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大理市10所普通中学200名(男生108人,女生92人)中学生进行全民健身意识、中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体育消费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喜欢的项目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中学生在体育能力、行为、体育投入及效果、体育锻炼环境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为使中学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尽快接轨,把中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张国鹏 《科教文汇》2014,(5):156-157
随着网络的普及,沉溺其中的中学生也越来越多,对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解体育锻炼对网瘾干预的效果,采用实验法等对中学生进行干预,结果显示:体育锻炼有助于削弱中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有助于满足中学生获得平等、尊重的基本需求;有助于从时间方面帮助中学生远离成瘾;有助于中学生人格特质的积极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汤盈 《内江科技》2011,32(8):36-3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对宿州市市区和农村六所中学893名中学生进行健康知识与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宿州市区中学生对健康知识知晓率普遍高于农村中学生;在健康行为方面,市区中学生在吸烟、喝酒、网络成瘾等不良行为高于农村中学生;而农村中学生的不良饮食行为、不良体育锻炼行为均高于市区中学生,体育锻炼内容单一。本文旨在加强农村中学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克服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76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进行了调查,以期为中学体育教学提供有益的实证参考。结果表明: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但在性别和年级变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南省实验中学等6所中学总计6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胖瘦、身高、人际关系都对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在中学生体育锻炼中,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恰当的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朋友关系;破除“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指导异性同学相互学习,增进友谊,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苗娇娜 《科教文汇》2011,(21):154-154,20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吉林市3所中学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找出中学生业余体育锻炼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吉林市中学学生开展业余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沈丽 《内江科技》2010,31(12):172-172
通过对苏州地区中学生体育锻炼、健康状况与运动兴趣的调查与分析,了解苏州地区中学生的运动兴趣、健康状况,为学校开展课外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活动和体育课选项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郑胜 《内江科技》2012,(3):204+196
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要求。通过对益阳市第二中学高三年级部分高中学生体育教学试验结果表明,情趣式、引领式、自调式等三种教学方式对增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阳谷县重点中学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充分了解高中生的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为高中生更好地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提供平台和空间。并且以阳谷县中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状况的研究为基础,以期达到为如何发挥中学体育功能、促进中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并能够对我国中学课外体育锻炼的改革和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金根 《内江科技》2011,32(3):167-16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观察法,就中学生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运动愉悦感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应采用何种手段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运动愉悦感,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1.
郑印渝 《内江科技》2011,32(7):42-4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访谈等研究方法,以贵阳市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例,调查分析了西部贫困地区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与动机状况,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拥有良好的运动动机,但家庭经济基础、自身爱好、对体育认知水平和父母的支持等是限制和影响西部贫困地区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时间长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谭光勇 《科教文汇》2012,(15):149-150
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的体育精神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为相当部分的中学生缺乏起码的体育常识、缺乏自觉的体育锻炼意识以及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顽强拼搏"、"受挫能力"、"对待对手"等心理素质方面的不足。当前中学生体育精神的缺失与不足是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原因综合造成的,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育要靠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合力联动。  相似文献   

13.
朱新虹 《内江科技》2013,34(5):200+162
本文对河南省鹿邑县高中学生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点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有体育锻炼习惯者较少,大部分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但没有养成习惯。并对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葛攀文 《内江科技》2014,(6):113-113,155
本文探讨了孕妇在孕期进行合理体育锻炼的意义,及在参加体育锻炼时要了解运动的注意事项,尽可能地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孕期进行合理膳食和营养搭配是保证孕期胎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孕期女子对自身进行自我监测,采取科学方法进行体育锻炼,是保证妊娠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顾美芹 《科教文汇》2008,(36):58-58
对家庭教育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家长的体育价值观对儿童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影响巨大;家长掌握着解决营养结构均衡搭配问题的主动权。学校体育应向家庭教育渗透: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体育观念;向家长传授体育基础知识,进行健康膳食指导。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智明  闫运运  孙敏 《科教文汇》2010,(36):147-147,176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农村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农村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制约,家庭体育在农村的发展几乎是一片空白,农村家长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其态度及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态度,并制约学生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同时升学的压力、体育设施不够完善等方面,也是制约农村中学生体育态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这里运用资料法与问卷调查法对新乡、焦作两城市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与研究,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之间、各年级之间、农村中学与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之间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都表现出其各自的特点,通过调查、分析与研究,旨在为中学体育教学与改革、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法,评价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给出了确定因素集,评语集,单因素评判矩阵和权重的方法,得出客观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拉萨市区中老年人群肥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调查,所选4853例中,肥胖的发病率为63.7%,BMI(体重)均值为24.5%m^2。建议采取膳食干预、鼓励体育锻炼、手术干预、心理和社会支持等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0.
朱卫红 《科教文汇》2014,(36):121-12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于都县在校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改善学生的锻炼现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