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期刊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我说些什么呢?咱们都是当编辑的,都是同行;我又编过几种期刊,跟各位可以说是小同行。我就说说我是怎么当起编辑来的吧。我生长在一个编辑的家庭里。我的父亲叶圣陶,大家都说他是文学家,是教育家,是语文学家,其实他当编辑的时间比干什么都长,花在编辑工作上的心力比干什么都多,就是没有人说他是个编辑家。我父亲一九二三年进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正式当编辑,到一九六六年离开人民教育出版社,这四十三年间,他几乎没有放下过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2.
通讯员园地     
一日,我将一篇新闻稿投寄给本地报纸的一位编辑,数日过去了,如石沉大海.于是,我又将新采写的两篇稿子亲自送到报社(我距报社很近),正好那位编辑也在,我顺便问起寄去那篇稿时,他吞吞吐吐地打着哈哈.无意中我发现他桌腿下有一个皱巴巴的纸团,拾起一看,正是我那篇稿,看得出是用来擦桌子后甩下的.那位编辑有些尴尬地收回了稿子.几天后,那篇稿子便见报了. 由此,我想起了老作家、老编辑孙犁,他从事编辑工作大半辈子,对待投稿者的稿件从来都是认认真真的,凡是到他手下的稿件,拆封时都注意不伤及稿件,保持稿件的清洁,从不给人家污染,即使不用的稿件,有什么意见总是写在小纸条上,不在稿件上乱画,他也从没丢失过一篇稿件,即使很短的稿子,(见孙犁《编辑笔记》关于编辑工作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编辑是什么”的演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们是很挑剔的,因为不到十四年前我就在这个教室里以挑剔的眼光来审视老师的讲课,因此我还真有一点儿怯场;怯场的另外一个原因,从这里毕业到湖北人民出版社做了不到十四年编辑工作,也混到了一个编审的职位,但到这里来和大家谈编辑是什么,也还是觉得底气不足,或许是胡说八道。因为,编辑是什么,说不清,有所谓编辑学也不曾说清楚过,我也是欲说还休,姑且从自己的感受来谈一谈。 一、编辑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 据云有心人在京沪穗深做过一个“职业社会地位”调查,调查显示科学家、政府官员、教师名列前三位。我有一位编辑同行,是学林出版社的社长,曾是赵景深“文革”前的研究生,他对我说:“编辑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我同意他的说法。  相似文献   

4.
吴于廑先生     
出了校门做了编辑,编出了工作中的第一本书,于是给夙所景仰的吴先生寄去一册我的样书,并附上一封信,说到做编辑的种种艰难,请先生给予指点。不两天他就回了一封信,对我做编辑工作慰勉有嘉之外,还吩咐“你如在这方面有体会,也可总结一下自己参与工作以来的经验,供有志于此的青年参考”。那时候他刚兼任学校出版社的总编辑。不成想,这句话成了我后来工作的一道砥石。而我的这封信,可能也写得颇有些特点。若干年后,他还依稀记得,一见面他就说,你给我写过信。我与老人的渊  相似文献   

5.
孙犁怎样当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犁是一位著名作家,同时又是一位资深编辑。 孙犁说,在他一生从事的三种工作(编辑、教员、写作)中,编辑这一生涯,持续的时间最长。 作为作家的孙犁,研究者众,研灾成果累累;作为编辑的孙犁,似乎未能引起充分的注意和足够的重视,也许世俗认为他没有编辑过什么赫赫有名的大刊物,并且未曾有过金光闪闪的“主编”头衔吧。 我是孙犁著作的一名热心读者,在研习他文学创作,文学理论的同时,比较留心他的关于编辑工作的文件、论述、回忆、书信。因为,我也是一名编辑,想从中学习一些有益的东西,以应用于编辑实践。 我想,对于我和我的同行们来说,孙犁堪称当今文学编辑的楷模。  相似文献   

6.
蓦然回首     
一位作家曾用这个题目写他的创作道路。我也借用这个题目写一写我的编辑生涯。一-题记人生的环境和机遇比个人选择更起作用。比方说,我当编辑就和我的选择没有什么关系。我是学法律的,离开学校后,在共青团系统做宣传工作。1955年,听从组织分配,调到出版社,一干就是一辈子。当编辑虽然不是我原来的志愿,但我很快就爱上了这项工作。其原因:一方面是我信奉“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道德要求;另一方面是,我发现编辑工作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例如:编辑工作有动有静,不是成天蹲办公室,也不是成天四处跑,很适合我的口味;编辑工作的对象是不同的作者、读者和书稿,有无限的  相似文献   

