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断层自动提取技术(AFE)是一种自动解释三维相干数据体生成断层面的断层提取方法。AFE流程可产生很多起到断层增强作用的中间数据体。一方面可通过中间数据体对断层提取进行质量控制;另一方面这些包含断层方位角、倾角等信息的断层增强数据体为断层定量分析提供依据。顺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埋藏深、构造复杂,断裂刻画困难。将AFE技术应用在塔里木盆地北部顺北地区,清晰的刻画了该工区奥陶系断层空间展布特征,该地区主要存在NNE方向和NNE方向的走滑断层,高产井位于工区中部的北东向左旋左阶主干走滑断裂带上,断层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黄埠岭金矿主矿体产于灵北断裂带主断裂上盘次级断裂中,根据7号和10号矿体旁侧小角度斜交剪节理与矿体锐夹角指向的判断,控矿断裂具左旋性质。根7号矿体旁侧节理统计及共轭剪节理产状的分析,黄埠岭矿区含矿断裂形成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30°∠42°。NE向次级断裂是成矿前煌斑岩脉侵位的重要空间,也是主要的容矿构造。灵北主断裂带则主要扮演了一种导矿构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查明东岭地区的构造细节,搞清构造特征及其形成动力学机制,通过对172.12km^2的3D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和成图研究,落实了构造细节和特征。通过构造样式、断裂特征分析,认清了本区断裂是在扭动应力背景下形成的。利用回剥法,编制了构造发育史剖面图,结合构造图、地层残余厚度分布图等,以松辽盆地形成与演化为构造背景,参考区域演化规律,对东岭地区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认为长岭凹陷东岭工区中部的鼻状构造,是在营城组末期走滑应力场机制下形成的。在断陷期继承性发育,在坳陷期不发育。由于受后期基底调整的影响,东岭工区整体上形成了向凹陷倾没的大型鼻状单斜构造。从长岭凹陷油气运移与构造形成时期的配套关系考虑,东岭工区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4.
辽河滩海东部地区是辽河油勘探重点接续区域,其新生代不同时期断裂体系特征发育具有较大差异,同时,走滑作用的存在使得构造演化的研究也愈加复杂。目前对于研究区构造样式、主干断裂发育时期的研究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本文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结果,从断层平面组合以及地震剖面特征两方面分析了研究区断裂系统;结合区域构造动力学背景,明确了研究区新生代不同时期受到"主动断裂"与"被动断裂"应力机制的控制作用。滩海地区东部构造演化期次划分为:始新世,发育以NE向燕南断层为代表的、以伸展作用为主的控凹断裂,东部凹陷开始形成;渐新世,燕南断层受到走滑挤压作用改造,断层平面走向发生改变,剖面特征几乎直立,西侧派生NEE向雁列状断裂,同时燕东活动导致燕东洼漕形成;新近纪,剪切走滑作用为主的燕东东断层剧烈活动,燕南及燕东断层受其走滑作用改造发生强烈羽化,"东部凹陷-燕南潜山-燕东洼漕"凹隆构造形态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5.
郭琴 《内江科技》2019,(4):22-23
惠民地区断层活动强烈,断裂带内部结构单元组成复杂,目前没有定量计算法判定断裂带内部结构单元。本文应用测井、地震的方法,用断裂面倾角与扭张强度的关系、走滑量与扭张强度的大小针对扭张盆地断层的平面、剖面构造样式、类型等方面的分析,明确了盆地主要断层的发育特征及其演化过程,达到量化标准,建立了惠民凹陷扭张地质结构的断层分类,帮助分析惠民凹陷断层类型油气的运移和成藏关系建立断裂结构带控制因素的量化标准,为油气运聚成藏研究提供勘探开发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6.
