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徽因是一位名的建筑学家,也是一位活跃在30年代坛的“才女”作家。作为作家,尽管她曾经进行过各种体裁形式的创作,但她创作的作品数量并不多。就小说而言,其创作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931年到1937年,创作的作品也只有六篇。然而,就是这仅有的六篇小说却也显示了这个“才女”作家的过人的智慧,即她的小说创作不但一出手就表现得很不平凡,而且在各篇之间还显示着她的不断探索与试验:第一篇小说《窘》写了一个落魄的中年知识分子爱上了老朋友的小女儿的故事,它主要剖析的是这个中年人的“窘”的心理;第二篇小说是《九十九度中》,它截取的“是一个人生的横切面”,作把北平“一天的形形色色”和“熙熙攘攘的世界”,“狡猾”而又“犀利”地披露在人们的面前;到了以“模影零篇”为总题的四篇小说,作每篇都以故事的主人公命名,且每篇都集中写一个人物,这无疑又标志着林徽因对于人物“模影”的侧重。  相似文献   

2.
东汉前期儒学的空前兴盛,班氏世代业儒的家学及贵族官僚家庭的严格家训,为班昭学业的取养和她人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客观条件;她中年以后政治地位的显著提高,使她的利害得失与统治者的政治命运紧密关连,与统治者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因而,她全然认同了践踏女性人格、权益的封建纲常礼教,而编拟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贯彻这种礼教的“妇德”教材——《女诫》,客观上为封建礼教的传播推波助澜,给中国传统社会妇女的命运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大多数观众,尤其是中年观众面前,倪萍绝对是一个"好人".她雍容大度,举止得体,情感充沛,与人为善,几十年如一日.她似乎一直薪火相传着中国妇女的美德,中年以上的观众甚至对倪萍会有"圣人"般的崇拜.  相似文献   

4.
鲁豫,原名陈鲁豫,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毕业。她先后主持过《音乐无限》《一点两岸三地谈》《凤凰早班车》《VIP会客室外》以及为她量身定做的访谈节目《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因为一改“播新闻”为“说新闻”而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对于观众来说,“限娱令”可谓褒贬不一,但“限广令”却赢得一片叫好声。而在观众弹冠相庆的时候,电视业却在暗地里叫苦不迭。(《南方日报》2012年1月5日)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上世纪九十年代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长篇小说领域,同过去相比,他更注意把握生活的“本色”,更注意小说叙事手段的革新。《高老庄》是其长篇的翘楚,它对“中年”人的精神状态透视显示了它对个体性“人”的人文关怀的审美深化;它的叙事结构带有“人像展览”的特点,惟其如此,它方能达到对“丑陋”的现实总体“还原”的叙事目的。  相似文献   

7.
一个令人心碎的结局,一段质朴短暂的人生——她常说“我很失败”,因为身为老师的自己学识不够丰富,声音不够优美,舞净不够漂亮,但她却燃烧着自己,为学生奉献着所有,甩无尽的爱包容着一切!她让所有的观众记住了她的名字,用自已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对照记》对照的是形象(照片)与个人身世的真实,因此她用文字来解释心得。《对照记》本身有很强的“后设性”,对《对照记》的解读,则是“后设”的“后设”。从《对照记》中所列的相当可观的张爱玲祖父祖母一代人的照片中,可以解读出她的怀古幽思,她所怀念的就是她祖父母这一代的人物和生活方式,这自觉或不自觉地展露了她的历史怀旧意识。《对照记》中没有张爱玲与父亲或母亲的合影,也没有她父母亲的合影,这些照片的缺失使《对照记》创设了一股幼时的失落感或被遗弃的情境,呈现出“褪了色”的苍凉。张爱玲自己的照片在全书中有30多幅,她的姿态在“镜花水月”式的美学意境中制造了一种神秘感。张爱玲“传奇”不仅是她的文字,也是她的形象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后世对汉人所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问“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的具体所指。意见不一。此文在前人论证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考证和落实。认为是汉代《左传》研究者通数《春秋》《左传》二书的结果。同时是对姚曼波女士《再论孔子作《左传》蓝本》(载《聊城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的答复。姚文说“惟独《左传》恰合‘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之数”。是孔子作《左传》的“铁证”。此文指出,姚文对“弑君”、“亡国”的论证没有界定。并且背离《左传》的相关论述。一再随意取舍。拼凑数据。论证又异常草率。姚女士是古今提出孔子作《左传》的第一人。她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低估了两千年来的学人,高估了自己。姚文的论证存在严重偏差。强烈的主观愿望。使她不顾事实。一再提供不实之证。她所谓孔子作传是“先秦以来全部典籍……证明的铁的事实”,足以引发人们思考。这等于说,两千年来的学人对于“全部典籍”中无所不在、唾手可得的“铁的事实”。竟然个个熟视无睹,只有她一人“敏锐地”出来揭“秘”,这绝对背于情理。事实是,她至今没有提出任何可信的证据。她的“考证”不合于学术规范,她的选题不具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薛宝钗在她的《咏白海棠》诗中,以花拟人.实际上描绘了自己的形象。她自夸身心俱洁,是“淡极”而“花更艳”,俨如道德的形象化身。但曹雪芹却委婉喻示:宝钗其人“任是无情也动人”。她工于心计,矫情做作,挟德与术收拢人心,不动声色地争夺那“无情”的“金玉良缘”。宝钗其人虚伪得“动人”,其诗亦虚伪得“动人”。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名学生叫余颖,读高一,她能全背诵高中语(人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我与地坛》《花未眠》),她理应成为“名人”,所以别的班级也邀请她“巡回背诵”。我跟她说:“也许,全中国的学生中,只有你能做到……”  相似文献   

