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愈任潮州刺史8个月,以"居其位则思死其官"的从政态度,奉行"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的治潮方针,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赢得了潮人的尊崇并成为潮州吏治的一面旗帜.从宋代以后,"以韩为师"在历代治潮官员中蔚为风气,从而推动了潮州社会之繁荣发展,特别是由于兴学育才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使潮州成为"文物不殊于上国"的"广左甲郡".  相似文献   

2.
<正>什么是有温度的话语?"谢谢你"有时只是出于礼貌的应付,"祝你成功,加油"不算是发自内心的话语,"我相信你"又显得太俗……那么,真正有温度的话语在哪里呢?我觉得,就在古人的智慧中。我爱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爱他的"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有这样一位好官,体恤百姓,立志让百姓过得安乐,百姓的心里怎能不温暖,怎能不感动?我喜欢孔夫子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现在,许多人只为自己想,受不得一丝委屈。而能将孔夫子这句话付诸实践,每时每刻为他人着想,才能让自己快乐,也让他人觉得温暖。  相似文献   

3.
魏玄同,定州鼓城人也。累迁至吏部侍郎。玄同以既委选举,恐未尽得人之术,乃上疏曰:"⑴臣闻制器者必择将以简材,为国者必求贤以莅官。匠之不良,无以成其工;官之非贤,无以致于理。君者,所以牧人也;臣者,所以佐君也。君不养人,失君道矣;臣不辅君,失臣任矣。任人者,诚国家之基本,百姓之安危也。  相似文献   

4.
郑板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也是颇受百姓赞誉的清正廉洁的好官;郑板桥为官强调自警之律,注意慎小防小;郑板桥主张止足之欲,在名利面前保持正确的态度;郑板桥心思旷远,爱民助民,为官一身正气,清正廉名,公私分明,不收不送;郑板桥还警示与教育他人正确对待名利,并嘱咐人勿忘寒士家风,在百姓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受到了百姓的拥戴。  相似文献   

5.
曹翔 《河西学院学报》2012,(1):93-97,82
"法官"一词起于战国,初始含义为"知法之官";秦代以降,"法官"成为"执法之官";现代意义的"法官"随法院的产生而产生于清末。宋元以降,会作法的道士被尊称为"法官",源于"作法之官"的省称。现有大型语文工具书"法官"的释义均未为确当。  相似文献   

6.
隋朝社会的和谐发展,主要体现在隋文帝统治的二十余年间。在隋文帝躬行节俭政策的引导下,地方上出现了一批偱吏、良吏,他们能够勤政爱民、为百姓办实事。这些官员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多种方法体现其爱民之心,隋文帝对这些民爱之官进行奖励,进一步激发了地方官员爱护百姓的积极性,也引起民众对他们发自内心的敬爱之情,推动了隋文帝时期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极负盛名的清官良吏,他的为人、处事、为官、仕宦、事君均以民生问题为导向,以解决民生实务为着力点,高扬儒家"仁政"和法家"法治"精神,积极为百姓抗命谋利,可谓是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利百姓之所利,充分反映出海瑞的"民生情怀",体现出清廉为民、关注民生、为民请命之精神,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弘扬,以为解决我们当代反腐倡廉、解决民生实务、密切联系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8.
(麴)信陵,唐代的一个小小县令,可由于他"有仁政,爱民如子,尤恤茕独"的亮节高风和功绩德行,百姓为之建墓园、立祠堂、树碑碣,呈现出"村翁岁岁跻朋酒"、"百里香焚泣叟童"的动人祭祀景象.文章广搜文献资料,点检文物珍稀,对(麴)信陵的籍贯、功名、仕途和深得民心的官政德绩,以及千余年来人民对他的褒扬与缅怀,一一予以梳理,认为这是值得总结和承继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对于净化今天的社会空间,激励执政为民官风,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北宋太宗、真宗年间,有一位丞相,名叫吕蒙正,是一位正直无私,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他小时候,家庭贫寒,对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很不满意,对百姓饥寒交迫的苦日子很同情。有一年春节,他在自己门上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披:南北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产生于明代专制社会信仰危机、道德缺失、人欲泛滥、官场腐败的社会现实,他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为拯救社会的良方,形成了其廉政思想的基础,并通过自己"为官治吏"的身体力行实践了廉政建设。王阳明廉政思想的出发点是"亲民",即为官必须按圣贤之道"修己以安百姓";廉政思想的核心是"修心",即"致良知",通过做"去蔽"工夫,去掉私欲,唤起良知,变换气质;廉政思想的原则是"知行合一",以行动来彰显良知,将"知"与"行"统合到良知的世界,实现内圣外王。  相似文献   

