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茂林 《生活教育》2010,(11):34-36
陶行知在南京的燕子矶上竖过一块牌子,上书“想一想,死不得”,是劝人不要自杀的。这里面有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2.
苗培  田彬 《中国德育》2012,(12):39-43
蜿蜒穿城而过的邕江,一头衔接云贵高原,…头流入珠江,南宁冈依山近水而得灵气。“青lLI碧水绕城走,半城绿树半城楼。”在这座绿城之中,有一抹绿色格外特别,那就是“未名柳”。来自北大燕同的“末名柳”,被学校争相装点在校同,勾勒成最亮眼的景致。它蕴含着南宁人对教育的一番挚情和难得的心意。如今,“未名柳”已在南宁学子的悉心呵护...  相似文献   

3.
王娜 《中学生物学》2020,(11):64-66
论述了初中生物学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以鲁科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为例阐述了如何对生物学教材中蕴含的德育资源进行挖掘,提出了初中生物德育课程的实施策略,以期为生物教师进行学科德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汪琪 《中国德育》2008,(10):36-39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地方德育资源对其影响至关重要。我们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文化的精华和代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挖掘德育资源,能较好地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5.
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课程化开发,就是依据新课程理念,利用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使教学真正成为富有个性化的建构过程。笔者所居住的徽州,坐落于黄山南麓,曾是秦始帛建制的古歙县和古徽州府治所在地,现在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6.
德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学校周边有利的德育资源,开展有特色的德育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思想品德教育。我校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和深圳市情,准确把握和分析“生活德育”,“让学生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在体验中学会交流、合作、关心、帮助他人,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2009,(3):F0003-F0003
2005年,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开始实施“五色土”德育行动,行动方案包括五方面:以“继承先烈遗志,树立远大理想”为主题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为主题的黄色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正在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新亮点。沂蒙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征,沂蒙红色文化分布广、内容丰富,具有文化资源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等特色。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主要表现在:红色文化是道德教育的理念信仰,红色文化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是陶冶道德情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彦娟  杨思博 《河北教育》2010,(10):F0002-F0002
“我们这儿四季有花,100亩地校园,近三年种植花木上千棵,学校想给学生一种氛围,一种温馨。  相似文献   

10.
闲暇德育本质问题是整个闲暇德育理论体系的立论之本,立足于闲暇德育的普遍联系,将闲暇德育与非闲暇德育进行比较研究,在比较的基础上揭示闲暇德育的独特本质,是本文认识闲暇德育本质的基本思路与方法。闲暇德育主张以闲化德、以闲寓德、以闲育德,因此,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休闲化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从外校转来我班的学生D,是一个典型的“差生”。D才来的时候,据年级主任介绍,D是有“前科”的学生,上网玩游戏、打架、抽烟、喝酒等等,凡是后进生常见的毛病,D几乎都有过记录,可以形容为“五毒俱全”。  相似文献   

12.
王静  陈赣 《现代教学》2006,(1):80-81
民族精神是流淌在民族血脉里的生命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引泉灌溉孩子们的心田,涵养他们的精神世界,使那里成为澄明之境。而民族精神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有相应的载体,它植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善于从相应的载体中,挖掘出民族精神,承担起实施“两纲”的重要责任,丰富语文教学。前不久,我上了一堂专题课——“走近爱国诗人闻一多”,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对如何开发民族精神教育的资源有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3.
张允禄 《山东教育》2009,(12):22-22
由于学校整合,我从初中部到了小学部,刚开始还真是不适应。感受最深的就是小学生好告状,针尖大的事也要报告老师。有一次,我正在讲课,忽然听到学生告状:“老师,xxx上课喝水!”“喝水怎么了?”我不解地问。“我们上课不准喝水!”这个小插曲耽误了两分钟。讲完了课,学生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做练习,报告之声又传来:“报告,老师小便!”我一惊:“老师小便?”随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差点笑出声来。  相似文献   

14.
悲剧美是相对于喜剧美而言,就是含有悲剧色彩的文章体现出来的一种美,以鲁迅先生的话讲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悲剧美是通过师生课堂情感历程唤起孩子们的悲悯与畏惧之情,并使这类情感得以净化。课文中每一个悲剧审美对象,无不承载着“净化”的道德美感。因此,悲剧具有深刻的道德教育作用,能够提高人的品格,激发人的意志。合理、有效、机智地处理这些悲剧美的教材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15.
彭建国 《教师》2014,(9):13-13
我国现行的《小学生守则》共十条: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②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③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笔者有幸参加了2014年龙岩市优质课大赛,教学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课“人生难免有挫折”。这节课,我以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刘岩》的视频为主线,层层递进。为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我选择冲突性较强的案例,充分挖掘其内涵,实现教材的提炼与升华,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挑战性。  相似文献   

17.
论文通过对雷州半岛“反侵略”爱国主义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容、分布状况的调研及其德育意义分析,结合湛江学校德育实践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探求地方爱国主义历史文化资源引入学校德育过程的理论意义及其实践价值,为学校利用地方历史丈化资源进行德育教育活动提供理论观照和途径方法,以祈更好地发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提高德育成效。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真实素材,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德育实效。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从一滴水说起》教学活动为例,试谈怎样关注生活资源,提高德育实效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人教版旧教材选编李清照词作三首,分别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统编新教材保留《如梦令》,去掉另外两首,在八年级上册增加了《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样安排,编者自有一定指向。先来看这首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德育》2012,(6):2
为更好地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入脑入心问题,沙溪镇2007年启动国家级课题“电影资源有效融入思想品德日常教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