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军事信息人才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素质既是信息时代主体的基础素质,也是信息时代人才的第一素质,更是军事信息人才的核心素质。军事信息人才的信息素质集中体现在信息科学知识、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时代意识、信息哲学思想和信息思维方法等方面。培养军事信息人才的信息素质,一要转变观念,树立“信息素质制胜”观;二要突出特色,优化军事教育课程体系;三要强化训练,创新军事信息人才培养模式;四要比较借鉴,探索信息人才培养方法;五要加快步伐,推进中国军队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最近召开的全军院校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落实院校优先发展战略,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院校全面建设的首位。新时期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担负起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的神圣使命,培养政治合格、全面过硬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就必须在内容和方法上锐意创新。一、着眼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容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是军校建设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高素质军事人才,是指在思想政治、军事专业、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等…  相似文献   

3.
知识军事时代 ,军事院校创新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问题 ,就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本文仅就专科教育层次在落实培养学员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这个创新教育的核心问题上 ,谈点儿粗浅的认识与做法。  一、专科教育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障碍1 .认为“创新  相似文献   

4.
顾向锋 《考试周刊》2011,(46):161-161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目标的实现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因而思想政治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的课程资源观、学生观、教师观,建立教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5.
魏玮 《成才之路》2024,(9):37-40
以“课程思政”理念引领的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不仅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也是对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遵循。文章分析高校军事理论课与“课程思政”的关系,探讨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指出“课程思政”引领下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要做好五个方面:要强化“课程思政”引领作用,加强军事理论课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凸显军事理论课的育人价值;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增强军事理论课程的育人效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其“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培养政治过硬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创新人才在我国已经完成了政策转向,但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社会人才理念和教育教学实践惯性等因素的影响,理念的陈旧和落后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些教育实践行为,创新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基于此,仍应首先在理念上进行更新和转变,树立个性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目的观;充满活力、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制度观;适应创新人才差异发展的教育教学实施观;基础性、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相结合的课程结构观;多元化、发展性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观。  相似文献   

7.
江主席指出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也是军队进步的灵魂。一支没有创新的军队 ,难以立于不败之地。”因此 ,“军队院校要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为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军要赢得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胜利 ,培养创新军事人才更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试从创新军事人才的特征、培养创新军事人才的意义及创新军事人才的培养途径作些探讨。一、创新军事人才的实质和基本特征创新是一个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简称 ,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 ,是一个人智能发展的高级表现。从以上对创新实质的分析 ,我们可以大致把握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军校政治理论课的整合进行了分析,认为应用信息技术是军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必然选择,这一应用的有益探索和基本经验是:优化组合,注重综合应用;实现交融,深化重点难点;增强互动,不断提高水平。坚持不懈地在军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就能为实现打得赢、不变质的光荣使命,为培养更多政治合格的新型军事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认真学习领会江主席“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军校政治理论教育的重中之重 ,增强政治理论教学的现实性 ,针对性 ,造就高素质军事人才 ,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不断改革创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就创新政治理论教学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劳动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劳动观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政治上,强调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在经济上,强调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军事上,强调人民军队既是战斗队,又是生产队;在教育上,强调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毛泽东劳动观的产生有特定的时空背景,其劳动观是沿着由教育到军事,再到经济与政治的思想轨迹发展的.探讨毛泽东的劳动观,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