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3月,美国高中生的诺贝尔奖“英特尔科学奖”(Intel Science Talent Search)公布了本年度的获奖名单。10位美国高中生不仅获得最高10万美元的奖金.还应邀走进白宫享受总统接见的殊荣。“英特尔科学奖”是美国历史最悠久,也最具权威的高中生科学竞赛奖项,前身是始于1942年的“西屋科学奖”。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2.
卡文迪许实验室与诺贝尔奖获得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科学奖,近百年来全世界先后有400多位科学家获此殊荣,而始建于1871年的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更是以其先后有25位科学家荣获诺贝尔科学奖,形成一个奇特的诺贝尔科学奖“人才链”,创下了一个科研组织培养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奖人数最多的“团体世界纪录”和一个科学家培养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人数最多的“个人世界纪录”,被誉为诺贝尔科学奖的“孵化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卡文迪许实验室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法宝”,对于我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一、有…  相似文献   

3.
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奖颁给了X光的发现者伦琴。从此,诺贝尔科学奖所奖励的原创性创新科技,对整个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都起到了重大作用。100年来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奖名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20世纪科学发展历程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中学教育》2006,(11):24-24
1983年和2006年诺贝尔科学奖两度被美国包揽,为什么诺贝尔奖如此青睐美国科学家?回答这个问题恐怕难以全面,但美国教育的一些做法值得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2006年诺贝尔科学奖被美国科学家包揽为引子,结合作者在美国著名大学的考察经历,介绍了美国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教育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  相似文献   

6.
小资料     
诺贝尔奖知多少到1997年底,共有669人获诺贝尔奖,其中获诺贝尔科学奖的447人,获科学奖的美国最多,为191位,其次为英国、德国、法国。发展中国家获奖的,阿根廷为2人,印度为1人,巴基斯坦也有人登上领奖台。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表明在诺贝尔科学奖颁授的100年间,基础研究成果、交叉学科成果容易获奖,名师的徒弟容易获奖,非功利性研究容易获奖。指出要使中国本土科学家早日摘取诺贝尔科学奖桂冠,国家必须重视基础研究,必须改革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培养受过完整教育的通才人物和造就国际级科学大师,必须给科学家以研究的自由和空间,坚决摒弃急功近利行为。  相似文献   

8.
诺贝尔科学奖在每年的10月份陆续揭晓,12月10日正式颁奖。毋庸置疑,诺贝尔科学奖代表了世界学术殿堂的最高水平。诺贝尔科学奖设立100多年来,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榜上有名。中国有13亿人口,居世界第一,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至今中国本土科学家仍没有一位榜上有名,这一事实也导致中国民众有很强的"诺贝尔情结"。诺贝尔科学奖反映出的是一个国家的科学综合实力,科技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就是一个铁证。每年的此时此刻,关于中国距离诺贝尔科学奖究竟有多远之类的话题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热点,许多科学家也在探讨中国获奖的可能性、已具备的条件和某些方面的劣势。就此问题,本刊编辑部特约了王绶琯院士的《诺贝尔科学奖离我们有多近?》一文,王院士从分析青年天文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过程入手,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回答了中国人距离诺贝尔科学奖远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科学奖在每年的10月份陆续揭晓,12月10日正式颁奖.毋庸置疑,诺贝尔科学奖代表了世界学术殿堂的最高水平.诺贝尔科学奖设立100多年来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榜上有名.中国有13亿人口,居世界第一,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至今中国本土科学家仍没有一位榜上有名,这一事实也导致中国民众有很强的"诺贝尔情结".诺贝尔科学奖反映出的是一个国家的科学综合实力,科技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就是一个铁证.每年的此时此刻,关于中国距离诺贝尔科学奖究竟有多远之类的话题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热点,许多科学家也在探讨中国获奖的可能性、已具备的条件和某些方面的劣势.就此问题,本刊编辑部特约了王绶琯院士的《诺贝尔科学奖离我们有多近?》一文,王院士从分析青年天文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过程入手,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回答了中国人距离诺贝尔科学奖远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每年世界科学研究成果的鉴定上 ,诺贝尔奖无疑是其中最具权威的一项。在这个奖项设立的百年历史中 ,美国人获奖的比例越来越高 ,2 0 0 0年的各项诺贝尔科学奖几乎被美国人全部囊括。而我们 ,占世界1 /5的中国人却很少染指诺贝尔科学奖 !这个巨大的落差 ,让我们不得不思考 :是中国人比美国人愚笨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同样在每年的世界奥林匹克中学生学科竞赛中 ,中国学生屡获个人和团体金牌 ,多次把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学生打败 ,这至少证明了一点 :中国人不笨而且聪明 !然而 ,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上 ,中国人的成就和美国人比起来差距…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美国高中生的诺贝尔奖“英特尔科学奖”公布了本年度的获奖名单。10位美国高中生不仅获得最高10万美元的奖金,还应邀走进白宫接受总统的接见。“英特尔科学奖”是美国历史最悠久也最具权威的高中生科学竞赛奖项,有“小诺贝尔奖”之称。获得第一名的学生研究的是数学问题,评审委员会给他的评语是“从该角度探讨这一问题尚属首次”;第二名所发现的分子对治疗老年痴呆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有深刻影响;第三名因对新型材料碳纳米管的研究而获奖,同时这项研究已经获得5项专利……  相似文献   

