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当我拿起《开封市新闻志》这部反映古城报业的春秋史,脑海里就浮现出开封日报编辑董道远为这本书日夜操劳的件件往事。董道远今年41岁,是1981年毕业的大专生,到报社以后,先当校对,后当理论版编辑。在学校,他是一位好学上进的好学生,14门功课总评成绩达到90分。在报社,无论作校对、当编辑,他都认真负责,出色地完成任务。1984年7月,组织上让他搞新闻志,他又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他知道,修志是一项总结历史,有益后世的大事,组织上让自己干,是对自己的信任。  相似文献   

2.
王满新 《编辑之友》2011,(5):121-123
提起张根水,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位通俗文学大师,一位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小说大家。其实,他还是一位采、写、编、校、管理、发行样样在行的"全能报人",是一位终身从事新闻工作的优秀报刊编辑工作者。在数十年的报刊编辑工作中,他先后在许多家报社供过职,担任过校对、新闻编辑、副刊编辑、通讯员、记者、特约撰稿人、总编辑等职务,还亲自出资创办过报纸——《南京人报》。在所有的报刊编辑工作中,他于的最长久的是主编副刊。他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  相似文献   

3.
接触过一些新分配来报社工作的大学生、研究生,在征求意见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愿意当记者,不愿当编辑,更不愿干资料、检查、校对等工作;分配当了记者的,又大部分致力于耕耘大块文章,有人公开表示,自己的“奋斗目标是刘宾雁、孟晓云、理由……”,郭玲春的新闻写得有味,微音、叶伴的短论写得到  相似文献   

4.
王景峰新闻漫画选登勤奋的王景峰漫画家在报社编辑部工作,主要任务应是这两项:画新闻漫画和组织漫画稿。广州日报美术编辑、漫画家王景峰,这两项工作干得都很出色。他是一位勤奋的漫画家,在报社工作期间,创作“报道漫画”数量之多,恐怕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不但为...  相似文献   

5.
任远,在温州新闻界的圈子里,很少出头露面。他个性忠厚、正直,不善言谈。自从1980年进报社以来,他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智。是金子总会发光,任远以令人信服的成绩获得全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报社同仁为之感到欣慰,大家认为任远获此殊荣是当之无愧的。 在温州日报,任远被人公认是属于实干型的人。1980年,任远调入刚刚复刊的《温州日报》,被分配干夜班的校对兼时事编辑。他何尝不想干东奔西走,报上有名、社会上有声的记者,但组织上这样安排,他一声不响服从了。这一干就是十五年,从校对员、时事编辑、版样设计编辑、言论编辑、要闻编辑,直至要闻部副主任,从没离开过编辑的岗位。这  相似文献   

6.
“我上任后,要让我们团的新闻报道走在集团军的前列。”1992年11月23日,傅开强向团党委立下了“军令状”。他上任第一年,果然实现了诺言。他被军区评为通讯报道先进个人,荣立了三等功。当有人打听傅开强的成功秘诀时,他爱用简短的话语回答:开弓没有回头箭!万事开头难。写新闻是份苦差事,当傅开强正儿八经地坐到办公桌前,才感到这碗饭不是好吃的。几十篇稿件寄往报社,竟没一篇肯出来“露露面”,这下可急坏了他,倔劲一上,便蹬车到了济南。报社一位老编辑热情地接待了他。当老编辑仔细看完他随身带来的稿子后,便耐心地给他讲新闻…  相似文献   

7.
县市新闻科长怎么当?我在苏北平原采访时,昕到不少关于他的故事。这里写出来,或许对人有些启发。他叫张强,是江苏省靖江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恋故乡 1986年,张强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修科毕业。南京的好几家报社,希望他留在南京,到他们那里工作。也有的同学劝他:南京,江苏省省会,搞新闻的活动比一个县城要大得多,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敏才干。但是张强没有动心。他想南京固然好,可靖江也是挺美的。靖江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血汗,已经把靖江这块热土,变成了苏北的“小江南。”况且,“我的成长离不开乡亲们的哺  相似文献   

8.
最近,北京几家报纸的总编辑为自己的报纸连续写了若干篇新闻和通讯报道。报社领导写新闻,是新风,也是老传统,有助于鼓舞士气,带好新闻队伍。新闻单位有个好传统,当新闻“官”的不是光靠指挥,还得自己动手写稿编稿;对报社的领导不以官衔相称,而是直呼其姓或名,让人感到亲切和平等。记得当年自己刚参加新闻工作队伍时,常有这样情况,记者采写稿件回来,需配评论的,夜班总编辑当即在班上写出发排。编辑部门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编辑记者,都要练笔,而  相似文献   

9.
去年《新闻战线》第七期上,登了一篇短文,讲的是从事新闻工作最好从校对做起,并认为可以把这做为一条制度坚持下来。文章引用了作家秦牧的《总编辑起于校对》这样一句话作题目,提出这样做的好处有三条,一是有利于学习编辑知识,二是有利于养成严细作风,三是有助于较快熟悉办报的全过程。我是很赞成这个意见的。但是据我所知,一些大学新闻系的学生,到报社后多数都愿意去当记者,主动提出愿意做编辑的可说是寥寥无几。这当然是新闻教育中一个值  相似文献   

