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界所重点关注的对象。关于《飞鸟集》的译本已有诸多,近些年来,由著名作家冯唐所译的版本发行,却一度掀起了文学界乃至社会对此的热议,重点在于对该版本译文中不雅与怪诞用词的质疑。对此,诸多读者认为冯唐所译《飞鸟集》的鄙俗就是对原著的亵渎,也有学者认为此版本是《飞鸟集》最好的译本。本文基于此对冯唐所译《飞鸟集》进行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2.
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在国内有多个译本,以冯唐翻译的《飞鸟集》为最新译本,该译本一经出版就引来评论家和读者"不信不雅"的诟病,只有少数人对译作持肯定的态度。对此,本研究认为,冯译本的创造性叛逆主要体现在诗歌的形式、选词以及诗境等方面,译者的文化主体意识则是造成创造性叛逆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郑振铎先生所译的《飞鸟集》是公认的最著名的译本,诗歌中的名句被反复引用,堪称经典。但由诗人、作家冯唐翻译的《飞鸟集》出版,引起很多争论,自古文人相轻,但学术本应该在一个"和而不同"的氛围下进行探讨,本文将从诗意、美感以及形式等多个角度入手,通过对比郑振铎和冯唐两个不同译本,浅析冯版《飞鸟集》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作家冯唐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上市以来,因译文怪诞、用词不雅引起诸多争论。许多读者认为冯唐的翻译鄙俗,直斥其是对经典的亵渎,而著名学者李银河则力挺冯唐的翻译,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中文译本。本文将对极具争议的几首诗歌进行评析,感受其翻译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5.
《鸡西大学学报》2022,(1):151-158
基于阐释翻译观,研究《飞鸟集》郑振铎和冯唐译本在翻译四步骤中译者主体性的差异。郑振铎和冯唐出于对原作的兴趣,“信赖”并翻译《飞鸟集》;“侵入”性地理解原文;在“吸收”步骤,郑振铎运用异化以保留原文的形式和风格,冯唐则使用归化改变原文的形式;最后都对译文进行了“补偿”,力求实现原文和译文的平衡。研究发现,两译本所体现的译者主体性差异源于他们所处时代背景、所受教育、翻译目的、个人意识、文化观念和诗学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梁素心 《海外英语》2022,(16):31-32
翻译是基于原作、面向读者、伴有高文化含量互动的活动,其本质在于通过语言的转换实现文本意义的对等传输。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翻译的目的,本文将立足于译前至关重要的文本分析工作,选取《飞鸟集》郑振铎和冯唐的译本为例,构建了以忠实原则为指引的“文本-读者-译者”文本分析路径,并探究其合理性,试图为有效弱化不同语言间的不可互异、提升译文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最近,冯唐翻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炒的很热,而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是我国影响最为深刻的翻译原则和标准,本文作者意欲在信达雅翻译视角下,以《飞鸟集》中吐槽最狠的三首诗为例,来探讨此书的翻译。结果发现冯唐所译的《飞鸟集》,没有忠实地体现原文的风格,充斥着浓浓的荷尔蒙的味道,完全颠覆了泰戈尔诗歌的原有意象,实是"乃不知有信,无论达雅"了。  相似文献   

8.
自美国翻译理论家道格拉斯·罗宾逊提出翻译对话理论以来,“译者转向”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罗宾逊以译者主体性为出发点,将翻译视作一种对话,深入剖析了翻译对话的运作机制。由于较少有人将其同具体文本研究结合在一起,因此论文将采用文本分析法,从翻译对话理论的视角研究《飞鸟集》,浅析该理论运作机制,探讨冯唐译者风格的形成,从而得出结论:只有译者平衡好同译者自身、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译本才能既具译者风格,又易于被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9.
冯唐译《飞鸟集》的出版引发了社会各界及读者的广泛批评,并最终促使出版社对该译本做下架处理,这对出版、翻译、文学等领域均有重要启示。本文引入经济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梳理事件始末过程的基础上,对此进行深度案例分析,以深入阐释出版社、译者、读者及作者等主要利益相关者在图书翻译出版过程中的差异化角色及其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 ,在描绘了滕王阁四周景物的壮丽和宴会的盛况后 ,借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两个典故 ,抒发了年时易往、功业难就的感慨 ,赢得千百年来读者的共鸣 ,典故中这两个历史人物的遭遇确实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 ,冯唐是一位颇负盛名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在汉文帝时年龄已经较大了 ,但官职卑微 ,不受重用。到景帝时 ,略有升迁 ,但不久被免官闲居 ,后来汉武帝寻求贤才 ,听到人们盛赞冯唐 ,就召见了他 ,但这时冯唐已九十余 ,不能复为官 ,这就是“冯唐易老”的故事。冯唐青壮年正逢历史上有名的“文景…  相似文献   

