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人袁枚诗云:“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是绝妙词。”只要做教育的有心人,看似平常的夕阳芳草都能赋之以新意。于永正老师便是这样一位有心人。最近他在徐州市解放路小学上了一节六年级作文指导课.便是一次化“寻常”为“绝妙”的典范。现撷取几个镜头,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清代文学家袁枚曾写过一首诗,专谈诗的创造诀窍:“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 写诗需要灵感,发明创造也需要灵感。每当灵感出现,人们便可“心有灵犀一点通”。建筑师伊罗·萨里受美国环球航空公司委托,在纽约肯尼迪机场设  相似文献   

3.
袁枚的《随园诗话》中有这么一句诗:"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皆为绝妙词。"最近,在观摩了特级教师孙双金在福州上的《走近李白》一课后,我真是深有体会。在这课堂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几个故事。说起这故  相似文献   

4.
石莉 《中文自修》2012,(10):22-25
记叙文是一切写作之本,所以,高一年级的学生仍然需要写记叙文——复杂记叙文。写什么?怎么写?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写文章首先要有"活生生的一腔积蓄",古人所谓"眼处心生句自神"。边走边看,一道道风景线天天不一样:学校周边的环境,行迹匆匆的路人,小区的黑板报,学校的画廊……只要留心,"无一事不可入诗",无一人没有特点。袁枚所谓"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至于怎么写?鲁迅先生说过,不要相信小说作法一类的书,凡有定评的作品就告诉你怎样写。所以有时候读读范文要比讲"怎样写好文章"更有用。  相似文献   

5.
写作需要灵感,“但肯寻常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便是对此真实的刻画.数学论文写作当然也是如此.有不少教师曾痛下决心:“等到‘赋闲’之时(如寒暑假期)集中精力打造一篇佳作”,但最后似乎都难逃“心无灵犀点不通”“搜索枯肠而不得一句”的结局.  相似文献   

6.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颐都作绝妙词。诗人以我观物,产生非陈诗何以展其意,非长歌何以骋其情的创作冲动,体物寓情,缘物寄意,将内情与外  相似文献   

7.
<正>野色范仲淹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赏析"野色"泛指郊野的景色。李白诗"芳草换野色"、杜甫诗"竹风连野色"中的"野色",都可以这样理解。然而,范仲淹这首诗里的"野色",却别有所指,指一种具体的东西。这东西,非烟非雾,可开可  相似文献   

8.
在程朱理学作为官方学术思想的时代,袁枚却沿着清初至乾隆以来性情论重"情"反"理"的倾向树立了"诗本性情"的诗学观念,并以此对孔子《诗》说进行了批评与改造,表现出一定的反理学色彩。袁枚摒弃了孔子诗学强调的教化作用,以"诗言情"而反"思无邪",唯性情"真"而反"郑声淫",抑《雅》《颂》而扬《国风》,重情诗而立艳体。他将"兴观群怨"解释为以感发真性情为首要目的的审美功能,把"温柔敦厚"阐释成以表现真性情为前提的含蓄诗风,以《诗经》为典范倡导诗歌的唯情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儒家诗学的政教精神和伦理主义,促使诗歌从言志载道走向世俗人生。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送别诗特别是唐宋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如:长亭、短亭,阳关、古道,北梁、南浦,芳草、杨柳,明月、夕阳,青灯、美酒等。这里我们想拈出最有代表性的意象,结合诗歌来加以分析。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描写得最多,也是最优美动人、情意缠绵的一个意象。  相似文献   

10.
郭进中 《考试周刊》2012,(26):28-28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是中国文学中经久不衰的创作母题。送别诗借助于意象的高度情思化,使得其情感含量大大增加,艺术感染力明显增强,具有超时空的审美价值。在古代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长亭、短亭、阳关、古道、北梁、南浦、芳草、杨柳、夕阳、青灯、美酒等。  相似文献   

11.
自拙编《袁枚全集》问世后,学界不断有袁枚集外诗文发现。笔者除了发现袁枚《乾隆庚午、辛未、壬申手稿》、手抄稿《记游册》外,亦发现了一些袁枚零散集外诗文,并陆续公布过。兹再公布一组袁枚集外诗,以弥补《袁枚全集》的不足,并作为笔者正在编校的《袁枚全集新编》的部分增添内容征求读者意见,以推动袁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颐都作绝妙词。”诗人“以我观物”,产生“非陈诗何以展其意,非长歌何以骋其情”的创作冲动,体物寓情,缘物寄意,将内情与外物、心声与天籁加以融合谐和,便产生了熔铸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咏物诗。咏物诗首要形似,而尤贵神似。下面谈谈古典咏物诗神似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3.
自拙编《袁枚全集》问世后,学界不断有袁枚集外诗文发现.笔者除了发现袁枚《乾隆庚午、辛未、壬申手稿》、手抄稿《记游册》等重要文献外,亦发现了一些袁枚零散集外诗文,并陆续公布过若干.兹再集中公布袁枚集外诗51首,并略加考释,以推动袁枚研究的发展.这些集外诗可以增加我们对袁枚隐居生活与人际交往的了解,加深对袁枚思想的认识,并体会其独特的诗歌艺术魅力,是十分可贵的资料,弥足珍视.  相似文献   

14.
雷建平 《高中生》2008,(1):64-65
犀牛角在古代被视为灵异之物,因为它的中央有一道贯通上下的白线,李商隐有感而发,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以此比喻相爱双方心灵的契合与感应。"比喻"也可以说是一篇文章中的"灵犀",我  相似文献   

15.
曾为清代诗坛宗仰达五十年之久的袁枚,固然以其诗作及诗论著称于世,然尤其难能可贵的,还在于他是个善于教人作诗的有心人。请看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的一段话: 霞裳(袁枚门生——笔者注)初见余时,呈诗十余首。余不忍拂其意,尽粘壁上。渠(指霞裳)亦色喜。遂同游天台,一路唱和,恰无一言及其前所呈诗也。往反两月,霞裳归家,急奔园中,取壁上诗,撕毁摧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性灵"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标准,也是袁枚美学思想的核心。实际上一部《随园诗话》还有一个"清"字被袁枚屡屡提及,见诸《随园诗话》及其《补遗》始终,并可细分为清妙、清绝、清老等21类,其使用频率、界定之细是高于"性灵"的,这表明"清"既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又一个标准,又是袁枚诗歌美学思想一个核心点。"清"是把握和理解《随园诗话》意旨、袁枚诗歌美学思想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是绝妙词。”由于楝籽是人类的朋友——喜鹊的馈赠,由于有了“我”的精心呵护,一棵极平常,极普通的苦楝树也似乎通了人性。《我的苦楝树》以独特的视角、精练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一棵苦楝树的成长与抗争的历程。在作者的笔下,这是一株倔强挺拔、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树。  相似文献   

18.
寒山绰号"诗僧",其诗不羁格律、内容多样,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支奇葩。他的七首诗歌中引入了"狗"这一动物意象,或是借以阐述佛经禅理,或是以其讽刺世态炎凉,或是用来抒发政治思想,均有其独特寓意。  相似文献   

19.
物候就是谈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特殊成就的。唐白居易(乐天)15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古原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四句五言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  相似文献   

20.
葫芦诗是一种戏称,乃"照葫芦画瓢"之意,是指按前人诗作的格式作部分词句上的改动后,赋予诗作以新的内容的诗体。这种诗表面上看是"拟古",实际上是"旧瓶装新酒",别有一番趣味。唐朝诗人贺知章写有《回乡偶书》:"少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