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突出当代意识、学理意识和精品意识,倡导学术著作大众化,大众图书学术化2010年《中国图书评论》在保持原有学术水准和阅读品味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书评的群众性、可读性,更加贴近现实、贴近读者,引导大众阅读,加大信息量,及时介绍各出版社出版的新书,评论新出版的优秀图书,对读书界、  相似文献   

4.
图书评论是监督和提高出版物质量的重要武器。开展图书评论,对于促进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和推动学术科学的进行,将起着无比巨大的作用。近几年来,社会主义的出版事业有很大的发展。现在图书出版的品种,比1978年增加了三倍。无论是在社会科学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方面,出版物的品种都比较丰富,特别是有份量的著作,也日益增多。图书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我国科学文化的繁荣,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反映了我  相似文献   

5.
6.
作为国内四大书评刊物之一的《中国图书评论》我每期必看,尤其是“秉笔直书”这个栏目更能引起极大关注和兴趣。开展图书评论,就意味着既有对好书的褒奖,又有对坏书的鞭挞。从实际情况来说,撰写、发表批评性图书评论文章难度更大一些。贵刊在1990年1到6期中,该栏目就发表了批评性文章34篇,被批评的图书达28种之多,这在众多刊物中,堪属独树一帜,其勇气  相似文献   

7.
8.
(依次为作者、篇名、期数/页码) A [法〕Atonine郭宏安译〔美」安乐哲程巍Comp砚护on撰自由的现代派—《反现代派》导言通变:一条开辟中西方比较哲学新方向的道路崔日明/李“方姚卒不之踏”案的大政治与小政治—兼答郭德茂先生2/85墙或塔: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梦12/31兵中国会面l冶  相似文献   

9.
人文·文化1.《我想重新解释历史——吴思访谈录》,吴思,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2.《朱镕基讲话实录》,朱镕基,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3.《胡同味道》,刘一达,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8月4.《这些人,那些事》,吴念真,译林出版社,2011年9月  相似文献   

10.
也许由于职业的原因,工作的需要,我喜欢读《中国图书评论》。每到一期,必先睹为快,不花很多时间,浏览一遍,既可了解全国出版界的动态和优劣图书的信息,增强我馆藏书的质量。我是搞图书馆工作的,每年在审订订购下年杂志时《中国图书评论》是必订的,即使经费再紧缺,也不能砍掉。笔者认为《中国图书评论》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栏目清晰,文章短小精悍,一事一议,一书一评,使人爱看。栏目基本上分卷首语、疑误求正、名家推荐、评书录、秉笔直书、图  相似文献   

11.
12.
人文·文化1.《出版史话》,刘俐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8月2.《风景与认同:英国民族与阶级地理》,[美]温迪·J·达比著,张箭飞、赵红英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1月3.《春尽江南》,格非,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8月4.《治史三书》,严耕望,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5.《大中东行纪》,张信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相似文献   

13.
人文·文化1.《一问一世界》,杨澜、朱冰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2.《突然十年便过去:像永远在转圈圈的笔划》,周耀辉著,法律出版社,2011年5月3.《三个折不断的女人》,  相似文献   

14.
(依次为作者性名、篇目、期数//页码) A安国楼早期复威夷客家妇女的“黄金”梦—仅威蔚对中国客家人的描述51122陈传才陈刚B白烨半夏本刊特稿步平一个人的排行榜—2《X万年的十部长篇小说对101经典:读,读法,及其他创14《中国图书评论》杂志2以巧年度优秀书评文章人选作品11113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27家媒体联合推出“2(X拓年度十大图书”“优秀书评作者”21117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初选入围图书与选题对119东亚地区能否建立面向未来的历史认识11114陈四益陈永国的缘起陈勇陈玉立C蔡静曹洪洋常建华成中英常明艳程方勇程巍常梧陈…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依次为作者性名、篇目、期数/页码) A安波舜<狼图腾》的人类化意义2/42安成日日本大正时期知识分子的政治选择8/63安文军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坚实的第一步一一读《中国古典文学图志—宋、辽、西夏、金、回鹃、吐蕃、大理国、元代卷》6/49 B白化文游承泽(国思)先生《中国文学史讲义准后5/48白烨一个人的阅读报告4/80半夏后文化饥渴时期历史读本之种种9/45犬说/狼来狗往2/35毕建伟2006年出版展望与思考3/81薄贵利论政府公共权力运作的效益问题—评《政府公共权力效益问题研究》8/108 C曹培红2006年出版展望与思考3/82曹巍2005年书业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20.
个人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地质学学士,哲学硕士和博士。早先曾研究非线性科学(特别是其中的浑沌现象)的历史与哲学。目前关注新型科学传播和博物学编史纲领。开设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科学哲学导论、博物学导论、博物学编史理论与方法等课程。平时喜欢到野外看植物。作品曾获文津图书奖和台湾吴大猷科普著作银签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