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们常用“穷记”、“富记”来比喻记对新闻线索占有量的多少。记最苦恼的莫过于手头没有线索,不知道要写什么,工作起来没有目标和方向。新闻线索来自多种多样的渠道,其中有一条重要渠道是报纸。随着新闻业的发展,报纸种类越来越多,我们从中可以获取大量信息,找到不少有益的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我在报刊、电台发表了100多篇稿件,其中,有许多稿件是在读报中产生的。我爱读报。我认为,学会读报,能够从中发掘不少报道线索。想起有些报道员读报,往往是找有无自己的名字,看自己稿件登了没有,却不注意用读报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不善于从读报中发掘报道线索,这真是一件憾事。我想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3.
记者要想抓到新鲜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写出比较好的新闻来,主要得靠自己平时的积累和细心.党和政府政策、方针.法规、措施的出台变化;新人、新事、新成就、新经验的出现;社会上新的现象、热点的形成;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的变迁等等,都是我们寻找新闻线索的出发点.新闻线索大量地、经常地从这里来.不熟悉情况,不了解精神,很难写成像样的稿子.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一些好的新闻线索。为了不让这些线索被埋没,我就专门订了一册“报道线索登记本”,走到哪带到哪,把听到、看到的好线索及时收集登记下来,从中选择发现有典型意义的报道线索,再进行详细采访。 一次,我同新兵连一位干部聊天,他说:“一排三班长于维征‘退礼’一事在新战士中反映很好。”我记了下来,然后进行了详细采访,写了一篇题为《班长床上的午餐肉》的稿子,寄给《空军报》,很快就被采用了。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报道中,有多种环节,如报道线索、采访、写作、编辑、校对等,但首推第一环节的应是报道线索。报道线索从何而来呢?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切报道线索均来源于实践,没有实践,任何报道线索就无从谈起。提起报道线索,不少通讯员感到难,主要表现在:我们单位小,又不是先进,无宣传可言,认为本单位出不了什么报道线索,特别是有价值的报道线索;我们单位各方面工作不错,有宣传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如何发现新闻报道线索呢?依我之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去深挖: 一是从党的方针政策和领导同志的讲话中找线索。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制定的方针政策就是那个时候的最重要的报道内容。因此,热心于通讯报道工作的同志,应该抽出一定时间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这样就有了主心骨。与此同时,从领导讲话中也能找到好的新闻线索。他们的讲话一般都是带  相似文献   

7.
回望汶川大地震报道,给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受众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我们的信息公开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从中我们看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回望汶川大地震报道,给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受众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我们的信息公开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从中我们看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积累法。从宏观和从广义上说,积累是通讯员抓报道线索的必要准备。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通讯员提高水平和做好报道工作的基础。积累法,要求通讯员从开始接手通讯报道工作那一天起,就要对自己单位的、所有的自然状况进行了解。如工厂的通讯员,则要求从全厂职工队伍状况,包括他们的文化程度,技术水平;工厂的历史及发展情况;工人福利待遇情况;离退休人员情况;计划生育情况;全厂各车间的设备情况;工厂党团员骨干情况;细到工人的家庭情况;他们的住房情况等等,还可以列出许多项目。  相似文献   

10.
2010年8月31日,《陕西日报》刊登了笔者在延长油田吴起采油厂采访拍摄的新闻摄影图片报道《最好的福利是读书》(组照4幅)后,许多摄影同行给予了很好的评价,认为这组照片题材新颖,立意好,新闻价值大,是难得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11.
我们时常苦于无题材可写,当别人在自己常见的事物中写出了好新闻,自己才恍然大悟,深为好新闻失之交臂而惋惜。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己缺少一根感应客观事物变动的神经。有时没有时刻警觉地观察周闺事物发生的变动,有时革然留心观察了却观察  相似文献   

12.
受客观因素制约,县市区域报记者平时采访的新闻事件大多比较平常,要出彩并不容易。如何在“平常”中见“新奇”,是县市区域报记者采访时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它要求记者善于尝试多种新闻采集渠道,围绕“新闻母体”多角度观察,从细枝末节中找出新闻点。  相似文献   

13.
广告是报业经济的支柱,广告策划是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好的策划,不仅能给报纸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社会效益.<大众日报>"高速公路突破4000公里"的策划,就是-个成功的例子.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与一位基层通讯员闲聊,当谈到别人写过的新闻还有没有新闻可采时,那位同志引用焦裕禄同志的话说:吃别人嚼  相似文献   

15.
一篇篇报道,如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鲜鱼,呈现在读者面前——《丹江水清家国情浓》,《临行,祖孙带上一坛丹江水》,《告别:最后一天永远的牵念》,《淅川,为调水作出巨大奉献》,《孪生兄弟欢天喜地搬新家》,《11处地上文物即将"移民"》……  相似文献   

16.
吴锦铭 《传媒观察》2006,(12):18-19
湖南湘潭女教师黄静2003年2月24日被发现裸死于宿舍。经媒体披露后,同年6月2日,其男友姜俊武被刑事拘留。2006年7月23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姜俊武无罪。该案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从案发到判决3年多的时间内,先后有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在内的全国有影响的媒体参与报道了此案。网友为黄静在网上所开的纪念馆有上百万的访问量。因此,该案也被称为网络第一大案。由表及里:媒体报道的四个阶段媒体对该案的报道根据案情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3年2月24日至2003年6月2日,即从案…  相似文献   

17.
杨正毛 《新闻世界》2013,(10):16-17
地方党报所掌握的经济新闻素材有限,难免会陷入无米之炊的境地。如何从有限的新闻资源中拎取出有价值的经济报道?笔者认为,只要记者用心,能够吃透政策,善于从调研中、在基层采访中发现经济热点,抓一些“活鱼”,就能写出高质量的稿件。  相似文献   

18.
笔在基层电视台做电视新闻记已有六年了,每天上班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今天去哪里采访?采访什么?新闻线索从何而来?这是一个相当实际的问题。作为一名优秀记,不能坐等上司硬性指派采访任务,应该要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经济报道的线索。事实上,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的是经济领域,矛盾最多、问题最多的也是经济领域。可以说,经济领域每天都有极多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我们记去挖掘、去发现。那么,经济报道的线索从何而来呢?笔根据几年的采访经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一篇稿件寄到报社,总是盼望着见报.那年,我的一篇短文在报上发表了,我自然喜出望外,但读着读着,发现与原稿相比,编辑已作了大量修改和删减,心生感动之余,也有许多启发与思考.从此,我喜欢读"见报稿".有时一篇"见报稿"要读上三、四遍.具体说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摆正作者与编辑的关系.文稿能见诸报端,不要单纯认为是作者心血写就,那里面也融进了编辑的甘苦.从两稿对比中不难看出编辑动了不少脑筋,文字从原稿(连同标点)529字减至294字,短小精悍,使稿子增色不少,而署的仍然是作者的名字,应感谢编辑们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20.
乐活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不必大张旗鼓,要加入乐活族,就先从日常生活的实践开始!根据Lohas.com的定义.乐活有五个确切的面向:永续经济、另类医疗、健康生活、个人自我成长以及生态保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