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程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历程,主要包括对传统教育的超越阶段、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探索阶段、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建设阶段。透过高等教育的嬗变可清晰地窥见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同时展望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它给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以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第二次转型与高等教育秩序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要求高等教育秩序发生相应变革。在以GDP增长主义为导向的中国社会第一次转型中,我国高等教育秩序面临失序之困局,其表征为高等教育价值失落,高等教育结构失衡,高等教育制度失范。中国社会已开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的第二次转型,应重树高等教育价值、重整高等教育结构、重建高等教育制度,并以此重建高等教育秩序。  相似文献   

3.
科举革废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进程是以废除科举制度为突破口 ,由此推动高等教育数量规模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式高等教育体系的最终确立。受科举考试改革迟缓的制约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在招生入学、教学过程、毕业考试等环节上表现出过渡性特征。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创立阶段 ,外来性占主导地位 ,随着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近一步发展 ,新式高等教育制度渐趋本地化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 ,几乎从学习苏联模式开始。本文以历史法、文献法、调查和专家访谈、比较研究与安全分析为主要方法 ,以近代俄罗斯和苏联高等教育发展及其模式的形成、中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学苏”、十七年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及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为主线 ,以中国高等教育与苏联模式的关系为中心而展开研究。全文包括五章及“结语”,除篇首即第一章“绪论”和篇尾“结语”外 ,其余四章从逻辑内涵上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的内涵是“历史源头”,为第二章。第二章首先考察近代俄罗斯高等教育 ,它是苏联高教体系及其模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基于党的全面领导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基于国家需求导向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基于“人民至上”立场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构建、基于共同富裕思想的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是“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特征。高等教育学者需要秉持学科独特的立场,解释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现代化现象,探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构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模式和学说。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已具备“中国式”基本样态,仍需强化“中国式”基本遵循,更需注重“中国式”使命担当。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宜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科学研究规律,以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人民群众的期待为导向,循序渐进地开展创新与改革,更加重视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及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和重要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给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并认真面对,以保证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是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高等教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卓有成效,但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创新能力不高、高层次人才引育困难、对外开放度不够、投入不足等问题。以中西部高等教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区域发展;以“双一流”建设高校引领带动高等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中印高等教育的投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发展情况的对比以及高等教育的公共投资和非公共投资方面的比较分析,表明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良好,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对于基础教育严重不足;印度在基础教育十分欠缺的情况下,仍极力发展高等教育,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中国的高等教育与印度的高等教育差别较大,中国高校扩招的前景是乐观的,不必以印度高等教育的失策来束缚中国高等教育扩招的步伐,但也不应盲目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卓宝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开拓者,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推动者,她以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的双重身份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建设之中。她的高等教育思想,特别是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的理念、人才培养的理念,在新时代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李卓宝高等教育思想的内在理路,首先是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并深植于清华大学教育实践沃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的阶段,社会各界对教育质量也产生了担忧。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对高等教育进行评价以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英美两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进行探讨,分析中国现今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特点,以对中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指引下,要深刻领悟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引领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该文从政治、经济、育人三个维度探索驱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新发展的深层逻辑。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应在逻辑框架引导的基础上,秉承举旗定向、抓好服务、聚焦育才、扎根中国、融通世界的实践要旨,以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全面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郭秉文"四个结合"的高等教育改革观强调的是适应与平衡,有其内在的思想逻辑。他以洞明世界之潮流、符合世界发展趋势为视野,以倡导国民之文化、适应国家社会需要为目的,以平衡协进、借鉴融合为方法,审视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深刻认识到中国教育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中国教育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明确提出自下而上的学术自主的改革主张,希望中国大学担负起发展文化的责任,提高中国大学在世界教育中的地位,并积极投身改革实践,对当时中国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一次有机融合与成功改造,形成具有独特性且比较系统的高等教育改革理论。郭秉文"四个结合"的高等教育改革观对于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高校教师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在向各国开放教育市场的同时,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创新和发展的机遇。因此要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高校教师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从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书讯     
《制度变迁中的权力博弈-以转型期中国高等教育制度为研究重点》本书以制度变迁理论和博弈论为研究工具,在扼要分析中国历代高等教育制度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独创的权力博弈模型和权力量化手段,对转型期中国内地高等教育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考察韩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揭示出韩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体制为保障、以社会办学力量为主要动力等特征。韩国与中国具有许多相似的文化背景,该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观念基础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中国高等教育跨过大众化门槛之后的发展战略,提出以国民“全球就业能力”(跨国就业、跨文化就业)为核心的“新国家生存空间”理论,以此作为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观念基础,建议采取以“政府逐步退出教育活动的微观领域”的“教育民营战略”和“全面开放国内高等教育市场,共享全球高等教育资源”的“全球化战略”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教育是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为中国发展及中国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8.
田正平 《教师》2013,(11):F0002-F0002
本书以专题的形式,深入地论述了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事关全局的诸多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展开,事业恢宏,史料翔实,论证深入,创建迭出。其在大量收集、发掘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从高等教育财政制度变迁、高等学校薪酬制度演进、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变革三个维度,考察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财政运作的理论和实践,不仅开拓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研究的新领域,丰富了教育史的学科建设,而且对于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走好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新道路,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责任重大。高等教育体系要加强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适当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主动融入区域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反思与建构》一书从文化学的视角,运用哲学反思与建构的研究范式诊断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性问题,并对教育本质进行了重新界定,突出了人的主体性价值。以“文化、教育与人”的分析框架构建了高等教育现代性的理论体系,为高等教育现代化进行了价值定位,揭示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确定,高等教育发展只有走向人本与和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文化创新推进中国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