7.
十年前,作为一名医学生的我决定到人民卫生出版社应聘编辑工作,为了弄清编辑究竟是干什么的,我到国家图书馆查阅了很多材料,从中我发现了关于编辑角色的定位有共同的一句话"为人做嫁衣",这是我对编辑工作的最初理解--为作者出版一本好书.  相似文献   

8.
高军 《出版史料》2008,(3):98-100
叶圣陶(1894~1988)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编辑家、出版家,而他却以做编辑为荣。叶圣陶说:“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第一是编辑,第二是教员。”他从学生时代编辑油印《学艺日刊》,到成为开明书店的“灵魂”、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到晚年校读最后一部书稿,整整从事了六十五年的编辑工作,为我国文化、教育和出版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近百年中国出版史上是少见的。所以,叶圣陶的编辑思想和编辑活动,对于目前的编辑工作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的总结中没有编辑字数。因为我觉得,当代的编辑工作早已经越过了那个只讲字数的阶段了。就像中国举重队早已经不讲每天举起了多少公斤一样。编辑用脑四步走不久前,我与一位同事有次关于编辑工作的对话。他说,编辑是一件很辛苦的劳动云云。我说,是的,在某些阶段是,现在已经不是了。坦白地说,做  相似文献   

10.
钦鸿 《出版史料》2003,(3):39-41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与范泉先生交往的过程,也是一个向他学做编辑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与他的相识,就是为了我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一事,而当时我也正兼任黑龙江克山师专的学报编辑;到90年代之初我倾力于《文艺春秋》月刊的研究时,我已经在南通市社科联从事专职的编辑工作了。20年来,我与他交往颇多,也收获良多,尤其在编辑方面更是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1.
编辑工作究竟重要不重要?这个问题有的人解决了,有的人还没有解决。我想还得把鲁迅请出来解答。在出版界老前辈赵家璧同志的《编辑忆旧》一书里讲到他第一次见鲁迅时,在谈到出版编辑工作时鲁迅对他说:“这是一件非常需要而且很有意义的工作,我自己也是搞过这一行的,其中也大有学问啊!”短短两句话就  相似文献   

12.
编辑思想点滴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编辑队伍已有三个念年头了,在这段不太长的时间里,我时刻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也在思索着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编辑。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我认为,有思想应该是对编辑的基本要求,成也因之,败也因之,所以在自己理想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及工作环境而确立正确的编辑思想,是一名编辑取得成绩的前提。现将自己在工作中的感悟条陈如下。一、确立把职业当作事业的思想这是成为优秀编辑的首要条件。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我接受了八年的中医教育,对中医有极深的感情,想为伟大的中医事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医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不懈努力,我一直把振兴中医视为自己的事业和毕生的奋斗目标。进入编辑岗位后则很自然地把编辑中医图书的职业上升到事业的高度。编辑是基本的职业,但我认为若仅仅停留在做好本职工作以为养家糊口之需的水平,那就谈不上工作的境界了。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当自己决意在编辑岗位为中医事业奋斗的时候,便有了无穷的动力,自己的能动性便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策划选题时,首先要考虑这个选题对中医事业有无促进?选择作者时,便不会只奔名头而去,而是要考查他学问的大小,他的作品能为中医事业贡献多少。修改稿件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有时能为一句引文的准确...  相似文献   

13.
一、出版业务是编辑基本功的组成部分为什么编辑要熟悉一些出版业务?这是因为,一本书从编写到出版,要经过许多道紧密衔接的工序,在书稿的整个过程中,编辑工作是中心环节,编辑人员起着重要的作用。书籍本身,从内容到形式,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编辑应该对他负责的每一本书有一个整体设计。而编辑是否熟悉一些出版业务,就关系到书刊质最的好坏,出版周期的长短,印刷成本的高低。我举几个例子: 在五十年代,我们曾经设计了一本12开的画册,当时要带到世界青  相似文献   