12.
2006年诺贝尔奖评选活动于10月2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拉开帷幕, 在随后的10多天时间里, 各个奖项相继揭晓。今年的诺贝尔科学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 又全部被美国人收入囊中。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的父亲47年前就是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至此,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共有6对父子、4对夫妻以及1对兄弟先后获得过该奖。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06年的颁奖仪式将于12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美国好莱坞著名女星莎朗·斯通将担任颁奖晚会盛典的嘉宾主持。12月10日是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每年的诺贝尔颁奖仪式都安排在这天举行。  相似文献   

13.
在诺贝尔奖走过的百年历程中,女性 得主虽然只占获奖人数的5%左右,但对 于人类的历史来说,却具有重要的划时代 意义。 在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中,居里夫 人是突出的一位,1903年和1911年,由  相似文献   

14.
本刊1996年7—8期《高中物理教材中诺贝尔奖获得者简介》一文,介绍了12位获奖的物理学家,经整理教材中尚有8位物理学家.1位化学家获诺贝尔科学奖.现将他们的生平及主要贡献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00多年来诺贝尔科学奖数据的统计分析,展现了大学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对科学的贡献:其一,获奖者多为大学教授;其二,获奖者出自全球251所大学;其三,世界一流大学是诺贝尔科学奖的摇篮。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诺贝尔科学奖的内涵"以及"为什么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作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00多年来诺贝尔科学奖数据的统计分析,展现了大学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对科学的贡献:其一,获奖者多为大学教授;其二,获奖者出自全球251所大学;其三,世界一流大学是诺贝尔科学奖的摇篮.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诺贝尔科学奖的内涵"以及"为什么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作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自1901年颁发诺贝尔奖以来,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或医学奖已成为全世界1600多种科学奖中的最高奖赏。1诺贝尔科学奖的评选过程根据诺贝尔的遗嘱,物理学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评审,生理或医学奖由卡罗琳斯卡研究所负责评审。这两家科学研机构分别建立了评审  相似文献   

18.
在诺贝尔科学奖109年的历史上,中国本土科学家一直处于无人折桂的尴尬境地.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什么至今无人问鼎诺贝尔科学奖?中国距离诺贝尔科学奖还有多远?这是继"李约瑟难题"之后摆在国人面前的又一个世纪难题,人们把它称为"后李约瑟难题",也有人称之为"零诺贝尔奖现象".我国"零诺贝尔奖现象"是诸多原因所致,其中教育是一个主要因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分析,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应试教育难辞其咎.要实现诺贝尔科学奖零的突破,必须彻底改革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19.
以诺贝尔科学奖为标志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主要来自于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大学无缘诺贝尔科学奖原因很多,其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科研、师资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切切实实地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才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亲吻”诺贝尔科学奖,否则,就不会筑起通往诺贝尔科学奖的“通天塔”。  相似文献   

20.
自1901年以来,美国科学家总共获得了228个诺贝尔奖,遥遥领先于位于第二的英国(75个)和第三的德国(65个)。2007年,美国科学家更是以问鼎所有诺贝尔科学奖的骄人成绩而再次受到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