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海教育》2005,(11):55-55
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称,各地要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乡风。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难以均衡发展,表面看是投入不够,相当多的学校不具备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基本条件,但实质是县、乡、村"三级布点"直接导致的校点过多过散稀释了有限的资源,造成了投入不能高效利用,教师不能优化配置,办学不能形成合力.在不可能大规模投入的硬性条件约束下,应该突破"三级布点"的办学思路束缚,以县、乡"两级布点"推进学校的合理布局.推进学校合理布局,政策目标应该清晰,并采取多项配套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切实形成合力、坚持做到三个“一分不少”、扎实推进“五大工程”、牢牢扭住“四个不放”,又好又快地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制度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被教育部明令取消,但目前的义务教育实行的仍是一种“没有重点学校的重点学校制度”。因此,要回归义务教育的本义,必须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制定刚性的制度,按照弱势补偿原则,对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实行政策倾斜,为所有学校搭建共同发展的平台,以促进校际间的公平竞争,提高义务教育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瑞士义务教育阶段为9年。在瑞士各州,初级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入校主要是按社区划分,就近入学,不分重点学校。  相似文献   

6.
2005年5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文件要求:“要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并有针对性地指出:“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不得改为民办或以改制为名实行高收费。”2005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联合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做好清理整顿改制学校收费准备工作的通知》(发改价格[2005]2827号),明确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各地全面停止审批新的改制学校和新的改制学校收费标准。”由于改制学校问题涉及复杂的利益调整,所以各地教育部门在操作中都十分谨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改制学校的兴起与发展进行深入思考,从其演变的轨迹中探寻其未来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8.
义务教育难以均衡发展,表面看是投入不够,相当多的学校不具备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基本条件,但实质是县、乡、村"三级布点"直接导致的校点过多过散稀释了有限的资源,造成了投入不能高效利用,师资不能优化配置,办学不能形成合力.在不可能大规模投入的硬性条件约束下,应该突破"三级布点"的办学思路束缚,以县、乡"两级布点"推进学校的合理布局.这不仅符合义务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也有利于摆脱当前存在的经费、师资、合格学校建设项目难以到达村小等突出问题.推进学校合理布局,政策目标应该清晰,并可采取多项配套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何红梅 《宁夏教育》2010,(12):19-20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对我国未来10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相似文献   

11.
12.
在基础教育阶段,骨干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事实上的终身制,却已经对其作用的发挥构成了消极的影响。义务教育学校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对骨干教师进行动态化的管理。优胜劣汰是压力,也是动力,有助于促进骨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实现骨干教师队伍的良性循环和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立随班就读学生在“瀑布式特殊教育服务体系”中的交流制度,是保障随班就读学生获得与自身学习能力相适应教育条件的一种制度设计.我国随班就读学生交流制度受制于理念、经费、学生学习能力综合评定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一直未能有效开展.通过完善我国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加强针对随班就读学生交流的定向拨款、完善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能力综合评定机制、交流方式等,将有助于推动随班就读学生的交流工作.  相似文献   

14.
《现代特殊教育》2007,(3):10-1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培智学校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智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薄弱学校的产生有其社会背景和政策原因。改变薄弱学校面貌,促进薄弱学校差异化、跨越式发展,对实现人的现代化极具现实意义。分析薄弱学校产生的背景,根据调研材料从生源、经费、教师、教学、文化五个方面讨论了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发展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助推国家现代化的必然途径。新时代可从机制、投入、队伍、制度、文化五个方面探寻激发薄弱学校竞相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愈演愈烈的择校风,教育主管部门必须用市场经济的思维和措施来加以解决,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在不鼓励的前提下,承认其需求的合理性一面。教育主管部门要支配、控制巨额的择校费,主要用于同一地域内办学条件比较差的学校,这样削山头,填山谷,使教育资源在同一地域内的配置和布局更趋均衡合理。  相似文献   

17.
2006年6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即《新义务教育法》,《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加深对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内容及特征的认识,对各级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落实好《义务教育法》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的构建是开展大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影响因素监测工具编制的依据。构建我国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应对框架立足点、构建原则、内容设计、学科属性、检验论证、操作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充分考虑,以使构建的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能够实现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政策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全面性与指向性相统一、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统一、对代表性横断数据和纵向追踪数据均有显著预测力和规范性与实用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发展变革,网络社会的形成,使当代大学生思想特征、思维方式、情感特点、行为特色发生了巨大变化,构成了当代大学德育的新的背景和特点。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实现自身的嬗变和革新,强化校园文化德育渗透,重塑教师的人文精神,综合治理德育环境,增强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20.
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而言,从遵守我国政府对联合国“人权宣言”的庄严承诺,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而言,促成教育首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都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因为,依法保障每位未来公民的基本发展权利,努力促成中国公民有一个相对平等的人生竞争起点,不但关乎公民基本人权的个人权利,而且关乎国家民族未来的整体命运、关乎国家的综合实力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集体权利。所以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定性要求,是实现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理想的前提条件。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