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何谓教师?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教书育人的人。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甚至包括教师自己)一般简单地将“教师”理解为教书即教学生知识的人,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育人”这一项内容。由此,给中国的教育和中国的学生造成了几多伤害,我们的教育也就被扭曲成为应试教育,教师为学生的考试和好分数而教知识,学生为考试和好分数而学知识。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正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盛行,分数成了教师、家长、学生心中共同的宝,这宝中有几许无奈,几许被迫。  相似文献   

2.
“教书育人”是《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使命。“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教书是教师育人的基本途径,育人是教师教书的根本宗旨。目前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只教书,不管育人”,教师只教知识、业务,而不去想、不去碰学生的思想问题。“我教书,也就育了人”。笔者认为,教书是有政治方向性的劳动,没有育人的精神,只能说“教了书”,而“教好书”是不可能的,任何知识的教学都必然带有思想倾向,没有无思想性的知识,数理知识的教学能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以及良好的思想品…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角色有两大特色:教书和育人。教书是育人的过程,育人是教书的最终目标。班主任各有自己的带班之策,成功的带班之道都离不开用爱心、耐心和细心来“攻心”。孙子兵法上说过“为兵之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我借鉴在班主任工作上,可称之为“带班育人之道,攻心为上”。攻心,通俗的说就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思想工作做通了,学生自然就心悦诚服,就会积极的配合班主任教师,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张艳玲 《课外阅读》2011,(7):184-184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师的失职。  相似文献   

5.
加强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与学生、学校、教师有关的杀人、自杀、他杀、互相残杀,伤害致死以及因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和煤气中毒、用电、饮食、体育活动、交通事故等突发或意外因素造成的丧失生命事件频频发生,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学校作为教育学生的主阵地,在这里出现如此多的惨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教育,概言之,就是教书和育人,其中育人比教书更重要,然而出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学校和教师现在只是在“教书”,忽略或淡化了“育人”。教育的起点应该是“人”,而生命是人存在的基础,所以“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  相似文献   

6.
不少教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习惯戏称自己是“教书匠”。粗听之,这种说法并无不妥;细加推敲,其中却包含着两个明显的认识误区:第一,从教育目的来看,我们的宗旨并不仅仅在于“教书”,“教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终极目标是“育人”。第二,从教育内容来看,我们也并不是仅仅用“书”来教育学生。诚然,“书”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媒介,但物化了的书本在很多情况下每每会显出它的“功力不济”来。  相似文献   

7.
“教书育人”应当是“通过教书来育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最熟悉的,往往是最容易被人遗忘的。提起教师这种职业,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作为教师,在陶醉于“工程师”美誉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塑造)人类灵魂”这个词语。珠不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是对人民教师的尊重,更是人民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教育学生的主体力量。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书和育人实质上是一个问题,教书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从教书的角度来说,教师是“经师”,从育人的角度说,教师则是“人师”。 作为教师,要想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以自己的博学去武装学生的头脑,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教育对象,因此教师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指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活动;“育人”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只有坚持“教书”、“育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是核心,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正如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徐特立所说:“教师应该既是‘经师’,又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而‘人师’就是教行为,是教学生怎样做人的——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二者的合一。”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也是多变的,而且学生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心灵的窗口向老师敞开,所以要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一个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以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品格来启迪和感染学生,才能把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一个有较高道德修养的教师应具备“信”与“情”。 “信”即威信。原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将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而威信的建立,又离不开以下三  相似文献   

12.
不少教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习惯性地将自己戏称为“教书匠”。粗听之,这种说法并无多大的不妥。然而细加推敲,这句话却包含着两个明显的错误:第一,从教育目的来看,我们的宗旨不仅仅在于教书,教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其终极目标却是育人;第二,从教育内容来看,我们也并不仅仅用书来教育学生。自然,书虽然是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媒介,而教育者自身的人格力量、表率作用却常常会在育人过程中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悄无声息地感染着受教育者的心灵,塑造着受教育者的灵魂。古人所谓的“言传身教”中的“身教”二字。所体现出的正是施教者在教书之外的一种潜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从教10年,有迷惘,有顿悟;有疲惫,有感动;有辛酸,有收获。近日来越来越多地想起“教书育人”这四个字,思考“教书”和“育人”的关系。《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教”的定义是把知识和技能传给人;教书就是教学生学习功课。而“育”则解释为生育、养活、教育”,那“育人”则是教育人的意思。回首十年的教学生涯,发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教书育人”这一词的理解。我想大部分青年教师应该与我感同身受,因此,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就是在不断感悟“教书育人”这一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张华清 《师道》2011,(9):49-50
时下,大家常言:教育有四难——体制难动,教改难行.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在此不谈其他,单说“教师之难”。有教师说:教师之难,不在教书在育人.教书易,育人难。此话欠妥。教书育人本为一体,人为割开.是不懂教学,更不懂教育。  相似文献   

15.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因此,认识教师劳动特点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劳动特点是什么呢? 一、热爱专业和热爱学生的统一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育人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教书。在学校中,育人离不开教书,教书不能忘记育人,这里体现了目的和手段的统一。教师有三种不同的境界: 一种境界是把从事教师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世界上任何一种职业都含有“谋生手段”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目的是双重的,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体。但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应做到“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为此,教师就要树立正确的育人现、人才现、学生现。  相似文献   

17.
不少教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往往将自己戏称为“教书匠”。自然,这样说话的人大多并未不知天高地厚地把自己抬举到“宗匠”、“巨匠”们的行列中去,充其量也就是将自己算作“能工巧匠”而已。事实上,在一般人心目中,教师也不过就是个手艺人,凭着肚里那点儿墨水和三寸不烂之舌授业解惑,以维持生计养家糊口。粗听之,这种说法并无多大的不妥;然而细加推敲,这句话却包含着两个明显的错误:第一,从教育目的上来看,我们的宗旨决不在于(至少不仅仅在于)“教书”,教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其终极目标却是“育人”;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是学校教育行为的具体执行者。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样的人。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四点殷切希望,他特别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相似文献   

19.
教书与育人     
“教书育人”的口号提出很多年了,在十几年的学习实践与体验中,尤其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加上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生活的观察,我感到“教书育人”的口号应重点放在“育人”上面。过去多少年乃至今天,在我们中国人的头脑里始终存在着这样一个概念:教师即教书先生,教书匠也,是要把自己比别人先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早在孔子时代就提出过育人的思想……以至发展到今天教书育人的口号,即在教书的同时也要育人。不过,仅此在我们的教师当中恐怕也是只教书的多,而育人的少。在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教师的职业观念,更要把重点转变到育人上来。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高等学校对“教书育人”习惯上是这样理解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教好书(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培养人(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把“教书”和“育人”截然分割开来,于是便有“某某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荒唐指责。再加上每年评选“教节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