周涛 《内江科技》2013,34(5):77+167
传统观点认为准噶尔腹部地区主要发育低序级断层,而本区已发现的多个油气田的三级地质储量已达1~2亿吨,低序级断层的小断层和裂缝是否能承担起油气大规模垂向运移的主通道呢,这点很值得质疑。本文利用走滑断裂模式来刻画了准中沙窝地地区断裂体系,提高了断裂解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邢静 《内江科技》2012,(3):51+60
东辛浅层勘探范围包括东营穹窿背斜构造和辛镇长轴背斜构造以及二者接合部。东营构造在平面上表现为放射状和环状断裂体系,辛镇构造是被两条二级断层切割,近东西向长条状的地堑。该区断层活动时间长,在油气大规模运移的馆陶-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深部油气通过断层、不整合面、储集层运移到浅层,聚集成藏。该区浅层成藏受宏观构造背景控制,大的油源断层附近油气易于富集,尤以反向屋脊断块最为有利,局部受岩性控制。断裂组合制约油气富集程度。实践证明,东辛浅层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黄岛地区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与NE向断裂相比,NW向断裂规模较小,有关其分布、特征及性质等至今仍缺少系统的研究,研究相对薄弱。通过野外地质踏勘和地质制图,对黄岛地区NW向断裂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地质剖面分析,初步厘定了区内NW向断裂的活动性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对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黄岛地区NW向断裂包括蒋家店子断裂、大楼村断裂和赵家河断裂,活动性质以正断层为主,并伴有左旋走滑特征。NW向断裂控制了黄岛地区的主体构造格局,尤其对当地山体聚落分布和房屋等建设群的展布方向有重要控制作用;同时,NW向断裂的展布与环胶州湾地区现代震中的分布趋势吻合较好,成为最可能的孕震和发震断裂。上述研究对黄岛地区城市规划及地质环境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辽宁省布格重力异常Δg及其位场转换场、航磁ΔT异常及其位场转换场、地震波场、大地电磁场、钻探等资料,综合解释出了区内郯庐断裂构造带位置。根据地震勘探切片资料纹理力学特征和郯庐断裂错断清河二长花岗岩体(ηγP2)的位移方向,认为郯庐断裂带是以左行走滑为主的断层带。  相似文献   

10.
靖边地区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该地区油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主要控制因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成藏条件较好,纵向上油气主要富集于长6、长2、延9地层中,平面上油气主要富集于生烃中心附近和少远的砂岩储集体中.油藏类型具有一定的展布规律.区域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指向,油气源条件制约了油气的富集程度,生储盖配置、地层不整合面、断层控制了油气的纵向运移和富集层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塔中南坡地区特别是穿过塔中南缘断裂带的二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和断裂平面组合,发现塔中南缘断裂带走向NWW-NW,倾向NE,是分割塔中隆起和塘古孜巴斯凹陷的边界断裂。古生代塔中南缘断裂带经历了4个关键构造变革期,即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Ⅰ幕,加里东中期Ⅲ幕及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塔中南缘断裂带表现为高角度的逆冲断裂,兼有走滑的性质,沿走向分为三段:西段,高角度逆冲构造,断层面陡直,在中晚奥陶世发生了断层的强烈反转;中段,相比倾角较缓,剖面上表现为具盖层滑脱性质的高角度断展褶皱,中晚奥陶世断层发生反转,断距明显增大;东段,相比中段、西段,在早中寒武世-早奥陶世,表现出了一定逆冲断层的性质,并在中晚奥陶世逆冲断距增大,体现了应力传递在塔中南缘不同部位的差异性。这些认识对于寻找塔中南坡地区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九区白垩系油气成藏主要受油气源、区域构造格架、储集体及储盖组合、断裂系统等控制。建立了九区内白垩系油气成藏模式,白垩系油气藏形成较晚,具典型次生油气藏的特点。油气主要沿断至下伏古生界油气藏的断裂运移上来。印支-燕山期白垩系已经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油气聚集,后经喜马拉雅山运动,地层发生构造反转,白垩系油气沿亚格列木组及舒善河组底部的砂体作横向运移,油气藏重新调整,在局部的断块-岩性圈闭中油气再次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3.
赣江断裂带是中生代以来华东南大地构造演化所形成的主要构造形迹之一,位于赣江断裂带北段的庐山星子地区受其制约也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作用,庐山星子地区的海会花岗岩体则是构造-岩浆作用形成的典型代表.在前人对赣江断裂带的宏观尺度分析的基础上,本次工作经过详细的野外地质构造观察和综合研究,发现庐山星子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形成的海会花岗岩体保存着赣江断裂北段活动的构造形迹和时代证据,并对赣江断裂带北段活动时代和期次划分补充了年代学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宏观尺度上赣江断裂北段西侧的瑞昌-德安牵引弧形构造和夹持于赣江断裂带两条次级断裂之间的“庐山巨型构造透镜体”等很多构造现象总体上都表明赣江断裂具有左行运动特征,这与“庐山巨型构造透镜体”东侧边部海会花岗岩体中韧性变形带的左行剪切是一致的,是同期活动的不同表现;而Z字型张裂隙中充填的石英脉及该石英脉中发育的破劈理则揭示了赣江断裂带左行平移后经伸展张裂运动向右行平移的转变.SHRIMP锆石U-Pb法测得海会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27.2±1.2Ma(2σ,MSWD=1.17),Rb-Sr法测得赣江断裂北段伸展张裂阶段的Z字型石英脉年龄为89±7.1 Ma(1σ),为赣江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性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结合赣江断裂带已有研究成果,其多期活动性再次被讨论和强调,这有利于深入认识华东南中生代大地构造的多阶段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4.
