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新闻世界》2008,(3):56-56
“啥?你问电视上的人为什么都长得那么漂亮?这算是什么问题?!你说不漂亮的能当得上演员吗?不漂亮的不都在电视机前坐着嘛!”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23,(2):69-71
<正>黄瓜和洋蓟在酒吧相遇了。黄瓜:今天忙不忙?洋蓟:别提了,一事无成。黄瓜:怎么了?没给你派活儿吗?洋蓟:有啊!我应该完成和交付新的打印功能,本打算今天做完的。黄瓜:那你做了吗?洋蓟:没,他们一直让我做这做那的。黄瓜:别的事儿重要……还是那个打印功能重要?洋蓟:我不知道啊。怎么比?黄瓜:那无论是打印功能,或者别的重要的事儿,你都没做完?洋蓟:一天哪能做这么多?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一南京旧友来并,我说你离上海近,去“世博”了吗?他说那不是“世博”,简直就是“肉博”。饭桌上另一位太原友人说,凡是从“世博”回来的,没有不后悔的!你后悔吗?我摇摇头,又点点头,没有正面回答。  相似文献   

4.
老子真的和我们同在吗?老子真的和我们现代生活有关吗?老子在哪儿呢?这个问题我曾经做过一个小测试。一次我到苏州玄妙观去,看到三个天真活泼的孩子,非常可爱.都是小学生。我就问他们:“你们知道老子吗?”一个男孩说:“知道,老子就是我爸!”另一个男孩说:“老子不就是玄妙观当中那个道士的雕像吗?”  相似文献   

5.
和朋友一起逛街,去超市购物,去公园散步,步行去上学,坐地铁去上班,这样的生活你觉得幸福吗?人类真的登上过月球吗?假如有人告诉你,恐龙从来没有出现在地球上,世界上并不存在科学或是文学,我们也不需要这些东西,你会相信他吗?你知道什么人被称为“被剥夺了洗澡和理发权利的人”吗?当有人从你身边经过,只是因为他穿了长外套,你会紧张吗?你会认为他将随时掏出自动武器向你射击吗?你对陌生异性微笑过吗?你愿意他们看到你的笑容吗?这些问题似乎不值一提,无论回答“是”还是“不是”,回答的人大概都会在前面加上“当然”两个字。就像我们当然热爱和平,每个人当然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男女当然平等,每个人当然拥有恋爱的自由和信仰的自由,就像我们拥有逛街和吃冰激凌的自由一样简单。  相似文献   

6.
有的年纪大些的孩子会问老师为什么罢课?老师向孩子讲明缘由。孩子说:老师我们给你们出钱,你们给我们上课,我们支持。老师反正都不上课,我们明天不背书包了。“你还要带书包来,自己看看书也好。”老师回答  相似文献   

7.
前几天,有朋友来坐,说起忙的事儿。说加了几天班,终于把今年“工作盘子”整出来了。全年工作十大类,每个类别各有十多项不等。加起来,全年工作多达100多项。“不能简单些么,你单位不大,事这么多,做得了吗?”我问。“不这样不行啊,你要有位,就得有为。”朋友说。  相似文献   

8.
信息动物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人会上网、会使用手机,动物不会!
  当然,这只是开个玩笑。但离开了网络和手机,人还能活吗?肯定能,只是活得不舒服、不自信、不踏实。你有没有在吃饭或者聊天的时候突然翻出手机查看,然后发现其实并没有响?并没有人找你汇报工作或者指派任务(让人沮丧的是你分明很清楚即便漏过了某些电话也无大碍,因为你并不是某国总统,也不是跨国公司的CEO或全球瞩目的UFO),但你就是担忧,仿佛随时会错过生命中很重要的事情。或者,你一进家门就顺手打开电视机调到新闻频道,一上车就调到新闻频率,一进办公室就打开电脑浏览新闻,虽然你明白自己不是报社总编或电视台台长,但就是潜意识里不愿错过任何重大新闻(哪能天天都有“重大新闻”!我们害怕把新闻“落下”,其实是我们害怕自己被“落下”)。以上症状,传播学上应该叫“信息依赖症”。  相似文献   

9.
这两天,最热闹的事就是三月三相亲大会了。作为一名26岁的大龄青年,我也去了。一是看一看能不能找个好姑娘,二是想看看济南人是怎么相亲的。《生活日报》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济南人民服务”,你连人家在想什么?感情生活有什么需求都不知道,怎么全心全意?!  相似文献   

