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大胆奇特的想象,为我们铺开了一幅天姥奇梦的画卷。一、色彩之奇。天姥之梦的梦境,主色是明朗的,而梦境中闪耀的是缤纷的色彩。这里有荡漾的“渌水”,彩霞托出的红色?“海日”,多色的山花,青色的长天,水面的淡淡薄雾,飘曳的七色霓衣,耀  相似文献   

2.
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这样几句;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编者就其中的“云之君”作注云:“云里的神仙”。我以为这个注释大可商榷。所谓“云之君”者,即“云神”也,主云之神之谓也。很显然,“云之君”与“云里的神仙”是两个大小不一的概念。如果“云之  相似文献   

3.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有“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之句。“云霞明灭”一直被注释为“云霞忽明忽暗”。译文也不外“越地的人谈到天姥大山,在云霞掩映下也许可以一览”(中专语文《教学参考书》);“吴越的人说到天姥山,在那忽明忽暗的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甘肃人民出版社《中学文言文译析注译》)  相似文献   

4.
“摧眉”解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对其中“摧周折腰”一语,中学课本与诸多专著均释为“低头弯腰”。笔者亦以为然。问题在于“摧眉”为什么释为“低头”呢?  相似文献   

5.
《特区教育》2013,(12):18-19
号称“诗仙”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相似文献   

6.
自“庄生晓梦迷蝴蝶”肇始,以浪漫主义手法来描写梦幻的文学作品,不绝如缕,源远流长。在数不胜数的“梦幻”作品中,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堪称扛鼎之作,被选入多种教材。如何把握其主题,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试图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主题作一剖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又题《别东鲁诸公》。天宝三年(744)李白遭权贵谗毁,被赐金放还,开始再次漫游。他离鲁南游吴越,临行时留此诗向朋友们表白心情。《梦游天姥吟留别》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思想内涵,问世以来,对其主题的探讨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传统观点把梦境当做李白追求的无限…  相似文献   

7.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句,课本为“赤城”注云:“赤城,……山名,在现在浙江省天台县北部。”笔者对此曾深信不疑。近读杂书,忽发疑问:“赤城”到底指何处?据手头零星资料,我觉得,指四川青城山似乎更可能一些。理由如次:一、四川青城山亦名赤城山。唐杜光庭《青城山记》(《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二)引《玉匮经》云:“(青城山)一名赤城山。”其所以称为  相似文献   

8.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究竟是写什么的呢?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先让我们列举研究者们的不同意见,并简要地加以评论。《唐诗三百首》的补注者清人陈婉俊对这首诗总共加了五条批语。在“海客谈瀛洲”一句旁,批曰:“先作陪”。在“天姥连天向天横”一句旁,批曰:“叙天姥”。在“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旁,批曰:“入梦游”。在“千岩万壑路不定”等三句旁,批曰:“恍惚迷离,纯是梦境,与实写游山景态者迥别。”  相似文献   

9.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名作之一 ,这首诗不管是主人公的内在精神还是艺术表现手法 ,都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前人说这首诗“以气为主 ,以自然为宗 ,以俊逸高畅为贵 ,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这种评价应该说是比较中肯的。我认为这首诗之所以吸引人 ,除了丰富奇妙的想象和卓然不群的诗人形象外 ,还在于它给人的朦胧美感。《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朦胧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结构的朦胧美。这首诗以写梦为主体 ,以月为引子。月是自然的朦胧美 ,梦是人世的朦胧美。梦是跳跃的 ,所以诗人一梦之间 ,时间由晚上到清晨 ,又忽…  相似文献   

10.
张兴东 《语文知识》2003,(11):41-42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有句:“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古今论者都说这是对天姥山地势高峻的描写,其实这种说法尚可商讨。王维《出塞作》:“白草连天野火烧。”白居易《李白墓》:“绕田无垠草连天。”很显然,这两句诗中的“连天”并非写草长得很高,几乎触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纯然的记梦诗,绝无想象或虚构的成分。又有人说:《梦游天姥吟留别》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比较客观。“诗言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所以说《梦游天姥吟留别》乃一首纯然的记梦诗,是不确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梦》的主题脉络的传统看法是:诗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和对光明世界的追求,有建功立业的一面;但同时又宣扬了寻仙访道及时行乐的思想;认为诗在艺术上是成功的,但其消极的人生态度应受到批判。《梦》以浪漫主义手法着力描绘天姥幻境。《梦》可分为梦前、梦中、梦醒三个部份。从开头至“对此欲倒东南倾”是梦前部份。海客谈的瀛州,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山,虚无飘渺实在难以寻觅,说明李白对寻仙访道已不感兴趣了。越入讲的天姥山却是实在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是一个极高的境界,“四万八平丈”的天台山对此也要“东南倾”了。诗人由梦前向梦境过渡。天姥山“云霞明灭”,诗人自然地“因之梦吴  相似文献   