12.
蘩漪是一个“旧式女人”,在她那个时代,女性是不可能进入学堂念书、识字的。她那“对诗的爱好”,只有在富贵人家才能培养出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出身、教养的痕迹,然而从她说四凤是“下等人”,表示了坚决反对“我的儿子要娶也不能娶她”,我们又可以看出她那贵族妇女的偏见思想。这些说明了她毕竟是一个受过旧传统影响的“旧式女人”。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2007,(9):36-40
在新浪博客上,有一个只有十岁的小姑娘为自己开的“童话”博客,地址是 (灰姑娘的童话谷)。看到这个博客的名称,我们就知道这是一个爱读童话也爱写童话的姑娘!的确,她自称自己是灰姑娘,等待着《灰姑娘》童话中的王子接灰站娘的“南瓜马车”的确到来,不过,她不是等待王子,而是等待更多酌杂志把她自己写的童话带给更多的人看。看来,我们的《小学生》杂志也是一辆满载着美丽梦想的“南瓜马车”了。  相似文献   

14.
《秋声赋》里的秦淑瑾,不仅使《秋声赋》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故事情节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更进一步提高了大家对当今社会女性主体意识重要性的关注,并且完善了从“我扮演”到“我就是”的一个循序渐进的变化.演员之所以称之为“演”员,并不是因为他(她)能将演绎的角色模仿得多么相像,而是他(她)在演出过程中,让自己成为演绎的角色,让观众忘了原本的自己,这才是“演”的最高境界.演员与角色的关系并非“演”,而是“是”.  相似文献   

15.
高军 《天津教育》2004,(11):45-45
有一位一辈子钻研艺理论和美学的理论家,他有个当演员的女儿。女儿初学写作,编了个剧本,上演后,观众议论纷纭,说好说坏,争论不休。于是,理论家把女儿叫到跟前,用理论家的权威口吻来教育她:“你知道,你写的那个剧本犯了什么错误吗?”  相似文献   

16.
《百家讲坛》采取讲课的形式,主讲人站在台上讲,观众坐在底下听,按理说这是一个极易枯燥的节目,但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却让万千观众如痴如醉,为什么呢?易教授“讲”得实在高明啊!如果我们能像易中天教授一样地“讲”,还怕学生不认真听吗?  相似文献   

17.
老夫人与崔莺莺,张生,红娘是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其中,老夫人一向是被当作反面人物的。如戴不凡《论崔莺莺》一书中说,老夫人“作为要求幸福生活的莺莺张生的对立面出现,她不仅在思想上不能同意莺张结合,还用直接的行动来干扰阻难女儿的好事。”段启明《“三幻”同名人物性格辩》一也认为,老夫人最突出的特点是有浓厚顽固的门阀观念,她的一切行动都是以维护相国门第利益为出发点的。“谎到天来大”是她“不讲信义,冷酷无情,杀伐决断”的具体表现。总之,她是一个不择手段,维护门阀利益和封建礼教的封建家长。郭预衡的《中国学史》同样认为老夫人是莺张幸福生活的阻挠。老夫人真是一个青面獠牙之辈,满面肃杀之气?否!细细地去品味本,我却发现了一个慈爱的,重情讲义,忍辱负重的老母亲。  相似文献   

18.
精神     
终于,她答应陪儿子去吃“肯德基”了,不过,她说:一言为定,只买一份鸡腿、一杯饮料。这事的提出已经有三个月了,她推说我们是享受“肯德基”的人家吗?儿子列举了班上同学吃过“肯德基”的数据,可她一直不松口。  相似文献   

19.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张智正 《成长》2007,(1):93-94
吉时,在日本有一本书,这本书讲了一千多个故事,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是“吉时,……”所以这本书被命名为《今昔物语》。“古时”是个非常好的词语,虽然从口语上来讲,说为“吉时候”可能会更好。“吉时候……”很多神话、民间故事都是这样开头的:夏天黄昏的某个竹影院落里,一个老成了奶奶的女人,她的故事也是这样开头的,但她说“从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