10.
黄山上 ,一个算命先生非要给一彪形大汉算命 ,那汉子说 :“不用算 ,你不是会看相吗 ?你就看看我大致上是干什么的吧 !”。算命先生端详片刻后 ,郑重说道 :“你肯定不是靠笔杆子吃饭的 !” ,那汉子哈哈大笑 ,挥手而去……这就是我们的张老师 ,一位外表粗犷、性格豪爽 ,内心缜密、思想深邃的山东大汉。一、洗练岁月———丰富的阅历“我这人长得什么都像 (像工人 ?像农民 ?像商人 ?) ,就是不像大学老师。而且作为老师也不‘纯’ ,历史很复杂。”我们的访谈刚一开始 ,张老师便以玩笑的口气讲起了自己的经历。作为张老师的门下弟子 ,我们对他的…  相似文献   

11.
父:小明,你的作文怎么得了个“○”分? 子:老师说我写的尽是假话。父:谁教你那样写? 子:爸爸,就是你呀! 父:胡说! 子:你忘啦,上个月你在报上发表的马书记退礼品不就是假的吗? 父:哎呀,你,你,你这孩子……! “白字佬”训娃父:宝宝,用“贪梦”这个词造个句听听。子:爸爸,不是“贪梦”,是“贪婪”。  相似文献   

12.
田园 《今传媒》2006,(12X):57-57
做了驻站记后经常会想起六年前的一天,一位朋友告诉我,新华社招人你为什么不去考考呢?我当时对这朋友说新华社有什么好的,难道它比这神圣的教育职业还好吗?这位朋友注视着我说,以你的性格从事新闻职业是最好不过了,你知道吗?新闻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人们把记都称做“无冕之王”。既然记在人们心目中那么重要,也能为人民做点实事,为何不去做呢?  相似文献   

13.
朱頔 《青年记者》2007,(9):29-29
这两天,最热闹的事就是三月三相亲大会了。作为一名26岁的大龄青年,我也去了。一是看一看能不能找个好姑娘,二是想看看济南人是怎么相亲的。《生活日报》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济南人民服务”,你连人家在想什么?感情生活有什么需求都不知道,怎么全心全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戴正坤 《新闻窗》2007,(5):45-46
“新闻讲究的就是真实,连日的假新闻让人心寒!”、“真搞不懂这些真真假假的事是欺骗感情的事,白白气了我两天”、“这个社会还有让人相信的吗,骗你没商量的媒体、利欲熏心的教育、黑心又无奈的医院”、“到底还有多少是真的。一个星期就2件诈骗!这个社会还有真话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天上午,我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声音显得很犹豫,她说:“你能给我订一份《生活报》吗?为这事儿,我在家想了一整天,真是不好意思!”听了这话。我没有犹豫,对着电话大声说:“行!没问题!”其实,我没有权利随便送人全年的报纸,只能自撺腰包给她订一份。可我觉得她的要求并不过分。因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儿子,我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妈。打电话的人就是商景超大娘。  相似文献   

16.
北大学子,街头卖肉;数百万大学生,不知道饭碗在哪里;工作十年了,迟迟得不到提升……而这些却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硬”,真想大声鸣冤叫屈!可是,你会软吗?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新书《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给所有为“硬能力”叫屈者、自娱自乐者当头一棒!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去书店问一个小朋友你知道“接力出版社吗?”,小朋友都会告诉你“知道呀,我最喜欢他们出的马小跳了……”。  相似文献   

18.
“青春期的孩子不是必然逆反”。高考战神王金战老师在他的新书发布会上正在为家长们解惑。我不以为然,你是老师,学生在你面前敢吗?他下面的话却掷地有声:“因为我更尊重他们成长的需求!”我的某根神经瞬间被触动。  相似文献   

19.
“异性的吧?” 9月30日,也就是“十一”长假的前一天晚上,戴晓蕊跟几个朋友在咖啡馆坐到11点半,12点,敲开家里的门。母亲来开门的速度很快,且没有像往常一样嘟囔她为什么不带钥匙。“张骥呢?张骥回来了吗?”戴晓蕊一边脱鞋一边问。母亲马上凑上来,神秘兮兮地说:“他呀,他去找小姐按摩去啦!刚走。”“什么找小姐呀,妈你别乱说。”“大半夜闹个女的摸来摸去,有什么好啊!你太相信他啦,傻闺女,我看张骥早晚要学坏!”对母亲的危言,戴晓蕊置之一笑。她打发母亲睡去,然后坐下来边看电视边等张骥回来。  相似文献   

20.
童钟鸣 《青年记者》2009,(15):77-78
央视主持人柴静前些时间深情地回忆已故编导陈虻对她近乎严厉的“传帮带”:“你回家问你的父母,你每天做的新闻,他们感不感兴趣,他们想知道什么?他们的未知就是你的起点。”“你认识事物的方法太单一,没有逻辑。”“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