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程雪 《新闻世界》2011,(8):29-30
调查性报道作为电视报道的形式之一,以其选题的典型性及值得关注的社会意义被广泛关注。作为中国和西方最具特色的调查性报道节目,中央《新闻调查》与CBS的《60分钟》都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都坚持将真相的标准作为其坚定的新闻理念和立场,虽然真相是个难以界定的模糊概念,人性中也并非只有黑和白这么简单,任性的复杂和脆弱,在面对他人时,多了一份宽容和体谅,这也成了调查性报道成功的内核。但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两档节目也有其各自的特色。本文通过探讨二档节目之所长缩短,希望对调查性报道节目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在调查性报道中,人物、过程、背景作为新闻事实的构成要素都有其空间和时间坐标。调查性报道的话语生产作为一种意义生产,隐含着复杂的社会关系,没有绝对的任意性。调查性报道通过把人物"角色化"、历史"过程化"、背景"环境化"等情景建构策略,既拓展和延伸了新闻事实,又在一定的修辞情景中理性升华了调查性报道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习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就等同于学习调查性报道的基本方法.当报道需要时,任何一名记者都应能从事调查性报道.本文具体从选题、新闻线索、调查、分析、报道多个角度介绍调查性新闻的采访报道方法.  相似文献   

4.
调查性报道起源于西方,由于中西方在国情等方面的差异,调查性报道引入中国后逐渐实现了其在中国的"软着陆".用西方的标准观照调查性报道,尤其是中国的调查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的题材和采访活动空间将受到很大局限.  相似文献   

5.
康丽 《青年记者》2010,(12):31-32
调查性报道起源于西方,由于中西方在国情等方面的差异,调查性报道引入中国后逐渐实现了其在中国的“软着陆”。用西方的标准观照调查性报道,尤其是中国的调查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的题材和采访活动空间将受到很大局限。中国式的调查性报道可以理解为是由媒体相对独立完成、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中国调查性报道研究"课题组在1100名人群中主要针对调查性报道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在中国,调查性报道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报道方式,但是,其关注度和受众的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王欢  韩昱 《青年记者》2012,(9):30-31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调查性报道越来越发挥出其服务公众、舆论监督、守望社会的巨大作用,它致力于对众多丑恶现象的揭示和批判,以及对各种问题的探讨与解决,调查性报道因其独特的穿透力和影响力,在新闻界是备受重视的新闻品种之一.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调查性报道也不例外,它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变革和民主进程,成为社会的“减压阀”;一旦运用不当,便会暴露出如失实、侵权、偏颇等一系列问题,这极有可能使公众陷入迷茫和无所适从的境地.具体来说,调查性报道所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调查记者是指在电视调查性报道中出镜或者出声的现场记者.在电视调查性报道中,用调查记者这一表述比现场记者和出镜记者更准确和恰当.调查记者已经成为电视调查性报道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段勃 《中国编辑》2018,(10):85-91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报道形式,在新闻文体中居于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以获得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的调查性报道作品为样本,分析了中美调查性报道写作方面的共性与个性。认为调查性报道作品存在大篇幅、碎片化、调查性、逻辑性、平衡性等共同点,同时由于传播观念、新闻体制、传媒规范以及写作传统方面的差异,又导致调查性报道作品在文体、组构和内容方面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9,(1):88-100
本文采用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路径,运用各类文献材料考察了起源于美国的调查性报道导入中国的历史过程,关注这一过程中观念、实践与话语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自八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初期,调查性报道观念经过语言转换被收编到中国政治文化的语境之中,但并未被中国新闻业界和学界的主流所接纳。这一时期中国新闻业开展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调查性报道实践,这些实践大都在舆论监督与深度报道的话语之下展开,调查性报道的独立话语尚未形成,记者也未能以调查性报道的规范性要求来反思自身行为。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新闻调查》等调查性电视节目的创办以及《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向深度调查报道转型,中国新闻界的调查性报道实践日趋活跃,关于调查性报道的话语意识逐渐形成。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联系日益密切,借助共同体的话语建构,调查性报道的实践经验被提炼成公共知识得以传承和扩散,最终使得调查性报道观念在中国落地生根,助推了中国新闻业的专业化转型。  相似文献   

11.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在1985年设立了调查性报道奖,新闻理论界则认为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源于20世纪初叶在美国轰轰烈烈展开的黑幕揭发运动,更早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普利策倡导的社会改革报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调查性报道趋于成熟,并产生了诸如关注美莱屠杀案、水门事件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调查性报道,1975年由一批富有经验的记者编辑发起成立了"调查性报道记者编辑协会"(IRE),负责具体组织、指导和协调记者和编辑关于调查性报道的工作,这个协会一直运作到现在,为训练职业化的调查性报道记者和编辑、揭发美国社会前进中存在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理论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和讨论调查性报道,他们对于应如何界定调查性报道这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持久而热烈的争论,其中不少观点不乏真知灼见,闪烁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芒,对于今天调查性报道的理论和实践仍具有较强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怎样才能在调查性报道中避免引发新闻官司?笔者结合一些重大调查性报道案例,从报道心态、证据意识、写作技巧和发稿窗口四大方面,浅析调查性报道的"四要四不要".  相似文献   