11.
《孟子》译本可概分为两类:全译本和变译本。理雅各的《孟子》译本被认为是《孟子》全译本的经典,多布森的译本则被奉为《孟子》变译本的典范。前者以传教士的使命为出发点,追求全面而忠实的转换;后者以读者为导向,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攫取精华、合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孟子》位列“四书”之一,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其对外译介情况受到学界关注,但当前针对《孟子》海外读者评论的专门分类细化研究尚不完善和全面。首先对《孟子》各个译本的传播接受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中选取传播程度广。接受程度高的译本,通过对读者评论文本的细读分析、语料检索,归纳总结出读者视域中译本评论的外在表现及内在动因。研究发现,《孟子》的成功译介需要从译本研究维度、译效实现维度以及译本推介维度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泰戈尔的《飞鸟集》是一部富有深刻哲理的英文格言诗集,其中短小精悍的诗句使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承载着深刻的哲理意蕴。泰戈尔诗集中对于大自然的描写,不单是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展现,还通过自然事物揭示出深刻的哲理,本文将简要分析泰戈尔《飞鸟集》中的哲理蕴含及修辞手法。通过本文对泰戈尔《飞鸟集》的哲理内涵及修辞方法的研究,旨在深入掌握《飞鸟集》的学术价值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冰心诗歌创作的研究本无新意,但从译介学的角度对之加以论证的却不多见。本文在论述泰戈尔对冰心诗歌创作的影响实质上是郑译泰诗的影响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了阅读郑译本《飞鸟集》对冰心诗歌形式内容和语言意象的影响,并探讨了阅读译诗建立起来的翻译文学概念对冰心后来翻译思想和翻译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纪伯伦的名作《沙与沫》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冰心的传神译笔让更多中国读者了解这部作品。冰心译本在遣词造句上的匠心独运是其主体性和创造力的最好体现,冰心充分考虑读者的理解与感受,用心进行翻译,从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艺术审美等角度,形成了其鲜明独特的译本风格。文章通过分析《沙与沫》冰心译本的遣词造句与文体风格,探讨译者主体性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启发读者思考当代译者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6.
唐洁 《考试周刊》2015,(28):19-20
文章以《鹿鼎记》英译本为例,从翻译策略、西方读者的阅读经验和读者反映等方面阐述译本是否忠实地传达出武侠小说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进一步探讨西方读者对武侠小说英译本的接受情况,以及他们对武侠小说的期待等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武侠小说译介被推广给西方读者,相信对于金庸《鹿鼎记》译本的研究能给翻译工作者今后的武侠小说翻译实践以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三)漂亮的"不忠实",忠实的"不漂亮"中国近代史上的翻译家当推严复。赫胥黎的《天演论》就是他首次译成汉语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就译文的文体而言,严译《天演论》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天演论》现已有两种中译本.除严复的译本外,还有一种译本,这就是1971年由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的译本。两种译本文体不同,风格迥异。现  相似文献   

18.
杨宪益和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在翻译界最负盛名,这两个译本迥异的翻译风格常常被用来对比研究。杨宪益的《葬花吟》译本注重诗歌意境与风格的重现,霍译本则倾向于音韵美与形式美的彰显。本文试图通过对红诗《葬花吟》杨、霍两个译本的比较分析透视两位译家的翻译风格,进而让不同国别的读者能更好的通过对《葬花吟》这样两种风格译文的了解更进一步把握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次分析了《西厢记》奚如谷和伊维德1995年合译本,认为该译本有别于以往的《西厢记》译作,此译本选词精妙,考究严谨,对白唱词采用散体译法,通过忠实意象传递,用异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向西方读者展示了原汁原味的中国古典文学,指出此译本对中国经典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描写学派的翻译规范理论出发,以《飞鸟集》郑振铎译本中的语言欧化现象为研究个案,分析了文本语言规范制约下译者对语体,句法结构,词汇选择等方面所做的处理.译者郑振铎在五四时期改造白话文及改变中国传统文学现念的环境之下,受译入语体系的文本语言规范制约,输入了散文诗这一文学类型,出现了大量的欧化结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