13.
在先秦典籍中 ,“天、帝、王、后”是一组表示君主名号的词。《尔雅·释诂》 :“天、帝、王、后 ,君也”。君是君主 ,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一般以为 ,《释诂》篇都解释字 (词 )的本义。那么 ,君是“天、帝、王、后”的本义吗 ?它们是如何用来表示君主的呢 ?天 :在甲骨文中主要有 ,这样几种形态 ,字形象一个站立的人形而特别突出人的头 ,因此我们认为天的本义是人的头 ,按许慎“六书”分析 ,该字应属于指事字。《说文解字》 :“天 ,颠也 ,至高无上 ,从一大”。许慎释天 ,他只看到秦汉时期的小篆字形 ,天作 ,而没有看到早期的甲…  相似文献   

14.
统编教材高中第三册选用了诗人李白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一句,课本注:“青冥:天空”。此实欠妥,从全句分析“冥青”如释为“天空”,而“天空”如何“浩荡”?“浩荡”形容“天空”总感不确切。又“不见底”“底”者,下层之物也,向空中看,“底”从何来?  相似文献   

15.
李白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代表作家 ,尤善于古体诗的创作。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其古诗的代表作。唐玄宗天宝三年 (744年 ) ,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 ,被放出京。第二年 ,他将由东鲁 (现在山东 )南游吴越 ,故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天姥山的诗 ,留给在东鲁的朋友 ,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但这又不仅仅是一首赠别诗。清人陈沅 :“题曰留别 ,寄去国离都之思 ,非徒酬赠握手之作。”(《诗比兴笺》)诗人在这里是托梦游天姥山以寄意 ,表达了对权贵的无比蔑视和对自由生活的热烈追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也不仅是其古诗…  相似文献   

16.
姥爷≠老爷     
《作家文摘》第145期《侯跃文“出山”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不过,他也是个苦根娃,是被他姥爷抱来的。他姥爷唱戏,孩子也从小学戏。”其中“姥爷”的“姥”字错了。可能有人认为“lǎo·lao”,写作“姥姥(也作老老)”,那么,“老爷”,也应该写作“姥爷”。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7.
1.“殷岩泉”的“岩”不是“岩石”《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课本注为:“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岩”显然被理解为“岩石”了。实则不然,此处的“岩”指高崖,“岩泉”即“高崖飞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就把“岩”的第一项确定为“高峻的山崖”。现代汉语中的“岩石”一词,文言文中多用“石”来表示。“有大石侧立千尺。”(《石钟山记》)“迷花倚石忽已暝。”(《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是。再有本文中“千岩万转路不定”的“岩”,也不是指“岩石”。在同一篇文…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的思想倾向究竟是什么?有的同志说:欧阳修的学术思想实践,是始终继承了王(充)、吕(才)等反谶纬神道说教的斗争传统,其反谶纬的思想基础是他对自然现象变化的物质性认识。他把天认为是无意志精神,而自有其运动规律的物质实体,从而认为一切自然现象变化乃是属于物质的流变。这样的评价,我认为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欧阳修的思想中包涵有一些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因素。例如,“夫日中则昃,盛衰必复”(《新五代史·司天考》);“吉凶在人不在物”(《居士集》卷九,《鬼车》);他论述了天,日、月、五星运行的法则,“动而不劳,运而不已,自古以来,未尝一刻息也”,“夫四者(按指天、日、月、五星),所相须而成昼夜四时寒暑也”(《居士集》卷十五,《杂说三首》);  相似文献   

19.
对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中梦游仙境的理解,教参认为仙境是诗人理想,我对此却不敢苟同。我认为这首诗是作者长安梦想破灭后对现实和自我的告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长安之行之前,李白一直怀着美好的政治理想。可是他来到长安之后,玄宗只把他看做词臣,供奉翰林,并不重用,加之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得罪了玄宗最宠信的高力士和杨贵妃,这其实预示着他的仕途之门就此关闭。744年,玄宗将其赐金放还,他在《行路难》中写道:“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可见他当时内心是何等的凄苦与无助,何等的苦闷与彷徨,《梦游天姥吟…  相似文献   

20.
《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中的“向天横”,多年来高中课本一直注解为“遮断天空。横,遮断”。看似可通,但再读细思,觉得欠妥:“向”漏注,直译不通。问题何在?经认真查阅,问题就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