白卡鲁山西铜矿区位于位于西伯利亚古陆的东南侧,位于著名的大兴安岭火山岩带上,属于的成矿带则是得尔布干金多金属成矿带,大规模的NE向、NNE向断裂构造引发了岩浆的侵入和火山的喷发,一方面使NNE向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和火山盆地得以形成,另一方面对燕山期花岗岩体控制作用明显,花岗岩体分异演化形成的小规模斑岩和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的次火山岩与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关系密不可分。因此该区大地构造位置有利,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着侵入岩及火山岩,而侵入岩及火山岩亦控制着与其相关的矿床矿点。  相似文献   

15.
王浩  王政军 《内江科技》2011,32(8):122-122
南堡凹陷为渤海湾盆地的一个新生代富生烃凹陷,内部断层十分发育,大量的油气藏都围绕断裂带分布。根据断裂、砂体及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发现二级和三级生长断层凹面储集厚度较大、且砂体孔渗性较好,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张培智 《内江科技》2013,34(5):42+108
东营凹陷北带天然气在中浅层以油型气为主,陈家庄凸起上有部分菌解气;盐下深层主要是油裂解气。沙四段膏盐层将该区天然气分为盐上和盐下两个含油气系统。盐上天然气主要受"温压-断裂"控制,溶解相天然气沿着断裂运移,至中浅层呈游离气相在断裂带附近形成构造气藏;盐下天然气藏主要受"温-相-势"控制,油裂解气向流体势降低的方向运移至水下冲积扇砂体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7.
王传忠  黄秀芹 《内江科技》2007,28(2):115-116
"缓断坡型"构造是埕南断裂带沉积基底上次一级、相对较缓的一种构造样式,可分为板式、铲式、阶梯式、马尾式四种构造样式;既是陡坡带中构造转折点,又是控制有利储层发育地带,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不同类型的"缓断坡型"又控制油气富集程度,寻找"缓断坡型"构造样式是埕南及类似构造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8.
陈世清 《内江科技》2013,34(1):139+204
郝现地区是胜利油区沙三中岩性、构造-岩性油藏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其储量大,产能高,新区产能建设效果好。本文通过对该区构造特征综合分析,明确了研究区构造样式以及断层与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明确了该区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地形控制了砂岩发育范围,断裂输导是油气富集成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黄蝶芳 《内江科技》2010,31(5):77-77
构造应力场研究是目前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将通过介绍构造应力驱动油气运移的机制以及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在油气运移中的应用,阐述现今人们对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移关系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作为海拉尔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凹陷之一的贝尔凹陷,其在白垩纪经历断陷、凹陷及萎缩阶段等构造运动后,形成多个区域或局部的不整合面,本文依据构造层在时空上所代表某一构造事件所影响的构造时期及范围将贝尔凹陷划分出T5、T22(本文所研究的不整合面)、T04三个重要的区域不整合面。本文在恢复T22不整合面剥蚀趋势及系统分析区内断裂构造特征后,探讨了不整合面对油气运移及成藏的影响。研究表明,构造抬升造成地层剥蚀形成的T22不整合面与油气运移及成藏关系密切。剥蚀作用造成的上覆沉积物负荷减少引起下伏饱和介质回弹,饱和介质的回弹增大了油气运移和储集空间,回弹效应与区内断裂及不整合面组合样式进而影响了油气成藏,构造的反转沟通了底部强裂陷期油源向上运移,在断隆高部位由于构造剥蚀强烈而造成早期油气的散失,而斜坡部位则由于反转适度而有利于油藏的保存,其中贝8、贝3、德8、均出现工业油流,其余几口亦出现较好的勘探潜力。因此预测贝南斜坡带是重要成藏区带,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