14.
孙犁是一位风格独异的作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编辑.他从事编辑工作的时间,长达40余年.正如他自己所说,"在我一生从事的三种工作(编辑、教员、写作)里,编辑这一生涯,确实持续得也最长."可以说,创作与编辑伴随了孙犁的大半生.他是以创作为专业,以编辑为职业的.  相似文献   

15.
1 我做编辑工作,到现在15年了,其间担任编辑室(部)主任有整整10年。如果说我在平凡的工作中还有一点成绩的话,那么这些成绩主要是在部室主任的位置上取得的,我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在编辑室主任这个角色上做的。我对编辑室主任这个岗位特别留恋,那是我的一段美好时光。 2 编辑室主任有工作的特殊性,是兵头将尾,是连接上下、沟通左右的角色,是出版事业第一线上的工作能手和奋斗中坚。不要小看编辑室主任这个角色,我们现在出版界的一些负责同志,很多是做编辑室主任出  相似文献   

16.
清晨,当一份份贵州日报传送到千千万万读者手中时,校检组的欧声扬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受。毕竟,他是把守报纸出版最后一关的“哨兵”。初识欧声扬,是80年代初我被分到报社校对组实习。那时,他先于我参加工作,我称他为老师。一晃快10年过去了,我们当时的年轻人已成了较老的记者、编辑,而他仍是校检岗位上一名“哨兵”,依然干着默默无闻的校检工作。欧声扬为什么能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勤勤恳恳地工作呢?当我与他深入地交谈,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后,我才发现有些木讷的他,原是一位富有个  相似文献   

17.
出版界前辈叶圣陶以文学家、教育家知名,但是他爱好出版编辑工作,始终把编辑工作当做第一职业。他在《我和商务印书馆》一文中曾说过这样的话:“有趣的是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政务院有个管出版事业的直属机构叫出版总署,胡愈老任署长,周建老和我任副署长……这一二十年来,老朋友  相似文献   

18.
对于编辑工作有诸多定义,当是准确无误,可有点抽象笼统.近读《板凳坐冷,文字煮热——编辑出版履尘留迹》,却把编辑工作说得更形象、务实、生动了,作为从业四五十年编辑的我,感同身受. 《板凳坐冷,文字煮热》是方鸿辉先生又一新著,他长期从事一线编辑工作.著述中既记录了自己的心灵,也对编辑工作做了一番诠释,可谓"真知灼见,透辟认知".读后感悟有三: 第一,编辑,"为他人作嫁衣裳",其职业是崇高的.这是始于他大学读书时的追求,见到教本的版权页上有"责任编缉"的名字,他心中不时升腾起一个梦想:有朝一日,能够走进出版编辑的殿堂,编辑好书,奉献读者.果然,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上海教育出版社,如愿当了编辑.这段年华也幸与国家的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相吻合,有一股推力,催促他在崇高的职业上努力去策划一些"前人没有编过的,而当今及后来的读者又爱看的"读本.  相似文献   

19.
我大学毕业分配到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从事科技编辑工作已十年有余,十余年的经历使我体会到做好这一工作之不易。许多社科、文学艺术、少儿读物的图书编辑,做到了兼学者、作家、编辑于一身,而对于不在科技工作一线的科技图书编辑,做某一专业的学者或作者很难。与科技作者相比,你是外行。外行审读加工内行的书稿,肯定比较吃力。何况科技图书编辑要将有关计量单位、图、表、参考文献的规范,一点一滴地贯彻到书稿当中,不敢有丝毫怠慢,还担心有疏漏;更何况在考虑图书质量的同时,还要考虑时间效  相似文献   

20.
&#  &#  &# 《出版与印刷》2015,(3):12-13
不久前,我去看望一位共事多年,现已退休在家的老编辑。我们很自然地谈起编辑工作、图书市场以及与出版工作相关的人和事。在临别前,老编辑神情有些黯然,幽忧地对我说,自己从事编辑工作二十多年,如今想起来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什么书留得下来。他的话给我以很大震动。这位老编辑,当年在出版社也算得上是位“标杆”式人物,做中小学教材、教辅,年年都是社里的创利“大户”,年终奖总是名列前茅,经常被评为先进职工。然而这一切早已烟消云散,如今他内心真正渴望的是能有几本有价值的好书立得起来、传得下去。从事编辑工作数十年,当有一天离开这个岗位时,曾经看重的发行量、码洋、利润,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唯一能留下来的是有生命力的、有文化价值的、能代代相传的好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