11.
<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年第4上期"异响争鸣"栏目刊发了金文连老师的<不能再以陶渊明诗文误导学生>(以下简称金文)一文,该文认为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以及<归去来兮辞>给学生传达了不良的信息,陶渊明其实是一个"官不官"、"民不民"、"人不人"的人物,是古代隐士的典型,语文教学界"长期以来以正面肯定陶渊明的品行及诗文来熏陶学生有误人子弟之嫌".笔者以为,这未免有点标新立异、言过其实了.  相似文献   

12.
唐传奇作者之"史才"不等同于历史学意义上的史学才能,却又与史学联系密切。从唐代史官制度与文学之关系的角度来考察,小说家"史才"当从"假小说以寄笔端"中求取,其实质包孕史学传承、历史意识生成、历史笔法借鉴等涵义。  相似文献   

13.
《管晏列传》在《史记》七十列传中的位置安排及材料取舍,体现了管仲、晏婴在司马迁心中的典范意义,从中可见司马迁进步的义利观。管仲、晏婴不死君难,弃个人小义而逐国家百姓之大"利",以国富民强为己任,重视物质基础、造福百姓、强大国家的行为,义于名而利于实,是司马迁心中"义"与"利"相融合的理想境界,也是后人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李贽的一生,是尚"侠"的一生.李贽的侠,是为国为民的侠.他终身以"异端"示人,只因有着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自古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同一侠耳.他以国家为根本尺度来评判人才、女色;以百姓为标准来评判豪侠与英雄,而不世俗地单以成败论之;以识见高低来评判"侠"之大小;他一反常规,认为豪侠也应讲"利","侠"越大,"利"就应越多,从而发挥其本应有的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来,某省书法家协会对外公布了"一张会员作品润格表",表中按"省书协会员"、"省书协理事"、"省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会员"、"省书协主席和中国书协理事"5个等级的"官阶"来分级论价.如会员作品的价格是:300元至500元每平方尺;书协主席的是:2000元至3000元每平方尺……将书画润格广而告之不足为奇,"按官论价"则是千古奇闻!  相似文献   

16.
妙喻讽贪官     
晚唐诗人曹邺。写有一首《官仓鼠》。诗云: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是唐代仅次于李白、杜甫的伟大诗人,其文学遗产之丰厚高居唐人之冠,其思想儒、释、道杂糅。儒家倡导"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对于白居易来说,"兼济天下"始终是其为人、为官、为学的根基。诚然,不可否认,在不同时期白居易,"兼济"思想虽有过起伏变化,但终其一生,"兼济"思想始终是其人生的底色。因此他能够成为中唐时期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相似文献   

18.
《老子》一书蕴含了丰富的战争军事思想。老子对战争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战争是"不祥之器",根源于统治者的贪欲,会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害,违背"无为"之道。但当战争不可避免时,应遵循征战之"道",要秉持"慈爱之心"、"贵柔戒刚",取胜之后也要做到"生而不美"。同时,《老子》中对为将之"道"也进行了深刻论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贯彻征战之"道"。"无为不争"涵盖了老子对将帅武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不争、不武、不怒、不骄等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甘肃教育》2009,(20):33-33
“做官”是许许多多读书人的梦想.“官”对于农业社会的老百姓而言,可以改天换地、救人于死难,因此,“官”对百姓的威慑,百姓对“官”的惶恐.大家应该可以想象。中国有句俗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骗子们也深谙个中滋味,纷纷着轻裘、跨肥马,打扮成官员模样,公然行骗,骗小官、骗百姓,居然也能屡屡得手。  相似文献   

20.
久之,伏日②,诏赐从官肉。大官丞日晏不来③,朔独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曰:"伏日当蚤归④,请受赐。"即怀肉去。大官奏之。朔入,上曰:"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谢⑤。上曰:"先生起自责也。"朔再拜曰:"朔来⑥!朔来!受赐不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