13.
调查性报道写作的前提是调查,可以说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是,为了写好调查性报道,究竟应该怎样进行调查,却大有学问。 先说说西方记者写调查性报道前如何进行调查的。一般地说,他们在调查时,只要能搞到“秘闻”或“揭老底”的材料,什么手段和方法都可施展。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白人记者约翰·格里芬六十年代初对美国南方种族歧视问题的调查。当时,格里芬冒着诱发皮肤癌的危险,接受大剂量紫外线照射以及服药等方法,改变了皮肤色素,使自己看上去同黑  相似文献   

14.
由于调查性报道在采写过程中体现的独立性、原创性和复杂性,导致调查性报道如果控制不当,极易出现一些违背伦理准则的现象和行为.同时,调查性报道中更存在一些难以明确界定是非的伦理冲突行为.因此,本文尝试提出一些伦理规范方案,以保持调查性报道的向善性.  相似文献   

15.
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本土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琳 《声屏世界》2004,(5):11-13
在电视深度报道的节目形态中,调查性报道可以说是倍受电视新闻工作者推崇的一种节目形态。作为中国电视业龙头老大的中央电视台在陆续推出力作《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之后,又在1996年的5月17日推出了一档以“调查”命名的重头栏目,也是中国目前新闻专题性节目中时段最长的栏目——《新闻调查》,这个栏目越来越“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那么什么是调查性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报道内容及形式究竟有何独特之处?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和业界都对此存在着争论。  相似文献   

16.
汪媛媛 《新闻世界》2011,(8):145-146
近年来,在调查性报道上,媒体越来越多地采用互联网进行跟进和处理。互联网以及海量的信息资源和强大的数据图像分析功能,为调查性报道提供了很多硬性的条件。本文从利用互联网进行调查性报道的现实根据出发,从新闻生产的角度,分析在现代的媒体语境下,调查性报道应积极利用互联网。  相似文献   

17.
揭秘性:"求证式"报道的独特品质在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被关注的时候,有时记者用摄像机如实记下被采访者的语言和行为,但报道所反映的可能并非新闻真相,因为被采访者都是站在各自立场说话.怎么让被采访者说出新闻真相呢?由此需要"求证式"报道.目前,"求证式"新闻报道还没有一个被大家所公认的定义.我觉得"求证式"报道应该属于泛调查性报道的一种,它要求记者经过信息的收集和了解,不断求证新闻的内幕,最终获取新闻背后的事实.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记者调查围绕悬念展开,每次调查行为都是通过悬念的提出、求证、解决来完成."揭秘性"理应是"求证式"报道的独特品质.记者应该以层层剥笋的方式,构建独有的话语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一、精确新闻的概念在新的报道形式中,"精确新闻"应是比较成型的一种。一些报纸也使用不同的名称,例如"公众调查"值得指出的是,若将"精确新闻"称作"调查新闻"是不妥的,在概念上混淆了不同的新闻报道形式在英语中有两个词:Probe和survey,翻泽过来都可称为"调查"但前者是指一种深入的探查,在媒体上使用其意是调查性新闻;后者则指公众调查,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精确新闻"。调查性新闻在西方新闻的概念中,已有特定的含义,是指那些经过记者深入调查而产生的揭露性报道,也有人称为揭丑性报道。如1972年《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报道,导致了  相似文献   

19.
段勃 《青年记者》2007,(2):41-42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监督批评和剖析问题为核心的报道,是采访者针对某些个人或组织故意掩盖的损害公众利益的事实或者公众关心的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报道方式。调查性报道源于美国从未消亡的黑幕揭发传统。20世纪60年代,调查性报道开始在美国长盛不衰,接着影响了世界许多国家。20世纪80年代,调查性报道来到中国,刚一出现,它就以自己特有的穿透力和影响力,成为了中国新闻界一道靓丽的风景,进入21世纪,调查性报道方兴未艾,那么,调查性报道在新闻报道学中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改变了传统的新闻观关于新闻的定义…  相似文献   

20.
吴媛媛 《新闻世界》2012,(3):158-159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调查性报道在发展的同时,也慢慢被赋予了本土特色。其中之一就是调查性报道的题材拓宽了,非揭露性题材的调查性报道有了发展。非揭露性题材的调查报道是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调研性质的报道,本文对其兴起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