10.
新闻失实能否杜绝呢?这又是一个头疼的问题,要想扯清楚,恐怕又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以我孔见,要杜绝新闻失实,做为编辑要善于识假货,不吃假。编辑是组织、审读、编选、加工稿件的人,因而,对防止和杜绝新闻失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要求报刊编辑首先要弄清自己所承包“责任田”的底数,成为内行人。记得有一次,报社负责编发军事训练稿件的编辑让我替他审阅一篇军训的稿件,看了一遍,认为不错,便提起朱笔修改起来,改到中间,突然觉得不太对劲,文中讲某部用85加农炮打间瞄目标如何如何。尽管我不是加衣炮手出身,但我知道,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2002,(4)
在《西安晚报》帮忙主持“古城论语”栏目4年,对言论编辑工作有些体会,梳理出来,供报社领导和言论编辑们参考。一、言论有“卖点”。这种商业化的新闻语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才有的。近年来,有一种新闻现象,越是发达地区的报纸越重视言论,如《深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当记者已经10年有余了,从最初刚刚进入报社不知道新闻如何写,到如今采访、编辑、排版、校对样样都能干,甚至带过一个又一个的实习生,感慨良多。从记者诞生之日起,就意味着这一群体的角色地位、行为、目标是与社会、大众息息相关的,这就决定了新闻记者这一职业角色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进行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笔者努力向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方向靠拢。正确定位记者这一角色  相似文献   

13.
老爹笑了     
父亲一生酷爱新闻写作,但命运往往却会与人开玩笑。他20多岁便在虞城县报社当编辑,正准备好好大干一场,不想他在反右运动中受了株连,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为了生计,到辽宁当采煤工人,一干就是20多年,1979年喜获平反,被安排在虞城县农机公司工作,并担起了公司的新闻报道工作。他先后参加了省、地、县等有关部门举办的新闻写作培训班,还从自己并不宽裕的生活中,省吃俭用,购买  相似文献   

14.
笔进入报社近15年,不管干副刊,还是从事编辑、采访、组版等工作,几乎没离开校对。因为认真校对,曾饱尝成功的欢乐,也因一时疏忽吃过出错受罚的苦头。可以说,校对直接关系报纸质量与宣传效果,是新闻工作是否精通业务的“试金石”,是一门颇为高深的学问。在这方面,心得有三:  相似文献   

15.
不知怎么搞的,这些年来在新闻战线上,有些同志对工作的选择更加苛刻了。过去,有不愿意干校对的,不愿意搞资料的;现在,竟加上了不愿意当编辑,只愿意当记者。这原因当然有很多,但主要一条是认为编辑光给别人改稿、起题、编排,影响自己写作,出不来个人的成果;所以,愿当记者;到社会上去跑,自己写东西,写了东西是自己的,也容易积累素材,以后出个集子什么的  相似文献   

16.
先学做新闻编辑,还是先学做新民晚报编辑! 就我自己的体验,认为还是“先学做新民晚报的编辑”好。每一个报纸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性,编辑工作有它自己的一套特殊规律。初学新闻编辑的人,得先有感性知识,掌握自己报纸编辑工作的特殊规律,才能有比较深切的感受,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从而去掌握新闻工作、包括编辑工作的一般规律。新民晚报原名新民报晚刊,解放前就已在上海出版。如果从1929年新民报在南京创刊的时间算起,它已存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这家老报纸是出过一些编辑人才的。三十年代有“三张一赵”之说,就是张恨水、张友鸾、张慧剑和现任报社社长的赵超构。新闻编辑  相似文献   

17.
<正> 报社是一个信息量庞大的单位,每天都要与大量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接触,为了提高效率,国内报社大都在1994年开始渐渐进入了全面实施采编电脑化,到1999年从收稿、编辑、校对、排版、印刷全程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逐步包括了新闻采编、图片管理、稿酬管理、信息检索、电子新闻发送和广告管理、报社经营管理、出版社综合信息管理等新闻出版各领域。  相似文献   

18.
有道是:“四十七八,干了白搭。”他今年已经四十有九,虽说还是个普通记者,但仍在埋头苦干。报社规定,每人每月编发、采写稿件15篇,可他近3年来平均每月见报稿件都在40篇左右。在这背后留下了多少双脚印,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啊!他,就是被人们赞誉为“二十四小时记者”的《开封日报》记者汤传钧。 1981年初冬,《开封日报》为了加强卫生战线的报道,把从事多年医师工作的汤传钧调到报社,让他负责这方面的采访。他干新闻工作虽然是初来乍到,但是他怀着认真宣传好党  相似文献   

19.
一张报纸质量的好与差,水平的高与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怎样才能提高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呢?各家报社的情况不同,因而采取的措施和办法也不一样.我们谷城日报社结合自己的实际,在实践中探索出“从坚持五项制度着手,提高采编人员业务素质和办报水平”的办法和措施。这五项制度是: 坚持新闻业务学习和培训制度。从1996年开始,我们明确要求每位采编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利用三年时间,学习一本业务书籍,从事编辑工作的学习《报纸编辑学》.从事记者工作的学习《新闻采访学》,从事校对工作的学习有关校对书籍和汉语知识,并要求做到有书本、有笔记,每两个月检查一次。同时每季度组织一次业务培  相似文献   

20.
艾丰印象     
没见过艾丰其人,仅从他新闻作品的深刻透彻而富哲理来看,还认为他是个霜染鬓发的长者。然而,当他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却是个面庞刚毅,棱角分明,身体敦实,精力充沛的中年男子。他中等个头,身穿一件枣红色毛衣,外着一件咖啡色皮夹克,显得潇洒利落。经介绍才知道艾丰已步入“知天命”之年。他于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为第一批新闻学硕士,先后在广播电台和报社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文革”期间,他也未能幸免于难,但坚韧的意志和拼搏精神,终于使他在新闻事业上卓尔不群,颇有建树,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