梯,每小时可运行200千米,7天后抵达同步轨道。届时,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的成本将由1千克1.1万美元降至110美元。这样将物体送入太空的成本只是目前各种运载工具开销的“零头”。设计者估计,谁抢先建成太空电梯,谁将至少统治外太空100年。未来,有可能造出10部这样的电梯,也有可能造出延伸到月亮和火星的巨型电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