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明军 《现代语文》2005,(9):100-101
在当下我国通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是中国现、当代作家中入选作品篇目最多的作家,其作品作为精读、精讲篇目所占比例也是最大的.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里选入10篇鲁迅作品,其中散文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五猖会>;散文诗2篇:<雪>、<风筝>;小说3篇:<社戏>、<故乡>、<孔乙己>.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里选入6篇,其中散文3篇:<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呐喊>自序>;小说3篇:<药>、<祝福>、<阿Q正传>.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所占的比例是否太大,另当别论,但从选入的篇目质量和数量上看,都可见鲁迅作品的重要性.本文拟以鲁迅小说作品为例,略谈一下有关教学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华裔美国作家李健孙(Gus Lee)的处女作<支那崽>两处涉及到鲁迅以及鲁迅短烫篇小说的版本,这在虚构性文本中极为少见,为鲁迅研究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材料.本文对其中提到的鲁迅小说集的版本作一考证,并进而考察了鲁迅小说对<支那崽>的写作在精神资源和语言风格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汉生 《文教资料》2008,2(9):126-128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除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带有讽刺性的杂文外,其它各篇,或是小说,或是散文、散文诗,其"主题"决非仅仅是批判,更多的是表达鲁迅先生对民族和广大民众的深深的爱.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小说<药>的线索是什么?<药>是单线结构还是一明一暗的双线结构?这,好像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几十年来都是众口一词:<药>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语文课本说:"这篇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  相似文献   

5.
<野草>是鲁迅著作中最能体现其心理与情感内蕴的作品.其中<过客>一篇含蓄而隐晦的行文,渗透了这位伟大思想者对自己内心的审视与拷问.本文通过<过客>文本解读,剖析鲁迅所特有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小说收录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这三部小说集中,共三十三篇小说。自从鲁迅小说问世以来,为其所创作的插图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画家丁聪先生所创作的鲁迅小说插图是公认的优秀之作。李一氓先生曾这样评价丁聪的鲁迅小说插图:“这三卜三幅插图,是三十三篇小说插图的标本”,“每个小说人物的要害,都被他捉着了”。  相似文献   

7.
以小说<风波>为例,通过以文化批评与叙事学研究并举的研究方式,对其进行叙述视角的分析,可以认识到鲁迅小说高超的艺术效果部分源自其在叙事方式与思想立意之间始终的有机统一,从而达到一窥鲁迅小说叙事特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一生共写了33篇小说,其中《呐喊》和《彷徨》收录了25篇。在这25篇小说中。有“我”的12篇。这些“我”构成了一个别样的世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认真解读这些“我”.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旨、明确鲁迅小说的特点、把握深层的意蕴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综观这些“我”.其作用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9.
《阿Q正传》改编门外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为了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彩色故事片<阿Q正传>成功上映.由此,再次引发关于鲁迅及鲁迅名著<阿Q正传>改编问题的探讨.本文举例分述了鲁迅本人几次对<阿Q正传>改编的态度,重点就81版<阿Q正传>的改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鲁迅的小说有着重要的地位,实现了中国小说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同时,鲁迅也是中国现代家族小说的创始人.虽然<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不是中国家族小说的典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它们所反映的鲁迅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弊端的批判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的<呐喊>与<彷徨>中,写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主要有14篇.在这14篇中,鲁迅真实地描述了当时知识分子中封建体制的捍卫者、抛弃者和反抗者形象.捍卫封建体制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等,被封建体制抛弃的<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等,封建体制的反抗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在酒楼上>的吕纬甫等.本文就其知识分子的形象进行了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及<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对中国小说的演进作出了系统的梳理,从对古典小说的评述中体现了他的小说观,即推崇魏晋小说的简洁淡雅,在讽刺手法上重视婉曲的风格,强调真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沈永生 《初中生》2006,13(19):41-43
<社戏>是鲁迅先生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写于1922年10月,最初发表于1922年12月上海<小说月报>第13卷第12号,后收在鲁迅先生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里.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是对鲁迅先生小说<故乡>在人物描写上所采用的对比手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品其思想性文学性都较强,初中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共6册,选入八篇鲁迅作品,包括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小说。八篇文章中鲁迅的思想表现较为广泛,这里主要谈鲁迅作品的反封建思想,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6.
艰深、晦涩已然成为鲁迅小说阅读的典型特征,阅读鲁迅文章很难一眼窥见其内蕴。鲁迅小说之所以很难理解是因为鲁迅小说文本本身并不是单一的、易懂的,而是包含着多重对话,形成一种众生喧哗的复调。《在酒楼上》是一篇明显体现鲁迅作品中多重复调特性的小说,通过对这篇文本复杂的声音进行分析,能够让人进一步了解小说的真正内涵,从而观照鲁迅精神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民众文艺周刊>在邵飘萍的报刊改革下成为当时文学思潮和运动的历史记录,它与鲁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鲁迅参与了其编辑工作,并"通读"、"校阅"稿件至16期.鲁迅在<民众文艺周刊>发表杂文七篇,译文三篇,杂文内容包含称颂革命先驱,同情底层民众,抨击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暴行和反动文人嘴脸等,这在鲁迅思想发展上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并且有形象性、融理于情的文学特征.<民众文艺周刊>记录了鲁迅的抗争,也促成了鲁迅杂文思想和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最先由新潮社出版于1923年8月,共收小说15篇,1926年起改由北新书局出版,到1930年1月第13次印刷时,作者抽去了最后一篇《不周山》(后改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成为14篇。以后国内外出版过各种版本都以此为准,《鲁迅全集》亦按此版收入第一卷。在《呐喊》所收的14篇小说中,最早的写于1918年,最晚的写于1922年,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作品。这些小说充分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集中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并且充分显示了五四一代启蒙知识分子的价…  相似文献   

19.
《伤逝》是鲁迅小说唯一一篇细致描写爱情的小说。同时也是比较扑朔迷离的一篇。有学者说,鲁迅的《伤逝》是鲁迅的自传体小说。可是,鲁迅小说的自传性意义和价值,并仅仅不在于对实际生活中的人事有所依托或影射,而是在其深层心理和意识的强烈投射。更值得注意的是,《伤逝》这篇小说包含了关于记忆与忘却,死亡与新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一直为多种版本的中学语义教材选录,小说<故乡>就是入选频率很高的一篇,连小学语文教材也节录了其中"少年闰土"一段.虽然鲁迅的作品因为思想艺术上的深刻多元而让很多成人读者都感到艰涩畏惧,但<故乡>却长期来能为各类学生所喜爱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