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是学生领悟中华语言文字魅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基础。学生通过将文字转化为声音,能够帮助自身加强对文字的理解与记忆。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要紧紧结合“读于法言于表”的方式,通过鼓励学生大胆朗读、为学生进行示范性朗读,以及及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赏析与评价这三个方面来实现语文朗读的教学目标,帮助初中学生提高朗读技巧与水平,最终促进高效、优质的语文朗读课堂的开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张婷 《现代语文》2013,(8):47-48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的传统方法。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将书面的文字化为生动的声音,能够加深、加快我们对文字的理解。文章的描写往往具有一定的形象感。学生如果能够读出语言中的形象性,就代表他对文章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而要想读出语言的形象性,一定的朗读技巧是必不可少的。下面笔者就介绍几种朗读技巧,帮助学生读出语言的形象性。  相似文献   

3.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这四项基础训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十分关键。朗读是一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把教材中的文字以声情并茂的方式朗读出来,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而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则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是把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要使听者感受到一种艺术魅力,必须掌握一些朗读的技巧。朗读的一般技巧包括停顿、重音、快慢、高低等。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确定重音和表达重音是朗读好一部作品的关键。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弄清重音的概念和类型所谓重音是指朗读时对句子中某些词语从声音上加以突出的现象。它是由音译、音长决定的。重音有引起注意、突出重点、启发思维的作用。通过重音,可以融切表达思想内容,真切抒发感情。在朗读中一般把重音分为两大类,即"语法重音"和…  相似文献   

5.
<正>从生态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朗读是内心世界对文章的意会,是内生态通过外生态的一种表现,通过声音的变化来传达内心的体验感受。通过有感情朗读,学生能够主动地体验到蕴含在文字中的丰富情感,而不是由教师通过板书、讲解"强加"给学生的,这正是生态语文所强调的核心理念:"尊重、唤醒、激励生命"。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供学生朗读的佳作。语文的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与文学作品进行心灵对话、理解沟通的能力,并提高审美情趣,这些目标的实现与朗读是分不开的。朗读一篇优秀的文  相似文献   

6.
朗读作为一种口语能力,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的最基本技能,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下面就中专教学中的朗读与阅读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一、朗读与阅读密切相关会阅读首先要学会朗读。阅读是一种默读,尽管阅读的文字是无声的,但它在默读者心中是有声的。默读能力要通过朗读来提高。朗读是把声音形象地表露在嘴上,形成一定的节奏和旋律,视觉听觉要统一协调,使声音和文字建立直接联系。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感和建立语音。朗读流畅的学生不仅语速快,反应也敏捷,其思维速度基本上可与读速同步。所以朗读能够提高读速。二、充…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一个系统化教学过程,学生朗读素养和技能的全面提升需要在内容选择、师生互动、情境营造、氛围渲染和教学拓展等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只有如此方能够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当然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多元设置就是引导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去感悟作者的情感、体会文字的思想、感悟其中的美好情感,实现与作者、文字和思想的相通。  相似文献   

8.
"文字是物质世界的,语言是一种波动,是有能量传递的,是精神世界的……"所以声音有其感染力。语言学习之初,人们就靠声音传递、接受信息,传递情感。文字学习内化后,阅读成为能量传递的主要途径,但是通过朗读可以把自己内化的能量更高效地传递出来,再一次更深层次地内化。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充分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将让孩子受益终生。朗读有意义的文字片段能传递责任感、温情符号,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正>"学文入门在读书,学文入境也在读书。"朗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一.朗读可以提高"听读"水平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时的声音负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古代大教育家朱熹对朗读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说: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读书为主。叶圣陶先生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通过朗读,可以把平面的文字化为立体的声音,使文字表达的内容具体可感。因而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地指导与训练。一、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识别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  相似文献   

11.
胡平 《成才之路》2012,(2):73-73
正朗读是一种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情的读书方法,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新课程标准》中也对朗读做了明确的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朗读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四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可见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能力。朗读是一种有声有色的语言艺术,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有色的活动,它对于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具有特殊的功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多元方言背景下,针对学生在朗读上存在的一些弊病,教师必须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朗读形式的多样化,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读好课文,乐读,会读。学生能够真正地在语文课堂上展现自我,抒发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为本的语文教学,朗读能让学生更为细致地感受到文字的力量,能让学生爱上文字,并且通过朗读来真正的理解文字的内涵。朗读的声调可以根据文字本身的内容而产生变化,或低沉、或高亢、或悲切,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兴奋的,当文字通过声音倾泻而出,每一字每一句都透露出作者和朗读者的内心情感。当作者写下文字的时候,内心满是灵感和情愫,而在朗读者对作者的文字进行朗读的过程中,也是用自己的生命在诠释自己对于文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同时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传统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课堂上总是少不了朗读课文的声音,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朗读课文中可以帮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上,琅琅书声最美,当静止的文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来时,文字便成了一幅幅画面、一段段音乐。它用声音感染人,它可以跨越时空,沟通文本与读者的心灵。而面对纷繁的朗读形式,便多了一点思考:朗读,是否真的让学生读进去了?学生在读得津津有味的同时是否读出了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自古当以朗读为主,迄今亦然,故称学生"读书人"。朗读是一个通过视觉,把文字信息回传给大脑,再由大脑支配口读出声音来,继而由听觉验证读得是否对,是否准确的过程。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从读中感知,以读促悟,反复读才能达到理解、记忆。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所以,教师要得法地创设情境、朗读示范、重点点拨、宽容评价,帮助学生爱上朗读,学会朗读,使语文课堂充满读书声。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上,琅琅书声最美,当静止的文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来时,文字便成了一幅幅画面、一段段音乐.它用声音感染人,它可以跨越时空,沟通文本与读者的心灵.而面对纷繁的朗读形式,便多了一点思考:朗读,是否真的让学生读进去了?学生在读得津津有味的同时是否读出了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因为朗读是一种奇妙的语言艺术,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有色的活动。它对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记忆,训练口语表达,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欣赏文字作品,丰富想象,陶冶情操,都具有特殊的功能。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朗读,可以把平面的文字化为立体的声音,使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具体可感。朗读能启迪人生,使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