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型中的中国已经迎来了"风险社会",近年来突发事件频发便说明这一点。微博在浏览新闻、表达诉求、沟通交流、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深化,因而政务微博己然成为政府部门和官员抢占信息高地、争取舆论认同和获得民众支持的重要渠道。在风险社会中,政务微博是政府风险管理的新措施;在风险发展的各个阶段政务微博践行政府风险管理的理念;政...  相似文献   

2.
2011年以来南京市政府部门纷纷将微博作为信息发佑的一个重要渠道,目前已有75家政府部门开通了政务微博,而博主都是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3.
周萍 《大观周刊》2012,(2):19-19
微博改变着社会生态,同时也挑战着社会管理,并倒逼政府转型。官方显然已经意识到微博的巨大影响力,各地政府大举进军"微世界"。微博的开通,令一大批官员从语态到心态都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改变,开始学习政府应如何跟民众平等、坦诚的沟通,敦促其回归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为官本色。这些参与微博的"微博控"官员,正成为新时代执政理念的践行者。微博问政,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群众路线"的体现,微博打开官民沟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王娟  王钰 《新闻爱好者》2012,(13):10-12
政务微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过去政府部门与民众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使得政府部门在政务信息的上传下达上更为及时和方便。政务微博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地了解民情、征求民意,积极吸纳民众的智慧,更好地科学执政。本文对中国政务微博的概念内涵及传播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政务微博发展的背景和现状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政务微博的具体维护技巧,以期为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维护管理政务微博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指导。  相似文献   

5.
胡丹 《新闻世界》2011,(3):68-70
微博从2010年起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草根和权威的融合决定着政府微博的新闻传播有着区别于一般的微博信息和传统媒体新闻的特点。与此同时,"议程交互"语境下政府微博的"去自媒体化"趋势将对传统媒体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邱源子 《今传媒》2015,(2):13-15
当前,微博在中国社会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政务微博也开启了政民互动的新时代,在微博舆论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引起了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的重视。文章从微博问政现象入手,分析其运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为政府官员更好地问政于民,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梁芷铭 《新闻窗》2014,(5):85-86
从2009年以来,全国各地政府相继试水"政务微博"。通过微博平台,政府部门发布政务信息、了解民情民意、汇集民智民声。随着微博对中国社会舆论生态格局影响力的日益增强,政府部门对"微博舆论场"越来越重视。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交往观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精神交往活动始终不可避免地终伴随着人类一切的生产与生活,并且成为了人类生命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政务微博,即中国政府部门或官员个人推出的微博账户,致力于公开政府信息、引导新闻舆论、倾听民众心声、树立政府形象等诸多方面。伴随政务微博的迅速集结崛起,这一新事物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文章简明报告了政务微博的发展背景,重点论述了政务微博的广泛传播对于公共决策、民主政治、道德伦理、政治社会化等四个方面的深远影响,归纳总结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短板,并提出了健康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政府官员个人微博不断涌现,构建了政府官员与公众直接交流对话的新平台,但是政府官员微博是否真正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其表现形式和社会效果也受到争议和质疑.本研究基于政府公共关系的角度,对三个较为典型的政府官员的个人微博进行考察,分析政府官员个人微博在传播定位、传播内容、互动性和传播效果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探讨作为一种政府公共关系建设的新渠道,政府官员个人微博的具体功能何在,回答它能否有助于政府公共关系建设,对政府形象、政策传播是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等问题,并尝试对这种新的官民沟通方式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以来南京市政府部门纷纷将微博作为信息发布的一个重要渠道,目前已有75家政府部门开通了政务微博,而博主都是政府官员。南京市旅游园林局宣传处副处长袁伟是政务微博"南京旅游"的博主,他说:"我们微博一个宗旨就是服务、沟通、分享。服务主要是满足我们广大游客、我们市民和粉丝的信息需求。"和传统官方信息发布渠道不同的是,南京许多政务微博没有官腔,大量使用俏皮的语言和可爱的表情,被网民称为"很亲切、很清新"。  相似文献   

11.
目前,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官员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活跃在微博之上。在政务微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有人担心:政务微博会不会成为“作秀”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报告,截至2012年6月10日,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级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经达到45021家,我国政务微博规模庞大,发展迅猛,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政务微博在议程设置上把关过于严格,没有按照新闻传播的规律办事;从微博的维护运营状况上看,我们政务微博的政治传播思维意识不强,还停留在应对传统媒介的时代,没有把握微博新媒体的特点;政务微博的"存在感"有余,但"好感度"不高,涉及到官民互动问题上比较保守,话语意识和话语方式都有待提高,这都需要思维的转变和实践上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3.
目前,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官员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活跃在微博之上。在政务微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有人担心:政务微博会不会成为作秀的工具?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社会化媒体实验室的一名工作人  相似文献   

14.
蒙晓  覃彩霞 《新闻世界》2014,(11):72-74
"微博反腐"是基于微博这种新媒体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民间反腐形式,由于微博自身的特点,它在提供官员腐败线索参与反腐监督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微博的出现提高了公众反腐的参与度,就目前来看,虽然"微博反腐"作为网络反腐的一个分支显现了强大的反腐力量和公众关注度,但这种反腐方式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本文旨在对"微博反腐"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分析,探寻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反腐工作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外交部在2011年4月18日开通官方微博"外交小灵通",这个中国首个中央部委的微博,其"俏皮"风格引起了外媒的高度关注。4月24日,复旦大学发布中国第一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3月20日,中国已有2400余个政务微博。全国机构微博的数量多于官员微博,南方省份发展政务微博的意识更强,  相似文献   

16.
当前各级政府开设的微博,从数量上看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推动了政府部门与社会百姓之间的交流、沟通和联系,改善了政府部门在百姓面前的形象,但是部分政府微博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凸显了政府微博的角色定位问题。笔者认为,政府微博必须以"政"为本业,坚持为民服务,推进信息公开,俯下身来倾听民意。  相似文献   

17.
周颖 《新闻世界》2014,(9):125-126
近年来各地政府部门陆续建立自己的政务微博,政务微博不仅承担着发布政府部门最新资讯类消息,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宣传城市形象的窗口。本文通过对"北京发布"形式和内容的分析,从品牌角度探讨如何利用政务微博塑造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8.
胥柳曼 《新闻窗》2011,(6):23-24
最近,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实名认证的政务微博——"上海发布"在新浪网、腾讯网、东方网、新民网同时上线,立刻引起网友热烈关注,20分钟内粉丝总数破万。而根据统计,在上述四家网站中,目前共有实名认证的上海各级政务机构微博已达近600个、各级政府官员微博近300个。然而在实际中,笔者发现,针对不同的平台,部分政务微博在发布信息与公众互动交流时,有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府机构微博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浪微博上的中国政府机构微博的发展现状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截至2011年4月19日,已有1 917个认证的政府机构微博在新浪微博上开通,其中公安微博数量占政府部门微博比重最大。研究表明,各级政府部门已意识到微博的重要性,纷纷开通机构微博,但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微博仍存在分布不均、互动不足、可持续性差等问题。新浪微博对政府机构微博的管理也存在缺陷和漏洞。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军事记者》2013,(1):55-55
邢立双在2012年第11期《网络传播》撰文阐述,面对繁荣的网络舆情,政府机关纷纷开设官方微博,加强微博上官民互动。2011年,政务微博的发展"提速",不仅数量大幅增长,而且在微博使用能力和技巧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政府和领导干部把它变成了"网上机关报"——一种与民众互动的"公媒体",把党的"群众路线"延伸到互联网。首先,微博通过新浪认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