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传统法典中并不存在着部门法划分,重刑轻民既是中华法系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的法律传统,民法始终未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但是并不能因此否定民法的存在。传统律典中的民法受传统的“禁暴止奸”的法律观念和家族本位的公法文化的两重影响。使其没有能够顺利地朝着权利本位的阶段发展,而始终停留在义务本位的阶段,并体现出如制裁手段刑罚化等特点。后继的民法典不仅在观念而且在具体的法律规定上,都借鉴了传统民法。这也在另一方面证明了传统律典中民法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民法文化为论说对象,通过讨论造成民法文化传统虚位的自然条件、制度观念、思想意识三大原因,举例分析现代民法文化中微观制度价值基础、中观所有权主体结构、宏观公私法文化辨析三个层次的定位,提出以传统为本位,学习外国先进私法文化,结合本土实情,建构中国现代民法文化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3.
从民法基本原则及价值谈起。近、现代民法价值取向的特征分别是安定性和妥当性,它们的主要价值取向都是公平和秩序。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代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等和其它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含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4.
民法基本原则、价值和本位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基本原则含效力贯穿于民法始终的根本准则及具有一定宣示价值的特别规则。公平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原则。近、现代民法价值取向的特征分别是安定性和妥当性。它们的主要价值取向都是公平和秩序。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等和其它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合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其自然的原因,人为的因素更是不可忽视。其中法律制度特别是民事法律制度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传统民法在理念、原则和权利制度方面对保护环境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反思传统民法,扬弃其理念、原则和某些制度并予以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6.
冯涛 《华章》2013,(15)
作为点燃人类近代文明之光的3R 运动孕育了西方“人人平等、权利神圣、私法自治”这一深入人心的传统民法理念,但屹立于东方的文明古国——中国却和其擦肩而过。在历史变迁和社会转型的今天,多元化的民事纠纷风起云涌,各种非主流思潮也趋之若鹜。因此,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上,探求导致我国民法理念缺失的原因,从而建构起我国本土化的民法理念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以探索民法的追求作为民法本位研究的逻辑起点。透过民法的历程,梳理国外、国内民事实定法本位的流变规律,探索民法本位演变的方向。回眸法本位观及中西民法本位理念的源起与流变,正视民法本位观在现今的争鸣,破解民法本位社会化问题,质疑民法社会本位说,提出我的民法本位观即近现代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论。采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性等多学科、多视角的方法对民法本位的种种基础进行分析。民法本位即指民法的中心任务和价值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法本位就是民法最核心的价值,而民法原则则是民法本位价值取向的外载形式。以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观作导引,对民事实定法之物权法所有权个人本位的兴起及社会倾向进行辨剖,对债法合同自由中个人本位思想及社会化补修作些析辨,分析定式合同的主体本位自由与社会化制限的原因,结合司法实践中案例,论析对于合同的社会顾虑与本位原则。对于民事立法实践。建议以带有社会顾虑的私主体权利为本位构设中国民法典体系、原则、制度和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8.
试析消费者权利内涵及其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对消费权利的性质进行探讨,同时也分析了我国的《消费权益保护法》。作认为:消费权利在性质上区别于传统民法上权利而属现代民法上权利;格式合同条款有作进一步解释和规范的必要;服务提供并非全部适用过错责任,而仅限于其中具有危险性的服务业;负有监督、检查经营职责及保护消费权益义务的国家行政机关,在其履行职责有过错而使经营致消费权益损害的,应与经营共负其责,其中,经营为第一责任人,该国家行政机关为第二责任人。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各国历史上,近代民法往往先于宪政而存在,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壮大、权利意识的觉醒、公共领域的形成,从而对宪政的产生和发展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传统制度和现实危机的影响下,清末时的中国既不存在近代民法,也缺乏促进近代民法发展的社会激励,这无疑是当时这场改革最终以失败收场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天再走发展宪政之路,我们应注重制定一部突出权利本位思想的民法典。  相似文献   

10.
民法是规范商品经济的基本法,它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民法的发展却是缓慢的。中国古代民法的不发达有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深刻原因,近、现代民法的发展也有着其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精神损害赔偿是民法的重要制度之一.对于著作侵权是否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近现代大陆法系国家在立法上持肯定的态度,而我国立法尚属空白.为此,法学界应该探讨著作侵权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基础和归责原则、适用范围、赔偿标准等问题,以期完善我国立法.  相似文献   

12.
占有是一项古老的民法制度,也是现代民法物权体系中一项特殊的、重要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迄今未对“占有”加以规定。为了完善中国民法典,必须规定相关的占有制度。笔者认为,通过追溯占有的起源,探求占有的发展、演进,明确占有的本质和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法学界关于商法的立法模式历来存在着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之争,在对这两种商法立法模式的优劣进行学理评析的基础上,参考学者关于制定《商法通则》的观点,提出了我国应在制定民法典的同时制定《商法通则》的改进立法建议,以规范市场经济中基本的商事法律关系,实现立足现实和着眼未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台湾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逐渐开放,使妇女运动有了生存的机会。而台湾妇女运动所完成最主要的历史性任务就是推动台湾地区民法亲属编的修订。而这一过程推动了台湾妇女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台湾妇女运动对台湾民法婚姻制度的转型,其贡献不容抹杀。  相似文献   

15.
民法典与民法文化间存在着积极互动关系,也对我国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普法活动等方面以及民法文化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克服这些消极影响,民法典内容要体现出民法保障人权、维护人性、推动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固有品性;要弘扬民法精神,加强对民法文化等基本理念、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民法总则具有“提取公因式”、体系协调和行为范式三大功能。民法典的体系分为外部体系和内部体系,前者是关于抽象的、概括的概念之间的逻辑体系,即通常意义上的形式理性;后者是关于法律的基本思想和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物权法的起草应当在外部体系和内部体系与民法总则保持协调。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物权法(草案)》在若干重大问题,比如物权主体、所有权和物权行为,与民法总则存在距离,民法体系难以建立。  相似文献   

17.
附随义务发源于罗马法,延续于《法国民法典》,确认于《德国民法典》,发展于现代各国。附随义务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经济基础在于信息不对称。附随义务将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促使民事债法理论的完善和健全。在实践中,附随义务的认定应坚持密切联系、严格限制和衡平标准,考察在合同关系不同阶段上的不同责任形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我国《民法通则》、《国家赔偿法》等法规范的相关规定,在辨析民事赔偿责任和国家赔偿责任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侵权责任的性质进行了重点分析,接着对《国家赔偿法》和民法等法关于职务侵权责任的规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法规范适用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对三部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相关规定的立法技术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9.
"直接适用的法"是指特定的涉及国家基本利益的强制性规定,可以不经冲突规范的指引直接适用于涉外民事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第4条首次针对"直接适用的法"予以规定,在立法层面上对完善我国的国际私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该条的理解因为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原因仍存在着模糊和不完备之处,因此,对于强制性规定的概念和类型,第4条和公共秩序之间的适用层级,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直接适用的法"这一原则等问题,都是实务界与理论界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系现代民法一项基本的不动产所有权形式 ,我国目前也出现了大量的区分所有住宅。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民法通则》并未对此作出规定。为了弥补我国民事立法的空缺 ,也为了统一调整区分所有法律关系 ,有必要对我国现阶段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特点、行使原则及立法模式的选择等问题做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